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铁律:别把你的秘密告诉同事,看这个人有多傻就知道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10-28

1

前不久看到一条消息:

一位网友搞副业被领导知道了,说会影响部门名声,让TA要么辞职,要么停了副业,TA委屈地想哭。

再往下仔细看才知道,原来这位网友搞副业是被同事“无意间”说漏嘴了。

这人得有多傻,才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同事。

这位网友除了傻,还一点都不委屈,因为TA的领导这么做没错:

1.副业如果影响了正职,作为直属领导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因为影响了KPI,影响了业绩,领导有这个责任管这事。

2.即便副业不影响正职,搞副业被同事知道了,也就等于天下皆知。即使领导心里不反对,这等于被其他部门抓住了把柄,你把领导置于何地?你让老板怎么想?老板肯定想:这当领导的不会管理,居然让下属搞副业,难怪这个部门的业绩这么差!那么领导只能采取行动了。

这怪不得领导,这位网友完全咎由自取,傻得可以。

因此,记住这个职场铁律:别把你的秘密告诉同事。

无论关系多好的同事,或多或少,都有利害关系,私事、秘密、真实想法……通通不能跟告诉同事!

2

职场关系如我前期所说,是弱关系,离开职场基本就没什么联系了。

绝大部分同事之间的相处,除了有部门合作、责任掣肘,还有利益冲突。

因此,同事之间更需要谨言慎行。

别犯傻,以为出了什么事,只是对方的无心之失。

职场不缺精明的人,但缺心眼的也不少。

想起一位朋友说过自己在职场干过类似的傻事。

朋友在银行工作,负责运营管理,最近一两年曾出现过几次部门变动(这样还不警惕,我也是服了),最近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在运营的部门。

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跟一位同事聊起部门变动的事情,这位同事不想去A部门,于是她开玩笑地说:那我去吧。

没想到当天下午,朋友的领导就把她叫去办公室,问她是否有意去A部门。

朋友大吃一惊,连忙说自己没有这个意思。

我听了真的对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会有人缺心眼到这个地步呢?

朋友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开玩笑,哪知道同事动作那么快,立刻就给领导打小报告了。

职场是很严肃的地方,玩笑可不能乱开,朋友的同事和领导可是会当真的。

我心想:以后朋友在这个部门的前景堪忧了。

3

职场可不是跟同事直言直语的场所,终有一天要吃大亏,要么得罪人,要么被出卖。

跟同事相处,下面4个禁忌话题,无论哪个同事都不能说

01
 私生活话题

尤其是婚姻、家庭、个人背景、购物的详细情况,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抓住痛脚。前面提到网友干副业,这也属于私生活了。

有些人总爱炫耀自己买了什么奢侈品、豪车、吃了哪些大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你的收入问题。

同一级别的人可能会想:难道TA的收入比我高很多?

高一级别的人可能会想:难道TA的收入比我高?TA工作的时候接私活了?

接下来无论别人是妒忌还是猜疑,终有一天让你吃尽苦头。

此外,有些同事就像居委会大妈,天天打听你的收入、你家人收入、你伴侣收入、住什么楼盘、物业费多少等等,跟查户口似的。

可千万要顶住,否则你的私生活就会成为别人的谈资。

02
抱怨的话、负面的评价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压力巨大,难免产生负面的情绪:

同事/上司不好相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量大、哪个领导/同事是傻逼……

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这样的话一旦被相关人士知道,这将非常不利于你的职业发展。

情绪管理是职场必修课。

负面情绪和话题,尽量跟家人、朋友聊,不要跟同事聊。

03
吹牛/打包票的话

“你们怎么那么差劲,××亿的销量KPI,多容易,我以前在××公司×个月就实现了!”

可能不少人不自觉会说出类似的话,就是吹牛/打包票的话。

再有实力,也别把话说得太满,即便这话是对同事说,但是一旦传到领导那里,这将成为你真实的KPI。如果无法实现,领导会对你产生极差的印象。

类似的还有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优待,千万别对同事说!

否则你的领导容易被打上“偏心”、“不公平”的标签,你也会被打上“没实力”、“可能靠某种关系上位”的标签。

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有一位男同事就是这么傻,把总监对他的优待,例如送了什么东西给他告诉别人,以至于全公司都知道他“吃软饭”。

04
离职话题

不少人经常把“要走”和“离职”挂在嘴边,觉得没事,一直赖在公司。

其实这些人已经被领导放弃。

想离职是正常现象,别搞得人尽皆知,可能还没等你成功跳坑,就被公司先下手为强了。一旦透露自己的去留问题,就等于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除非你自己有十足把握,这消息透露出去,公司只会留你,给你升职加薪,否则这些戏码还是少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