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知 | 古代年龄雅称之1—20岁(第一弹)

 长沙7喜 2019-10-28


现在咱们说年龄一般都是直接说岁数

而古人对于年龄的称谓可以说韵味十足

我们今天就先来了解一下

1—20岁的一些年龄雅称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孩提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出自《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三岁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爱他们的父母的。

孩提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孩提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童龀

龀(chèn),《说文解字》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

指男孩子13——15岁期间。据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

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弱冠

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又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

关于1—20岁的年龄雅称,就介绍到这里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关于年龄的称谓都如此独具韵味

你还知道哪些雅称呢?

有没有想要了解的其他雅称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