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倬纬:熬下去~

 广东弘德教育 2019-10-29

冯仑说过一句话:伟大,是熬出来的。

对于熬这个词,我一直不太理解:生活,有那么艰辛吗?

其实,是我忽略了一个词:伟大。

如果只想过平凡、普通的人生,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太高的要求,上班的时候上班,周末的时候休息,挺好。

这几个周末,每到周日的时候,就感觉人身分裂,大脑游离于身体之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太累。

生活中有三种人:耗能者、充电者和赋能者。

作为老师,就需要不断给学生赋能。现在,包括K12和学习力,每周都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就是自身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看到太多需要耗能的学生,支撑到周日,心力交瘁。

干的累,都不对!所以,我也在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得到答案之前,还得继续!

周内,就是充电储能的时间,经常会看一些励志片,用来给自己加油。我们都说要成为发动机,但是,发动机也是需要保养和休息的,更何况人。

学生也是一样,有的学生是能够带给老师能量的,学生的努力,学生的改变和进步。老师也是人,也需要成就感来支撑,付出了,但所有的辛苦并没有得到回报,挫败感就会产生。

作为个人,现在越来越喜欢教育这个行业,感受到其中的辛苦,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记》有句话:“教学相长也”,其实,教,是最好的学!

在教的过程中,我对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既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关于如何阅读的书也看了很多,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可能是理解不够深刻和透彻吧。通过这段时间的教,自身的阅读效率提升得非常快,而且关于学习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今天,看到一个知识点,觉得挺好的,分享一下:

有一个词叫做“习惯性防卫”,当我们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想: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

根源在于“基本归因偏差”,什么是基本归因偏差呢?

当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是个人主观问题;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归结为客观原因。比如,如果别人迟到,我们会认为这个人不守时;当我们迟到,我们会归因为堵车等意外情况。

“基本归因偏差”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根源是我们惧怕暴露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害怕别人发现这种思维的错误。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绿灯思维:当看到不一样观点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

而不应该有红灯思维: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为什么会产生红灯思维?根源在于一个基础认知:分不清“我”和“我的观点”。

我们往往会把“对观点的质疑”当作是对“我”这个人的质疑,其实原本是对事不对人,而我们往往理解为对事就是对人。

所以,解决“习惯性防卫”问题的办法,就是绿灯思维:这个观点一定有用!

好的,就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