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复习‖三山公开课: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物象

 山湖微波 2019-10-27

常见的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熟知这些意象,有利于我们便捷而准确地鉴赏诗歌的形象和主题。下面举例说明:

西风 常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如李璟《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环境的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各种悲凉的情绪。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芳草 常比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表现离恨的悠长不绝。

梅花 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比喻孤直耐寒、坚贞高洁的品质。松树因其傲霜斗雪、高大挺拔,而成为表现品德高尚者的物象。刘桢《赠从弟》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 表现坚贞高洁的品质。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冰雪 常以冰雪的晶莹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指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杨花 隐含飘零之意。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落花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 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柳”是“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感伤离别的意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萧瑟冷寂的氛围。

水 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蝉 常比喻品行的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 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 多用来表达凄凉哀伤的情感。白居易以“杜鹃啼血猿哀鸣”渲染谪居者悲凉的生存环境。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的子规鸟即杜鹃鸟,借写杜鹃鸟以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鸿雁 表现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唐人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诗人闻大雁鸣叫而起故园之情。

吴钩 泛指宝剑、利刃。“看吴钩”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鱼”同义。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逝,桑榆非晚。”

【解题指津】

 咏物诗中的“物”一般都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诗人往往通过隐喻、象征性的事物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常见类型有:(1)描摹情态型。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传神地描绘,字里行间往往有诗人鲜明的情感倾向。(2)托物言志型。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摹具体的“物”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趣志向、理想抱负、精神品格。(3)咏物抒怀型。比照托物言志,其情感相对“短暂、即兴”,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常和托物言志综合使用。(4)托物言理型。以具体物象来寓理、议政、咏史等。咏物诗还常常以物喻人,全诗明写一“物”,实则暗喻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或比况自我。常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答题重点把握:写了什么物、用了什么手法、物有什么特征或境遇、表达什么情感。提炼所写物象特征或境遇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或遭遇,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即物与人一体),就能明白作者的咏物宗旨。具体答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逐句解读“咏物”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

2.用精练的话语概括事物形象的特征(声音、形态、色泽、习性、环境等),然后分析其内在品性、神韵、境遇等,准确把握物和志的“契合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描绘事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