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蕴福 2019-10-27

中国人“有容乃大”的世界观,既是一种文化姿态、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包容智慧,体现出人的大度、豁达和包含太虚的境界。书法,是一门包容的艺术。书法的包容,体现为对历史文化、传统经典的继承和对其它艺术的吸收、借鉴和观照。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欧阳中石的书法,是“有容乃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极具丰富而又深刻的审美内涵,他的书法包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包容了“尚势、尚韵”两种风神面貌。

其书“尚势”表现在笔势、笔力两个方面。笔势作为书法的外在形式,承载着线条的动态面貌;笔力作为书法的内在特征,蕴含着线条的质量信息。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其行书,落笔取势特点鲜明,通过笔力的动因,产生笔势的变化,笔势开拔屈曲灵动,笔力劲健而又柔韧,由此形成他的字势稳健而又俊逸、端雅生动。

他的行书“尚韵”,主要以“晋韵”为参究,兼容并蓄二王有关法帖和王珣《伯远帖》的“晋韵”风范。

二是包容了古代“中和美”的思想。

所谓“中和”,即适中。其行书的“中和美”,表现在融碑于帖的自然过渡和含蓄包睿中,他把魏碑的方峻劲挺、相对直驱的线条特征含蓄起来,作婉转遒丽的表现,以柔化冲淡碑的刚健,有效统一到帖的妍丽中去,而对帖的妍丽,他又作相对的抑遏,让妍丽含蓄地生存在碑的雄健中。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行书的“中和美”,还体现在墨法上。他的行书墨法追求笔酣、墨饱,浓郁丰润。在书写过程中,起笔收笔轻重得宜,行笔不激不厉,线质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字与字,或单字在中轴线上的适度偏移摆动,其生动性隐约可见。浓郁丰润的墨色,令此书润色流丽,风韵典雅。

三是包容了京剧的“散板”节奏。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其结构常以句逗、词逗为相对节拍演唱单位。欧阳中石是京剧艺术家、研究者,为“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他曾说京剧对他的书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石先生的行书节奏特点,就类似于京剧中的散板。他的行书节奏顿宕,常中断字与字之间的连接,以服务于字姿的独立生动,字的点画、线条运动的轨迹都有微妙的动感节律,其节奏既不寄生在墨色变化上,也不依附在字的大小变化上,而是含蓄在类似京剧的散板节奏中,每一次停顿和开始,都字正腔圆在相对独立的单位节拍里。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四是包容了哲学的概括性和矛盾的统一性。

他的行书,擅于从许多传统碑帖符号的不同属性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舍去与个人风格不符的属性,抽取某类符号可供嫁接的元素,作终极性的高度概括。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书法,无不充满矛盾的统一性,其中的“大”与“小”、“稳”与“险”等,也是相互依存的。先生是哲学科班出身,对哲学的悉心,必然影响他对书法中的矛盾关系思考。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包容体现出来的高贵艺术境界,也折射出他的人文思想境界,他曾说:“人生、书法都要包容,容得越多越好。好的、坏的、正确的、错误的,都承认它的存在。”这体现出他自处超然的思想境界。

欧阳中石先生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天下;在首都师大带头创建了从书法专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书法教育体系,填补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空白,贡献卓著,他却自喻为平凡的“教书匠”。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尽管在2002年他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2006年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但他还是坚持个人四项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这种谦卑豁达、艺高不傲的君子风范,乃人之高德,艺者德高艺乃高。

欧阳中石先生从事高校书法教育年久,其书法,理性控制笔法、字法、墨法较为明显,但这种“法”的理性有时也影响性情发挥,这是书法审美多元化的发展对他提出的挑战。

欧阳中石的四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