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步兵对骑兵还能完胜?红军“切尾巴”战役胜利,多亏他们的支持 红军长征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军事战略转移,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军事奇迹。因为,当时长征路上的红军不仅是装备落后,甚至连后勤保障也极不完善。而且,这一路上还有敌军飞机的空袭轰炸,数十万敌军地面部队的阻击围堵,以及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数不尽的艰难险阻。 长征油画 ![]() 可正是在这样一种近乎于绝境的情况之下,我们的红军战士却生生用两条腿,硬是走完了这2万5千余里的路程。并且,成功缔造了这纵横11省的行军奇迹。 长征油画 ![]() 当然,其中最令人佩服的还是长征途中,那一次次的经典战役。譬如,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这次“切尾巴”战役,便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最后一战。而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次战役我军竟然是以步兵大胜敌人的骑兵。 国军骑兵 ![]() 可能许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一些疑惑,步兵对骑兵还能完胜?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可以说是闻所未闻,那么我军步兵究竟是如何打赢敌人骑兵部队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个究竟! “切尾巴”战役的经过: 1935年10月19号时,中央红军刚刚抵达了陕北的吴起镇,自此红军长征基本已经来到了尾声。然而,敌人却并没放弃对红军最后的追击。于是,号称“宁夏二马”的马鸿逵和马鸿宾骑兵团,以及毛炳文的骑兵团便一路追着红军来到了苏区大门口。据统计,敌军一共有2000多人。 吴起镇 ![]() 面对这股追击而来尾随之敌,红军连夜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并对当下面临的敌情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虽说,这次敌军的骑兵团装备确实精良。但是,会议上大多数干部却都坚决主张要打这一仗。而且,还必须要就地解决,绝不能把敌军带进苏区的大门。 红军剧照 ![]() 当然,这并不是我军意气用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红军已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缘故。所以,在有后方群众基础的支持之下,再加上先前我军也有跟敌军骑兵交战的经验。因此,这一仗打胜的几率可以说是非常之大。 红军剧照 ![]() 于是,在10月21号的黎明,红军队伍便按早已制定好的军事部署,分别在头道川、二道川和三道川,以及平台山(今胜利山)等多处设下了埋伏。而且,此战的指挥部就设在平台山顶,一眼望去各道川战事皆能尽收于眼底。只待敌军一入此地,便会陷入红军早已设好的合围陷阱之中。 红军剧照 ![]() 直到早晨7点左右,气焰嚣张的敌军骑兵果真进入了红军埋伏范围。于是,战斗迅速全面打响。早已埋伏好的红军部队采取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对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打击。一直到大约9点的时候,红军已经是彻底歼灭了敌军的1个骑兵团,并击溃了其他3个骑兵团。 战后统计: 据统计,此处“切尾巴”战役敌军伤亡共计有数百人之多,且俘虏敌军官兵共计700多人。同时还缴获了大约1000匹战马,以及重机枪等一系列的武器辎重。 国军装备 ![]() 当然,红军此战在兵乏马困的前提之下,还能成功打赢这场“切尾巴”战役。除了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强敌之外,事实上还仰赖于后方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据说,当时百姓们看到大多数的红军战士在如此寒冷的时节,还穿着破旧单衣之后。立马就组织了近百名毡匠,为红军赶制出了一批毡衣。而且,为了支援红军作战,当地的百姓还不分昼夜地将大批粮食和后勤用品,以驴驮人背的方式在崎岖的山路上往返运送。 红军剧照 ![]() 最终,红军以干净利落的方式一举终结了这2万5千里长征的最后一仗。而为了纪念此次“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当地的老百姓还将平台山更名为胜利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