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的你》热映,影片中的五个教育现象细思极恐!

 长沙7喜 2019-10-29
每天看看  让自己育儿得心应手

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10月25日正式上映,截止到10月29日下午总票房突破6亿。一向苛刻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与几个月前火爆的《哪吒》相同。
 
周冬雨扮演的陈念,是《少年的你》中的女主角。临近高考的时候,她遭遇了校园欺凌,孤立无援。

家里无法给她提供支撑,父亲不详,母亲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在底层,想挣钱却欠下许多债务,只能在外躲债,留下女儿一个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学校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有班主任空洞的安慰。连警察也一时拿满口谎言的校霸没有办法。

孤独恐惧的陈念,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偶遇遭人殴打的流浪少年小北,报警时被施暴方发现,也遭到了欺凌。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沉重而又感人的故事。

看电影的135分钟,溪姐的心情如同片中重庆的天气,浓雾遮天但时有一缕阳光穿破阴霾。不能不说,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演技,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溪姐今天不写影评,不聊演技,只聊一聊在影片中出现,现实里也普遍存在的五个细思极恐的教育现象。
 

18

约有一半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
 


在人们的想象中,校园本应是祥和之地,学知识、长身体,远离成人社会的复杂。然而,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小社会里的成员,年少、无知、冲动,不太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也不太清楚做了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因此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
 
什么算是校园霸凌,国内这类现象有多严重?据腾讯新闻《看见校园霸凌,公众认知数据报告》,3万6千名网友参与调查的反馈数据,呈现了校园霸凌的样貌。
 
有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拳打脚踢扇耳光”、“威胁恐吓”、“下跪扒衣等侮辱行为”是校园霸凌,而一半受访者选择将“毁坏财物”、“孤立排挤”、“讽刺挖苦”、“恶作剧捉弄”“散布谣言”等行为视作校园霸凌。
3万6千多名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别人欺负过。
  
201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最高的地区高达46.23%,也就是说平均有一半的孩子遭遇过校园欺凌。

根据我国中小学两亿的在校人数,一半,就是过亿,校园霸凌极具普遍性。

那么,哪些人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老师说:他们和别人不一样,可能是衣着外表、经济原因、学习障碍、躯体障碍、社交技能等等。

学生说:因为衣着、成绩等等。

如果仔细观察那些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大都具有一些特征:内向、胆小、懦弱、不合群、沉默、容易被人忽略、说话冲,等等。

这些记号,是谁给他们留下的呢?比较糟糕的原生家庭!

《少年的你》中遭受霸凌的胡小蝶,直到跳楼自杀,父母也没出现过。陈念被欺负后,爸爸不知道在哪里,妈妈躲债在远方,她的父母没有办法帮助她,她的脸上就写着这样的家庭留给她的特征:自卑、沉默、内向。

要想孩子不受欺负,原生家庭一定要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滋养,让他们自信、阳光、勇敢、乐群!
 

2

很多孩子遭受欺凌后,选择沉默



影片中的胡小蝶选择了沉默,在沉默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陈念也选择了沉默。与胡小蝶不同,陈念是在寻求她能想得到的帮助之后再沉默的。胡小蝶死后,陈念成为那几个女生新的霸凌对象。感同身受,让本只求自保顺利度过高考的她,主动联系了警方,反映了胡小蝶和自己遭受欺凌的事情。
 
然而,实施欺凌行为的三个女生矢口否认,警方也找不到什么证据,只好移交学校处理。

而学校的处理方案,是让那三个女生停学,但允许她们参加高考。

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改变陈念遭受欺凌的局面,反而让欺凌行为更加嚣张和变本加厉。

发生在学校的欺凌,还只是在楼梯上推倒陈念,让她摔得鼻青脸肿,还只是用排球砸她,还只是把她妈妈欠债不还的事发到班级群,用难听的话羞辱她。她只要能忍,就还能过下去。

但是学校处理之后,三个女生疯狂的报复陈念,手持凶器和一笼老鼠堵在她家门口,在她逃脱之后,她们又伙同社会上的小混混,在她下晚自习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殴打她羞辱她剪她头发拍luo体视频。

这时候的陈念,想求助学校,就会想起班主任的话:都只是个孩子,她们还有无限的未来,只是同学间的玩闹过了火……

想到报警,脑中就会浮现郑警官的话:“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就往河里跳,河里会有沙子石头,还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这样的安慰和鸡汤,给不了陈念一点力量。她不再奢望警察和学校,能够为她主持公道,父母也指望不上,如果不是小北保护她,她真的很难活下去!
 
如果说胡小蝶的沉默,是在家庭中习得的经验;那么陈念的沉默,则是与警察和学校打交道得出的教训。
 
家长的不关心,学校的不作为,同学的冷漠,老师无能为力,让那些遭受欺凌的孩子,无处诉说,不再诉说,保持沉默。

不是在沉默中,一步步的走向绝路,就是在沉默中,以暴制暴。
 
 
3



片面的应试教育压榨下,人性会扭曲



看电影的时候,有几个镜头,让我的身体因内心的沉重而发抖。
第一个镜头是,胡小蝶跳楼自杀后,全校学生围观拍照惊呼,但只有陈念一个人走过去给逝者盖上校服。警察调查时,班级没有一个人出来作证,证实胡小蝶受到过欺凌。
 
第二个镜头是警察问询实施霸凌的代表人物魏莱,胡小蝶为什么会跳楼。魏莱直接否认这件事跟她的关系,还说死了就死了呗,学校给死者赔了几十万,“胡小蝶即便念了大学,要工作多少年,才可以给家里那么多钱啊?

第三个镜头是魏莱把陈念母亲被人逼债遭人辱骂的信息,发到了班级群里之后,班级集体发出嘘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第四个镜头是魏莱求陈念原谅,“你看,我帮你搞定了luo体视频,你原谅了我,我们扯平了,我们成为好朋友吧……”不作死不会死,正是她的厚颜无耻,一步步地激怒陈念,自己才落得罪该就死的下场。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真的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凉意。他们读到了高四,却没有判断力;他们想考大学,却没有良知。
 
陈念黯然神伤:“都说成为大人就好了,可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变成一个大人!”
胡小蝶生前曾呐喊:“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些什么?”
这呐喊,是对身边之人扭曲价值观所发出的最后一声抗议!
 
虽然这是电影,但艺术作品“高于生活而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被扭曲的价值观,冷漠、利己!
我曾听到一个国内顶级名校的研究生亲口告诉我,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摄取资源,获得地位,复仇。
 
钱理群教授曾说:
反观为北大输送人才的中学教育,有一个让我出一身冷汗的发现,我们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些“高能人精”的灵魂,已经被“权欲”和“利欲”所浸透,知识(包括人文知识)都成为他们获取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而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机制,是极容易,并且已经源源不断地将这样的懂得配合和表演的“尖子”选作接班人了。

这是真正要危害社会,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的。 

 
4

娇惯的孩子会有人替父母教育他们


霸凌的代表人物魏莱,家境优渥,娇纵任性,是对作恶毫无负担的人。在魏莱妈妈的眼中,女儿绝对不可能去欺负别人,那么乖,那么有素质。

因此,学校找她过去谈话,她信誓旦旦的保证,女儿肯定没有欺负别人,一定是那些被欺负的人,家境不好,缺少教养,挑起事端。

她舍不得批评教育女儿。
人作孽,不可活。
魏莱终究没有未来。她死了,不是陈念的过失致死,而是她自己的作恶多端上天难容。魏莱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看到女儿遗体的那一瞬间,她崩溃了,真是可怜。

但可怜之人,自有其可恨之处。生活给魏莱和她妈妈上了一课,以那种方式。
生活还有很多种给人上课的方式,不一一例举。
 

5

莘莘学子正在丧失学习的兴趣

高考完了,学生开始了撕书。雪片般的碎屑,纷纷扬扬,从教学楼的各个楼层飘飞,弥漫在校园。
白花花的一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出殡的情景,这也的确是一场青春的祭奠。

影片中的这一幕,现实中年年都有。

那些被十几年如一日的应试教育埋葬了青春的孩子,他们要为逝去的大好年华举行一场落“页”缤纷的葬礼,他们内心在呐喊,他们的灵魂在迷惘。他们不甘美好年岁的逝去,太久的压抑在开撕中释放。
 
撕书,其实是恨书。

人民大学的高刚教授发现,中国大学生们普遍缺乏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
大学生在刚刚赢得可以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由航行的机遇之际,却普遍呈现出无精打采,行动怠惰,无所事事,手足无措。

在经历初中和高中至少6年强大的心理和生理的重压之后,他们普遍疲惫不堪,甚至身心损伤。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了。

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又能有怎样的未来呢?

作者简介:溪姐,笔名林溪,8年教师,20年记者,6年心理咨询师。用理性和感性兼备的方式,记录人间酸甜苦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