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于10月10日~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大会的“老年高血压防控:全面评估、精准治疗”分论坛上,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以2017年以来主要高血压指南为线索,阐述关于指南更新对于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启示。 近年来,各地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治疗方案等推荐意见均作出更新。结合指南的更新背景,临床可从中获得三点启示: 1.坚持证据原则; 2.坚持问题导向; 3.理想与现实兼顾。 主要指南推荐意见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 中国人群高血压的定义没有变化,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具体如下: 01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 Hg和舒张压<80 mm Hg; 02 正常高值:收缩压为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为80~89 mm Hg; 03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为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为90~99 mm 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为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为100~109 mm 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和(或)≥110 mm Hg; 0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 01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I,A); 02 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高危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I,A); 03 65~79岁的老年患者,应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 mm 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50/90 mm Hg(IIa,B); 04 ≥80岁的老年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50/90 mm Hg(IIa,B)。 2017 ACCF/AHA高血压管理指南 对血压诊断阈值和治疗意见作出如下推荐: 01 正常血压(BP<120/80 mm Hg)人群,改善生活方式; 02 血压升高(BP 120~129/<80 mm Hg),非药物治疗; 03 1级高血压(BP 130~139/80~89 mm Hg),临床CVD或评估ASCVD10年风险是否≥10%,是则采取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否则仅采取非药物治疗; 04 2级高血压(BP >140/90 mm Hg),采取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2018 ESH高血压管理指南 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 对降压药物的使用作出如下推荐: 01 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及高领患者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02 长效降压药物: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给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03 联合治疗:对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上、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 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上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0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的差异,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 05 药物经济学:高血压是终身治疗,需考虑成本/效益。 2018 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 对无并发症高血压核心药物治疗策略作出如下推荐: 中国高血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文章来源:《国际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