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安徽送变电人肩拉手抗,仅用18个昼夜就架通了第一条跨越长江的输电线路——35千伏长江裕溪口木塔临时过江线。 2019年9月4日,一座高达274.9米的电力铁塔在安徽阜阳颍上县的淮河岸边成功封顶。它是500千伏石阜线淮河大跨越工程北跨塔,目前淮河岸边最高的电力铁塔。 从1958年到2019年,安徽送变电建设完成的18座大跨越工程先后跨越长江11次、跨越黄河1次、跨越淮河5次。 18座大跨越工程里,最长的横跨长江足足3600米,最高的跨越塔280米,是不是很高大上。 关于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 安徽送变电有很多硬核的知识点要告诉你 大跨越铁塔是指跨越通航的江河的大跨度高塔。 ▲1000千伏晋南荆黄河大跨越 大跨越塔和铁塔的最大区别在于更高更强壮。大跨越塔一般都在200米以上,一般500千伏线路的输电塔的高度是50米左右。 ▲±1100千伏吉泉线长江大跨越 大跨越塔长的高是因为通航河流一般很宽,所以两个跨越塔的档距也比一般铁塔的档距要大,尤其是跨越长江、黄河,一般超过1000米,新建成的±1100千伏吉泉线长江大跨越更是横跨长江足足3600米。为了使导线与跨越江河的水面保持足够的距离,所以大跨越塔必须高出一般铁塔很多,灵绍线长江大跨越工程跨越塔高达280.2米,相当于百层大楼的高度。 ▲1000千伏淮上线长江大跨越塔高277.5米 因为高,所以塔身也就必须坚固,才能支撑塔材和导线的重量,因此从外形上看,大跨越塔比一般铁塔的塔身更高更强壮。 ▲1000千伏淮上线大跨越塔段就位 ▲1960年建设的我国首座运行的220千伏长江大跨越塔 其实早期的跨江塔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材质,比如1958年施工的35千伏临时过江线,就是一座高大杉木制作的木塔;1960年建设的我国首座运行的220千伏长江大跨越塔,使用了底部直径13米,顶端直径4米的混凝土底座和角钢横担的烟囱式钢筋混凝土大塔。上世纪90年代,钢管铁塔凭借杆件承受风压小、截面抗弯强度高、承受荷载大、使用钢材少等技术和经济优势,得以迅速推广。安徽送变电施工的大跨越中,从2001年施工的±500千伏龙政线芜湖长江大跨越开始,就全部使用的钢管铁塔。 ![]() 大跨越施工不光是输电导线飞跃江河的施工,还包括基础浇制、铁塔组立、架线施工和附属设施安装。 难点嘛,基础施工中的大方量混凝土浇筑、铁塔组立中的大吨位吊装效能、架线施工中的导引绳过江和分裂导线同步、附件安装的高空安全监护…… 不过呢,这些难点 早就被安徽送变电人解决了。 请注意,以下知识点难度系数加大 定时测温 因为大跨越塔比一般铁塔的塔身更高更强壮,所以就造成了大跨越基础体积更大,混凝土方量更高,比如1000千伏淮上线长江大跨越铁塔基础的混凝土总方量达到了26750立方米,仅浇制基础的钢筋就重达3190吨。大体积混凝土浇制的难点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一旦温差过大,混凝土就可能开裂。 送变电人自主开发出便携式电子测温仪,在承台中心和表面设置测温点,定时测量、控制承台内外温差,确保基础成品质量。 ![]() ![]() ![]() “陆空合作” ▲双平臂抱杆组塔 大跨越塔的组立都是大吨位吊装,每一座跨越塔的塔材都接近千吨。1000千伏淮上线长江大跨越的单根塔材重达40多吨,如此庞大的重物在空中要用近200多个螺栓固定,每个固定螺栓,重达18公斤。 ▲摄像头监控吊装细节 安徽送变电人自主设计、加工的双摇臂旋转式自提升支座抱杆提升组装效率,采用电视监控技术进行作业指挥和安全监护,“陆空合作”成为大跨越铁塔组立施工的一道风景线。 “二牵三” 导线跨越江河,首先要让牵引导线的牵引绳跨越江河。牵引绳的展放,从传统的船舶牵引,到后期的动力伞、飞艇,现在大多采用无人机。原本笨重的钢丝绳也被更轻更牢固的迪尼玛绳代替。 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多采用分裂导线,也就是每一相导线由多根导线组合,比如1000千伏淮上线长江大跨越和±1100千伏吉泉线长江大跨越都使用了6分裂导线。使用传统放线方式,每次封航只能够牵引两根导线,多次放线会引起导线弧垂误差超标、绞线,多次封航还给江河航运带来很大困扰。 安徽送变电创新采用智能走板、配套放线滑车、牵引机同步控制、牵引绳不换盘等4个核心技术,攻克了导线过江难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还缩短了封航次数。比如1000千伏淮上线长江大跨越,双回路6相导线有36根,再加上2根地线,采用传统工艺需要封航38次,采用“二牵三”放线工艺只封航了14次,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放线施工。 ![]() 答案是不。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是安徽电网建网、护网的“两个主力军”,不仅承担着大跨越、特高压等重大工程的施工任务,还承担着省内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线路运维抢修任务。仅2018年,包括即将正式送电的±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在内,安徽送变电新建、续建工程362项,投产工程178项。负责运维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8000余公里。 从长江到黄河,从500千伏到±800千伏,从1000千伏到±1100千伏,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成为了安徽电网不断成长的标签。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安徽送电变人也在磨练中成长。 ![]() 李臻 500千伏石阜线淮河大跨越北岸跨越塔组塔指挥 施工班组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不仅学技术长本事,还磨炼意志。 更多精彩请戳视频 ↓↓↓ ![]() 供稿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张洪涛 马 骏 马志强 张远溪 编辑:张春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