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家长会:前半句的掌声和后半句的沉寂

 汉唐写作教学馆 2019-10-29

/唐景富

      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代表到讲台发言,当她说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时,下面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掌声打断了这位家长的发言。同时,四十多位家长全然不顾身边的孩子,和站在家长代表身旁的班主任,高声议论,大声指责,孩子没有进步,没有考到高分,全是教师的错。甚至,有的家长当场表示要给孩子转学。

这位发言的家长面对下面混乱的局面,感觉很不好意思。用眼神示意,表示对不起老师。老师当然心里不舒服,但也不能表露出来,只是很不自然的微笑。

终于平息下来了,这位发言的家长说,各位家长,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再议论。她说,没有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而老师有两个,一个是言传身教的家长,一个是传授知识的老师。家长的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还重要!这位家长说完之后,发问,各位家长,你们说是吗?

四十多位家长沉默了。没有一个人发声。竟是死一般的沉寂。  

我不禁为这位家长叫好,因为她说了一句公道话。她把这句名言的后半句补上去,这才是真正的名言。而不是拿来指责教师的砝码。

这句名言究竟来自何处?我实在想弄个明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已经成了教育界对老师能力界定的一句名言了。我们一线老师对这句话颇不以为然。站着说话不腰疼,用一句话就把我们的功劳全抹杀了。于是,我们很想知道这句话来自何人之口?有根据吗?

有人说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多的人则说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我在网上搜索了几个来回,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二百多条教育言中没有看到,搜索陈老先生数百条名言,我看得就更仔细了,一条一条的看,眼都看酸了,也没有看到这一句。又到宿迁书城买来陈老的专著,花了几天的功夫,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希望从中能有所发现。这样一句堪称经营典的名言,应当在这样的专著里能找得到的。可惜,没有。我不由得怀疑,这句话真的是陈鹤琴说的吗?

假如是陈老先生所说,那么,这句饱受争议的一句名言,究竟他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什么情境下说的呢?可能是陈老先生的一次演讲,或者一次报告偶尔说过的句话,抑或是记者采访时即兴总结自已的一生教育经验之谈?我想,这句话真的陈老说出来,一定有特定的指向,一定有关于对这旬话详细的解读。而被我们拿来当作名言时,就全然不顾先生后面的解释,就断章取义,到处宣染。被我们教育同行当作金科玉律了。

在网上浏览时,有不少网友对这位教育家的诘词,有的甚至谩骂。就是因为他说了这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位对中国教育事业倾注毕生精力的教育家,因为这句话而被不知真相的后人谩骂,实在有点不公平。

陈鹤琴和我国知名大教育家陶行知一起留学,一起办学,为了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这句话他究竟有没有说过,已经很难考证。因为陈老先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走完人生之路,一九八二年病逝于北京。我相信,如果老先生真的在世,他也一定会会这句话作一番令人折服的辩词。   

    现在回过头来,暂不去纠结这句话的出处。我们无来看看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轰动,为什么被一些教师视作经典,当作人生的努力方向,而被更多的老师质疑,甚至谩骂?因为这句话本身的确有问题。特别是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标准,其科学性、合理性就值得商榷。网上有几句模仿秀很有趣,很能反正这句话的谬误,不仿抄录几句: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没有不会教书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理的校长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只有不会打仗的将士这些说法对吗?我从网上看到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这句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与教育客观规律不符 

人所共知,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负面因素,学校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有机结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何家庭的变异对孩子的成长往往不利;为何社会的黄、赌、毒及其它不良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往往无能为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事,履好自己的职。一句“没有……只有……”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显然违背教育规律。 

违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同一个班的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应该是一样的,但这些信息经过学生自己的诠释和处理,变成他们各自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后,结果就不大相同,得到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原因何在?除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的客观差异外,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内因,是学生自己,老师的教化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过分强调了外因的影响,忽视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视学生为等待雕塑的作品,只需外部雕琢就能成为艺术品。不能不说这是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理想化。 

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 

如果不考虑说话背景及特定条件,单就这一句话进行逻辑分析,其逻辑错误也是十分明显的。逻辑推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命题的大前提(真)正确,小前提才能(真)正确。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大前提本身就不“真”,其结论未必“真”?因为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点推理,可进一步推出:“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其推理能否成立,自不待言。  

综上所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的教育信念,并无不可,且值得肯定与敬佩,但用作教育评价标准、指责学校教师工作的“名言”,就十分不妥。同时要指出的是,我们质疑陈老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并不是要否定陈老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而是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当前教育现象,探寻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育实际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也是教育工作理性与人性所在。  

    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所隐含的意义已经被众多家长指责老师的重要依据,同时既成了教师教育的努力方向,也成了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的家长,记住:对任何一种性格、智力等各方面不同的孩子,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只有永不放弃才是最正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