分享

心理学:心境一致性与情绪记忆成绩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7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心情沮丧时更多回忆生活中痛苦的经历,而开心时则更多回忆的幸福的时刻。情绪状态与记忆内容往往发生着交互作用。情绪记忆不仅受到唤醒度和效价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心境(mood)是指微弱的、持久的,具有弥散特点的情绪状态。人们倾向于回忆更多与心境相一致的情绪内容,称为心境一致性效应。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情绪一致性记忆(emotion congruent memory),个体经历一种特殊的心境或情绪后,当他们有选择的接触、回忆情绪相关联的材料时,倾向于以一种相同的心境来解释这种经验。换言之,积极的情绪能易化积极信息的加工和回忆,消极的情绪能易化消极信息的加工和回忆。一般认为,如果研究情绪不考虑被试情绪的唤醒度和效价,情绪和心境的意义相似,因此,心境一致性效应与情绪一致性效应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概念,在本章中统称为心境一致性。

心境一致性对于记忆的促进作用也在许多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有研究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与回忆时,心境一致时的回忆成绩会好于不一致时的回忆成绩。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要求被试回忆高兴或悲伤的情绪经历来诱发其不同的心境,然后让他们分别记忆表示高兴或悲伤的词语,结果发现,当编码与回忆时的心境一致时,他们的记忆成绩会显著好于不一致时的成绩。同时,研究表明心境一致性在抑郁心境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现象,与抑郁症的持续、加重和复发有密切关系。Rottenberg,Hildner & Gotlib以原来抑郁者、当前抑郁者和从没抑郁者为被试,通过独特的采访程序让被试回忆概括生活中愉快的和悲伤的事件,结果发现有意义的线索能够诱发当前抑郁者的心境一致性记忆。Howe和Malone研究发现,无论是对词汇的自由回忆还是再认,与轻度抑郁者相比,重度抑郁者表现出了更大的心境一致性效应。同时,Matt,Vázquez & Campbell对以往心境一致性外显记忆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外显记忆中倾向于优先回忆消极的信息,而正常被试则倾向于优先回忆积极的信息。Gaddy和Ingram对20项心境一致性内隐记忆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内隐记忆中也倾向于优先回忆消极的信息,并且,这一效应与编码和记忆中与消极信息匹配的知觉而非概念加工相关。不过,这些研究也受到一定的质疑,因为心境一致性的效应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有研究者发现,正性心境和负性心境对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影响是不对称的。正性心境一般会加强对心境一致的信息的提取,中度的负性情绪则会提高对心境不一致的信息的提取。

目前关于心境一致性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为联想网络模型(associative network model),由Bower提出。该模型认为基本情绪(如高兴、愤怒、恐惧、悲伤、惊讶、厌恶等)会以节点的形式在记忆中表征,相互联系的节点构成记忆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生理系统,每个生理系统都有自己的效应器,具体包括生理和自动反应、面部和体态的表达、描述情绪状态的词汇、行为倾向、与情绪相关的主题以及相关的记忆事件。其他情绪(如失望、藐视等)则是这些节点的激活合成物,如失望可能是混合有惊讶的悲伤。这些节点释放和接收扩散性激活且与其他节点具有不同强度的联系。因此,一旦某种基本情绪被激活,其他节点则是按照扩散式激活,与此基本情绪相联系的各个效应器也很快被激活,从而出现心境一致性效应。

第二种解释理论为认知图式理论,由Beck提出。Beck认为,认知包括表浅的自动加工和深层的认知结构(即认知图式)。认知图式是在个体的过去经验中形成的,是个体关于自己和世界的总的信念和假设。认知图式一旦形成就支配着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个体只对与自我已有图式有关的信息有快速的反应。因而与图式相关的信息更易于得到精细加工,从而与记忆中的其他信息联系得更好。认知图式理论认为,心境也能像图式一样对信息选择、组织和精细加工产生影响,与心境一致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到,更可能与情绪相关的事实发生联系,也更能得到精细化加工,因此记忆成绩更好。

第三种解释理论是迁移适当加工理论(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TAP),由Roediger等人提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心境通过关联方式增强信息的精确性,建立起心境和先前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在随后的回忆中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线索,尤其是缺乏知觉的和概念的线索时,心境可能被用来作为被试有意识回忆策略的一部分。这种分析可以解释外显记忆出现情绪一致性效应,而内隐记忆不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的情况。另一种观点认为,心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和目标事件的其他有关方面共同作用,甚至成为个体的记忆表征,后来的类似心境的经验作为先前事件再表征的一部分而起作用,这部分的信息加工可能使得整个记忆表征得以恢复完整,并使得匹配事件更易于觉察到。此观点也可以解释内隐记忆中的心境一致性效应。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解释理论是情绪渗透模型(affect infusion model,AIM),由Forgas提出。情绪渗透模型最初是用来解释情绪与决策的理论模型,Eich和Forgas把它扩展到用来解释情绪一致性效应的整合模型。所谓的情绪渗透(affect infusion)是指个体在从事不同的加工策略时,情绪影响认知的大小程度不同。即情绪会有选择地影响个体的学习、记忆、注意和联想,并最终使得个体的认知结果向着与情绪相一致的方向倾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