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继位后,东汉的国力逐渐得到恢复。 此时,北匈奴一面出兵骚扰汉朝边塞,一面打着东汉的旗号,继续控制西域。而东汉的势力范围一直局限在玉门关以内。 对此,汉明帝决心改变光武帝的消极政策,武力打击北匈奴。 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让谒者仆射耿秉、显亲侯窦固、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侯耿忠等人共同会商出击匈奴事宜。 耿秉是名将耿国的儿子身体强壮,腰带八围,而且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曾屡次上书建议出击北匈奴。他认为,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从前匈奴有游猎部落的援助和其他蛮族的依附,所以不能将它制服。汉武帝征讨匈奴,得到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以后,匈奴便失去富饶的养兵之地,断绝了羌、胡关系,势力范围只剩下西域。其后不久西域也依附汉朝,因此,呼韩邪单于到边塞请求归属,乃是大势所趋。如今的南匈奴单于,情形与呼韩邪相似。但目前西域尚未依附汉朝,而北匈奴也没有挑衅作乱。据此,他认为应当首先进攻白山(即天山),夺取伊吾,打败车师,派使者联合乌孙各国以切断匈奴的右臂。在伊吾(今新疆哈密)还有一支匈奴南呼衍的军队,如果将他们打败,便又折断了匈奴的左角,此后就可以对匈奴本土发动进攻了。” 明帝对他的建议表示赞许。十二月,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耿忠为窦固的副手,全都设置从事、司马等属官,出京屯驻凉州,准备出击匈奴。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明帝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北匈奴:祭肜与度辽将军吴棠率领河东、河西的羌人胡人部队和南匈奴单于的部队,共一万一千骑兵,自高阙塞出击;窦固、耿忠率领酒泉、敦煌、张掖三郡郡兵和卢水的羌人胡人部队,共一万二千骑兵,自酒泉塞出击;耿秉、秦彭率领由武威、陇西、天水等三郡募士和羌人胡人部队,共一万骑兵,自张掖居延塞出击;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等七郡郡兵和乌桓、鲜卑部队,共一万一千骑兵,自平城塞出击。 窦固和耿忠抵达天山,进攻北匈奴呼衍王,斩杀一千余人。呼衍王败走,又追击到蒲类海,夺取伊吾卢地区,设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卢城留下将士开荒屯垦。 耿秉和秦彭进攻北匈奴匈林王,横越沙漠六百里,到达三木楼山后班师。 来苗和文穆抵达匈河水畔,北匈奴部众全都溃散逃跑,无功而返。 祭肜和吴棠、南匈奴左贤王部队出高阙塞九百余里,望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进发,攻打皋林温禺犊王。途中占领一座小山,南匈奴左贤王信与祭肜有隙,便谎称此山是涿邪山,结果他们没有找到敌人就回师了。祭肜和吴棠被指控犯有率军逗留、畏缩不前之罪,逮捕入狱,免去官职。祭肜自恨没有建立功勋,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尽管此战战绩不大,但还是对北匈奴起到了震慑作用,北匈奴人纷纷远徙避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