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文人气质这事上,唐和明清截然不同,一个阳光一个晦暗,为何

 山家往事 2019-10-29

唐、明、清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三家的文治武功皆有突破,站在文化角度,它们都繁荣出了不同的文艺形式,但是有一个现象,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如果以文人的精神气质划分,唐朝自成一派,属于阳光开朗型,明清则为一组,相较唐朝而言,明显晦暗了不少,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这三个朝代的写作内容不同,核心也思想不同。唐朝最典型的文学成就就是唐诗,可以细分为律诗、绝句、古诗,在唐诗江湖中,按派别,又可分为山水田园派、边塞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而明朝的主要形式则是小说,最著名的就是四大奇书,分别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值得一提的是,前面的三部都是说书的匠人常年讲评之作,后来被施耐庵、罗贯中等文人整理成册,才变成的章回体小说,严格说来并不是作者的原创。

唐朝和明清在文学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似乎无法直接比较,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作品隐含了作者本人的形象。

通过比较作品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唐朝的文人真是胆子大的很,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几乎直接挑明了唐玄宗的懒政才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很难想象,一个唐朝人居然敢写本朝之事,而这个事件还是发生于《长恨歌》成书的五十年前。

到了明清,几乎再找不出来这样的文学作品,似乎文人的脊梁骨一下子就没了,一个没有脊梁骨的人,其形象气质必然是晦暗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1、科举取士?

杨坚建立隋朝后,为打破门阀世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很简单,向天下延揽人才为我所用,创造性的推出了科举制度。

自隋创立到清末取消科举,这一制度存在了一千多年,为历朝历代输送、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成为各朝代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是,科举也有它自身的不足。举个例子,我们现在考试,交卷后,都是要把考生的名字密封起来的,以防作弊,但在隋唐时期,考生名字是直接毫无遮挡的显示在卷子上面的,这就给徇私舞弊者预留了空间。到了宋朝,开始密封考生名字,这在整个世界都是首创。

随着作弊手段的翻新,考试规则也是越发严谨,到了明清两朝,就连考试文风都严格限制了,是为八股取士。

所以,明清的读书人,真的是因为“八股”而变得思维僵化,以至于晦暗无光了吗?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丙辰恩科第一场史论中的一道题目,这倒也中规中矩,接下来再看第二场: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酸腐文人整天摇头晃脑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怎么还考起日本、美国的事儿了?

这场科举,共三场十三题,并非是一卷定终身。就算是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如果是个书呆子,都没法应付这样的考试吧?更遑论弄个进士撸个状元了。

所以,文人的精气神这事儿和科举关系不大。

几百年间,一群人无精打采,只能是“内在”出问题了,正所谓发于内而散于外。

2、内敛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唐宋两朝的开国君主都是世家出身,唐国公李渊家族,世代领兵,追随杨坚建立大隋;赵匡胤则是辅佐柴荣,在柴荣死后,篡权领国。或许是这种出身,导致了他们对待知识阶层都采取的同样的态度------包容。

在这种包容下,各个学派开始生根发芽,简直就是春秋版的百家争鸣,在这其中,一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说------程朱理学诞生了。

程朱理学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先是由程颖、程颐这哥儿俩外加周敦颐、邵雍等人发起,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了南宋的朱熹手中开始归纳总结,这个“理学”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门派。历经元朝,到了明代,终于一统江湖,成为儒学的扛把子。

简单的说,这个学派就是教你怎么成神成圣的一套说明书。话说回来,若想羽化成仙,必然要付出艰苦的修行,看看那些为追求长生不老服仙丹的君王们,哪怕是死都不在乎,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明朝的王阳明按照步骤,终于成仙了,后人总结了他的经验,变成了王阳明心学。但几百年来,也就他一人做到了。更多的人,在追求的道路上,升华了。

既然成神成圣才是儒家最终的理想,其它杂七杂八的自然就是邪恶的了。所以,这种说明书,其实就是条条框框,很多人按照这样的操作,最终就是“作茧自缚”了。

作为明清的文人,确实够倒霉的,诗词玩不过唐宋,戏曲又搞不过元朝,可选的余地不多了,最终,他们同说书人站在了一起。

把评书艺人的东西整理成册,明朝四大奇书就凑出了三册。还有个文人,不敢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创造性的弄了个笔名,叫兰陵笑笑生,写出了《金瓶梅》。因此书太过于真实,屡屡被禁。

一个女人,如果把自己的脚长期裹起来,久了就变成“三寸金莲”而无法走路,文化人,如果长期被种种“理学”困住,自然就遮挡了阳光,日积月累之下,便显得晦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