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用学派 来源:无用学派 注:本文无任何商业目的,纯粹为了宣扬新的中国文化 本文接上一文章 我们继续来看,王东岳的《物演通论》解答了哲学史上那些没有被解决的问题. 01 揭示了真理的趋势 按照常理来说,相对真理应该是逐渐逼近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应该就像一副拼版画一样,是由不同的相对真理组建拼接起来的,这是以往我们大多数人对真理的理解,但事实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随着近千年的发明、发现,真理居然是逐渐背离我们,而且越来越不真! 还是拿地日模型来说,最初人类是以天圆地方的模型为绝对真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又认为地心说是绝对真理,再后来以日心说作为绝对真理,越来越失真,也越来越超过我们的直观观察. 然而真理为什么逐渐背离? 因为真理的背离趋势就是我们的感知过程,不是越来越真了,而是越来越失真,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我们是通过感应属性或者叫感知属性,去捕捉对象对应的可感属性,那么随着你感知属性能力越来越强大,你捕捉的对象的信息量就会越大,于是导致真理一次又一次被推翻. 比如电子,它的主观属性是一个负电荷,主观感知属性能力极低,于是它捕捉到的质子的信息量也就极低,只能捕捉质子的正电荷属性,而质子的质量、形状、颜色,它都不能捕捉,而到人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性、理性等逻辑如此之多的感知属性,于是捕捉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大,但因为层层对“对象”扭曲,最后却是越来越失真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符合论、真理意义是剔除主观性,而得到对象的那个纯粹的客观对象,我们把它称为真理. 可任何存在获得对象的方式偏偏是通过感知属性,也就是主观性的增量获得信息的增量,而任何获知信息的过程,又是一个耦合扭曲的过程,导致扭曲绝对值一定越大,因此你的感知一定不是越来越逼近本真,而是一定越来越扭曲本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今天的知识越来越迷茫,越高级的知识、越新的科学认知被证伪的速度越快,人类感知总体趋向于迷茫化,就是这个原因. 02 人类是物演系列的晚近产物,绝不是天生独立于自然自外 此前所有哲学家一旦说主体,立即指人,没有其他指谓,于是主体和世界也就是主体和客体,在横向上二元对立,也就是唯物和唯心的对立. 可是我们把人在物演纵向尺度上拉开,看主体是什么,主体就是客体,只不过因为发展到人这里的时候,已经与前体物类不对称,所以造成二元对立. 什么是主客体对称呢? 比如电子和质子,你如果指定质子是主体,那么电子就是客体,它们的主客体关系,在最初的状态是完全平等的,完全是一回事,因为无论是电子作为主体,还是质子作为主体,结果都是形成同一结果,速度也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任何客体都具有感应属性,所以可以称为主体,同时任何主体都是一个自在体,因此它虽然有感应属性,但是它依然是客体,这就是主体的本质,也就是主体绝不是客体的对立面,主体就是客体本身的后衍生产物. 但由于物质弱化演化的同时,就是分化演化,存在不仅在横向上分化演化,导致物类繁杂化,它而且导致演化速度分化. 比如氮元素,由于它外壳层电子圆满,于是它永远或者说非常长的时间停留在原子阶段而进不了分子阶段,我们把他叫惰性元素,而碳元素由于极其残缺,于是它的代偿要求很高,进入分子、有机分子直至生命. 也就是存在的代偿速率会分化. 如果代偿速率分化,那么这一脉快速演化的一支,也就是不作为盲端这一支,就会进入不对称主体状态,今天的人已经和石头、树木、或者氢原子已经不对称了,比如鱼是有感知的,但是鱼永远看不懂人,而人相对能把鱼看得更清楚一些,理解更深一些,尽管鱼是人类的前衍存在者.(由此庄周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又了另外一层解读) 这个时候我们把人称为“不可换位的主体”,就是说,你是确切的主体,它是相对的客体,于是它跟人原来对等的可换位关系变成不可换位关系,因为人存在度一路下降,代偿度感应能力不断提高,而鱼还保持在高存在度、低感应能力或者低感知能力状态,因此相互之间的感知能度出现差异,我把它叫”感应的非对称性"或”非对称状态”. 我们能用这个模型有效地解决究竟是什么动力,什么动量在推动着感知,和感应属性的增长. 03 证明了人类的感知和精神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绝不是人类天生就独有 进化论以前,几乎所有的哲学家认为精神现象只是人类才具备的禀赋,这一定是错的! 因为从“物理感应”到低等动物的“感性”,中等脊椎动物的“知性”,到灵长类动物的“理性”,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一层也不缺. 在神经细胞和神经轴突细胞上,是生物电脉冲的电磁感应,它是我们一切神经活动的基础,这叫“感应”;然后是我们的感官感性,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都是最原始单细胞感性的派生叠加变异而逐渐汇聚而成,这叫“感性”:然后我们的知性其实是所有脊椎动物都具备的,而我们的理性是灵长目动物以后发生的感应属性代偿,这就使得精神的来源非常清楚,表达为“感应属性增益” 所以人类就像一个几乎吸呐了所有简单生命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感应依存条件的感应方式,也因为到了理性阶段,人类的精神的作用压过了感性、知性等,使得我们的忽略了其由来. 但无可否认的是,人类的精神绝不是人类独有的,也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出现,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足以进化成独特的人类精神. 04 理清狭义逻辑与广义逻辑 此前所有哲学家只要说到逻辑,全部指的是推理思维这个狭义的理性逻辑,而我们的理化感应、感性、知性同样属于逻辑范畴,统称为广义逻辑. 比如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发生反应,其电子或质子背后必定有一个逻辑,使得电子能够与质子发生反应,也正因为这层逻辑的存在规定了电子与质子的反应,这是理化感应逻辑;再比如给你输入一大堆光量子,输入一系列振动波,你的视觉、听觉立马将其整顿成有声有色的世界图景,这就好比你玩电脑游戏,可是仅仅给电脑输入的是0和1,可是它最终出来的却是非常具象的游戏画面,为什么?因为它背后有一个完善的逻辑系统,而你的视中枢、听中枢同样也有一个整顿逻辑系统,这是感性逻辑. 由此,我们知道理性逻辑下面还有一个知性逻辑,只不过你调动不出来而已,所以逻辑绝不仅仅只是单独指推理思维,而是一个统一的广义逻辑. 广义逻辑为什么这么重要? 第一、它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是无端发生的,它是一个渐增量; 第二、它说明我们的感知通道虽然不能得真,但是它的感知通道以依赖模型的方式可以达成与外界事物的模拟性或虚拟性对应,在物演通论书中就有专门讨论广义逻辑通洽或广义逻辑融洽,也就是在广义逻辑上你的感性、知性、理性,在整个逻辑是融洽系统,是自洽状态的第一指标. 所以广义逻辑这个概念的提出才有效的回答了我们的感知不真,但为什么实用,比如我们既然说没有真理,那为什么我们可以制造火箭冲出地球,如果没有真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对? 而广义逻辑就是感知有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也就是凭借广义逻辑的自洽,才解答了为什么我们感知不真,但是却能造火箭上天这个问题. 所有任何一个学说成立,必须满足广义逻辑三洽 1、逻辑自洽 自洽包括狭义逻辑自洽和广义逻辑自洽. 狭义逻辑自洽指理论内没有逻辑矛盾,广义逻辑自洽指低端逻辑在后衍阶段需要被高端逻辑整顿,而高端逻辑也反过来需要经过低端逻辑验证,很多时候,高端逻辑就算不能被低端逻辑证明,只要它足够精密与圆满,也不能轻视,因为它落实的概率很高.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模型,属于高端逻辑,但是仍旧还是靠艾丁顿去赤道测了太阳背后的一颗星才被证明了;再如阿波罗尼的圆锥曲线这样的达到极高致密度的纯逻辑理论,将来一定会有“应”的表现即落实的表达,而对于其他不够圆满的理论就不一定了. 2、逻辑他洽 “他洽”指与不能否证的其他理论没有矛盾. 如为什么说唯物论错了,是因为它不能与当下的物理学和感官生理学他洽,物理光学和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光谱仪上波长,这与《物演通论》的精神哲学他洽,而陈旧的唯物论不能与物理学、生理学他洽,故不正确,虽然科学都不是真的,但当你还不能证伪它的时候,你的理论必须和它保持他洽才算正确. 3、逻辑续洽. 续洽指是否能整合新的信息量. 随着存在度递弱,感应属性代偿就表达为信息增量,旧有逻辑模型如不能包容新信息量即崩溃,所以科学需要不断检验,一出现反例,即告崩溃,任何理论的崩溃都是必然的,因为缔造该模型时不可能留有空白以容纳新信息,否则就无法在特定的位相上实现融洽. 如牛顿的理论在微观领域无法续洽,而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正在于对微观、宏观领域都能通解. 05 真正说清楚了什么叫意志,什么叫美. 什么是意志? 可能很多人会理解为冲动、欲望、情绪等,对的,有此意!但是人同样是自然的造物,为什么会产生和其他物类完全不同的表现? 要理解什么是意志,首先得理解分化律在感应属性上的作用,也就是感应属性本身也会分化,分化为“感、知、应”,“感”和“应”分开了. 因为在原子阶段,感的同时就发生应,这个时候感应一体,也就没有所谓的意志,而出现生命以后,感应分裂,就是多细胞能够感,但是不一定应了,你感知到一个东西,你到能真正依存它还有一个极大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会随着感应代偿的发展越来越大,应就是意志这个东西,而到了人类,感、知、应完全分开. 举个例子,比如单细胞的繁殖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感应一体,但是到了后衍的生物,分为雌雄两性,感应分开,于是产生性冲动的意志,实则是感应分化而致. 而且由于感应随着感应属性的增加,逐步分离,我们的感知对象就会逐步增多,但我们在单位时间只能依存一个对象,所有意识到的,但不能依存的对象都是我们的生存条件,我们不能当时就依存它,也就是不能应他,但是我们同时又不能让它和我们失离,这个感而不应的状态叫美. 所以美仅仅是一个求存的精神属性,是感应分离的产物,它第一次从最深处说明美是什么,它绝不是一个精神奢侈品,它是一个求存精神反应的一个感而未应的状态和牵挂! 比如你看到美食,你很饿但是你却吃不到他,你只能远远的望着,但是如果你本来就吃的很饱了,你会觉得美食美?不会! 美,是什么?感而不应叫美. 以上来源于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感谢他为中国的理性思维推开了那道无形的大门. 在此我们向他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