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就是烤大猪蹄子

 左岸金戈财税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一:引子

本文以小明向成本会计咨询成本核算问题作为切入点,给小明打开成本的认识,让小明对成本核算有了更加形象化的认识。也是寄希望通过此故事,让财务人从更多思考生活的点滴与财务的联系,让财务人放开思维,拥抱会计人生。

二:故事

话说小明做出纳做了一年,然后费用和应收做了一年多,虽然这两年来,自己在财务路上跌跌撞撞走来,犯过不该犯的错误,也吃了本该就吃的苦,但心态上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刚入职场的兴奋好奇,就连第一次见到财务档案室的打孔机都异常兴奋;到后来因为财务上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而自己却不断犯错误,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后来每次打开开票系统,都如同宇航员打开太空飞船的舱门一样小心翼翼;再到后来熟悉了财务上的这些基本操作时,他慢慢发现原来就是这么回事,但同时也弄不明白到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白了小明内心的不安,就是对于自身不满和对提升自我的需求。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小明业务除了学习会计知识外,还会读一些闲书,比如网红罗振宇的一些付费知识,虽然这种快餐式知识,每个人看法不一。但是小明记得其提出的U盘化人生还是很喜欢的(也就是人需要做即插即拔的U盘,而受限于某一个载体),小明理解的就是会计人需要锻炼自己的内功,而不能因为在某个平台(比如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大型集团),而自鸣得意,认为自己的能力就非常强了。也就是说人不能因为平台赋予的外在价值,而需要提升自身实力。所以小明业余时间除了忙会计类考证,还买了很多会计实务知识,比如成本核算,税务申报,报表分析等。同时在公司里做好自己岗位知识外,小明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对于其他岗位的东西,也是尽自己一切可能去了解。

财务部有什么脏活累活体力活,小明总是乐呵呵的第一个冲在前面。也请过财务部的小姐姐们喝下午茶。小明想着多和他们学点岗位知识,可是女人心海底针啊,小明总是难以捉摸小姐姐们的心事。而小明唯独成本会计刘哥还算可以沟通比较多的。可又不是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吗?也可能是刘大哥从小明身上看到了这个年纪的他自己吧。

月中按理说是财务相对比较不是那么忙的时候,虽说不会掐点下班,但是也不会如月末月初疯狂加班了,可是小明因为上月应收账款实际与系统还存在差异,今晚还需要加班。不一时都晚上八点多了,肚子不由自主的咕咕作响,小明以为办公室就自己一个人呢,抬头一看成本会计刘大哥也还在敲打着键盘(刘会计每月成本核算后,还需要出具成本分析,所以他有时需要加班一会)。

小明想着平日里也经常请教刘大哥相关知识,而且刘大哥也挺照顾自己的。小明总想找个机会感谢一些刘大哥,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似乎刚好是个好机会。于是小明定了定说:“刘哥您也还在加班啊”,然后走到了刘大哥的卡座前,刘大哥应答了一下:“是啊,生产总监说我们的成本考核数据,与他们生产部的存在差异,我这边还在写报告呢”。

小明说明了想请刘大哥吃点东西,刘大哥说:“这个就不用了,你做完了就下班吧,可是刘大哥的肚子却很诚实的咕咕作响。小明继续说:“刘大哥,我其实想找你请教几个问题“,小明知道刘大哥还是有“好为人师”的特点,看到小明渴求的眼神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刘大哥说:“那行吧,请教问题可以,吃饭就我来请吧”,小明说先把刘大哥请过去再说吧,然后买单乘机买掉就可以了。

小明跟随着刘大哥来到了一家烧烤店,看来刘大哥对这家店非常熟悉啊,一上来刘大哥就点了一份烤猪蹄,然后再点了其他的一些吃的。小明主动给刘大哥倒上啤酒,然后起身要敬酒了。刘大哥说:“先吃点小菜和花生米”,在等烤猪蹄上桌前,刘大哥和小明交流了日常工作的事情,也闲扯了一些生活的琐事。期间小明一直想请教成本会计核算的事情,刘大哥在烤猪蹄上桌前,和小明谈了很多,比如核算流程,料工费的分摊,以及成本结转的知识。

小明想一下子把这些全部消化掉,可是又觉得有点晕,不知道是不是啤酒的原因,还是自己因为没有还没接触成本,所以感觉有点距离。刘大哥作为老会计老成本,从小明的眼神中也看出啦一二。

当烤猪蹄的香气随着服务员的移动,越来越近,刘大哥似乎打开了话闸子。外焦里嫩的猪蹄,表面撒上辣椒面和几粒白芝麻,葱花点缀些许葱花。一入口是焦脆的,再咬一口是弹糯的,有辣椒的辣香,配着芝麻的香,层次分明的香味,递进的味觉感受,从嘴腔以光速传达到大脑,然后继续传达到手上,加快了手往嘴巴送食的进度。

就着啤酒,刘大哥说:“你看这个猪蹄子好吃吧”,平日里谨言慎行的刘大哥,在美食面前彻底失手,猪蹄是否成功敲开了刘大哥的心门。

刘大哥突然说:“其实烤猪蹄老板最懂成本会计,你要是弄懂了烤猪蹄,你也算入了成本的门了”,小明听到这句话感到很突然,但是立马竖起了耳朵,感觉刘大哥似乎有话需要说。

刘大哥说:“这家店烤猪蹄如果按照成本核算来讲,分为两个工序,第一个工序是煮,也就是把买来的猪蹄先做清洁加工后,配上大料先煮熟,第二个工序是烤,也就是把煮好的猪蹄进行烤。再说BOM,每一个猪蹄师傅都有自己的BOM,煮的阶段BOM是:大料猪蹄,辅料(八角,桂皮,草果,冰糖,香叶,姜,葱,辣椒),调味料等。烤的阶段的BOM是:煮的阶段的猪蹄,本阶段辅料(五香粉,辣椒粉,孜然粉,调味油)。”

小明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解释成本的,但是刘大哥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意思。“每天老板都会给厨房下单一个工单,也就是每天的烤猪蹄的需要制作量。然后厨师按照工单去采购主料和辅料。这些主料和辅料用量是确定的,不是食谱上写的些许,据这家老板说,他们用量都是精准的,多少猪蹄,用多少八角,桂皮,草果,冰糖,香叶,姜,葱,辣椒,都是秤好的。

小明越听越有兴趣了,以上说到料的部分,小明听的很清楚,但是对于人工和制造费用,小明问起了:“那么人工和制造费用,这部分怎么理解呢?”,刘大哥喝了一口酒,然后手指着后厨方向说:“你看,那个师傅据说每天都负责猪蹄的加工,清洗,卤制,辅料的处理,以及烹煮环节,此师傅可以算作是直接人工,关于制造费,也就是把不能直接归集到煮猪蹄和烤猪蹄的费用,都先归集到制造费用,然后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摊。”

说着说着刘大哥越来越激动了,于是拿起桌上的餐巾纸开始在上面写起来一顿分录。

第一阶段

A煮猪蹄用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猪蹄

    原材料-辅料

B: 煮猪蹄人工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煮猪蹄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

C:煮猪蹄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房租/水电/其他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应付账款

同时结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房租/水电/其他

D:结转煮猪蹄成本

借:半产品-煮猪蹄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第二阶段

A:烤猪蹄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辅料

    半产品-煮猪蹄

B: 烤猪蹄人工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烤猪蹄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

C:烤猪蹄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房租/水电/其他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应付账款

同时结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房租/水电/其他

D:结转烤猪蹄成本

借:库存商品-烤猪蹄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看着刘大哥写的一堆分录,小明对猪蹄成本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但是在刘大哥一边写分录一些讲解的同时,小明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料工费方面,材料有猪蹄BOM,可以准确的知道每个工单的猪蹄料的部分成本,而对于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什么方式分摊到烤猪蹄上,确实是个问题。小明就这个问题问了刘大哥,刘大哥带着满脸的醉意继续说:“煮猪蹄的阶段,就如我们刚才看到的一样,这个店似乎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我们可以把他的薪金直接划入猪蹄直接人工,而烤猪蹄阶段没有直接划入烤猪蹄的人工,所以和其他制造费用一起归集在一起。至于制造费用分摊可以按照标准工时,也就是每一锅或者一定数量猪蹄时间,来分摊制造费用。当然老板还可以用其他标准来分摊制造费用,比如工单工时,实际工时等。”

听完刘大哥这一番讲述,小明对成本有更多的认识了。同时不由自主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向刘哥敬了一杯酒。一杯酒下肚,似乎更加清醒也更加糊涂,小明心中又升起一个疑问:“那么,为什么要设置煮猪蹄的半产品这个阶段,不可以直接把煮猪蹄和烤猪蹄为一个阶段嘛?”

“哈哈”,刘哥似乎醉意很明显,笑声也明显大了,于是说:“你看,他们家为什么要专门一个师傅做煮猪蹄,一则为了烤猪蹄准备,同时也是对外销售卤猪蹄,所以设置”半产品-煮猪蹄”,一则更好的准确获取煮猪蹄的成本,对外销售煮猪蹄更好获取经营信息,二是这么设置,处于成本管理精准的需要,使制造费用因每个阶段因工艺工序不同,标准不同,分配更加准确。”

“哦,原来是这样啊”,小明终于明白了,看着桌上的猪蹄啃的都差不多了,唇齿间还留有猪蹄的香味和软糯的口感。烧烤摊外车流越来越少,杯中的酒越喝越满,这种幸福感,不仅是因咀嚼食物的口舌之欢,更因一个老大哥愿意分享这些知识给自己的幸福感。也许多年后某个夜晚等烧烤摊,等小明再啃下猪蹄时,依然会记得这个和自己一起吃烤猪蹄的大哥的夜晚。

三:技术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