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10-27

时代在进步,世界的不断地更新换代,却不肯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留住一些历史文明的精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化古迹自然不少,其中有大量的古建筑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变成残桓断臂、遗址,直至消失。

说到值得纪念的古建就不得不提到那些因战争被毁坏的古建筑。其中最为惋惜的当属令无数人神往的圆明园了。

“万园之园”圆明园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她始建于公元1709年(另有说是1707年),卒于1860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故叫圆明三园。她占地5200余亩,外围连绵10公里,三园呈倒“品”字形,共有一百五十余景。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它们不少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武陵春色;还有大规模的仿巴洛克风格建筑,包括六组西洋式建筑、三组喷泉和无数庭院。建筑材料多使用汉白玉,屋顶覆盖着琉璃瓦,她既有江南园林的特点,也是东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所以理解了它为什么被叫做“万园之园”了。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圆明园历经150多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其规模宏大、景观精美、建造技艺高超,文化收藏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我们国家对于她的探索一直在继续,希望终有一日,可以重现真正的“万园之园”。

大明宫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先后在战争中经历了三次毁灭,在904年整个长安城被烧毁,这当然包括了这座瑰丽无比的宫殿了。大明宫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她占地3.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现代数字复原的大明宫

每一座宫殿都有城门的守护,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她东西长七十多米,南北宽三十多米,共开了五个门道,是中国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现残存遗址高出地面十余米。殿宽十一间,其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左右两侧稍前处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唐朝建筑屋檐高挑、斗拱硕大,展现了其恢宏与质朴的气质,没有繁琐的装饰与俗艳的色彩,无论是其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及细部的处理,都具有了开创性的成就,她是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推向成熟的典范。往事越千年,繁华已成烟。昔日雄伟的大明宫已毁于战火,如今只剩下了几块石头堆砌的台基,但她承载的东方美学与匠人智慧是永不磨灭的。

“拆旧建新”也是很多文物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拆建对与居民生活的改善,但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对于文物保护的漠视。例如北京庆寿寺双塔,建于1257-1258年间,卒于1955年,800多年历史在修西长安街时消失;“天下第一关,地上无二寺”的沧州水月寺卒于1960年-1970年;北京皇城四门之一的北京地安门;还有因修建三门峡大坝沉于湖底的灵宝县城墙和城楼......有些直接消失了,有的拆了重建,还有的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

千岛湖水下的千年古城

浙江古淳安城和古遂安城,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库而沉入千岛湖湖底。她们就是传说中的“狮城”和“贺城”。古城的城墙、书院、住宅、孔庙、街道大部分都是完好的,城中的牌坊高达265座,可以看出她当年也是繁华之地。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根据史料记载,千年古城狮城由北向南一共有东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北门五座城门,每座城门之上都建有城楼。一城五门的格局,在中国的古代城镇中并不多见,这种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镇布局讲究风水环境、注重城防功能的鲜明特征。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据了解,水下古城还有一个拥有龙头的巨大牌坊,大概有八九米高,牌坊上刻着“妫水故儒姚文浚妻王氏”,字体刚劲有力,字纹清晰可辨,牌坊顶部的雕刻刀工精细,造型美观,是一座典型的节孝牌坊。除了这个,她还有许多的功德牌坊,这让狮城犹如一座偌大的“牌坊艺术博物馆”。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中国古建筑

千岛湖水下共有五座较大的古城,希望通过探寻、挖掘她们背后故事的同时,可以做到更好地保护。

过去,因战争毁灭的建筑还有很多,例如朱棣为母修建的耗时二十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近几年有毁于大火的“亚洲第一廊桥”重庆风雨廊桥、独克宗古城、贵州报京侗寨......无论是千年历史,还是百年基业,一例例的都躲不过浩劫。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行业,也是一个时代人文与经济的体现,其灵魂是历史的承载,她们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建筑本身。建筑是世界的年鉴,每一座古建都是历史的见证,当歌曲与传说缄默,她们从未停止诉说,希望这些“立体的历史”不只存在于回忆中。

参考资料:1,大明宫复原图来自纪录片《大明宫》;2,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3,水下古城图源:摄影师吴立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