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的模样(7)第七章 天地之间人为贵

 澴川行者 2019-10-29

有道是:“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就等同于王与众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王,为众人之本!而人,为天地之本!

也就是说,王为众人之本,众人为王之末!人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人之末!

——迫不及待,有人肯定就要说了:这根本就不符合事实吧?这明明是颠倒了本末关系吧?这是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奴才思想吧?

嘿!这到底符不符合事实,这到底是不是颠倒了本末关系,这到底是不是封建主义奴才思想,我们,一,要看事实;二,还是要看看,古人们是怎么辩论的!

在事实上,今天,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人,是不是在支配与改变着天地?天地,是不是屈服在人们的操弄之下?这难道不是“天地之间人为贵”吗?这难道不是人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人之末吗?只不过是,这种深度和广度,还有赖于人类智慧的更加发展而已!

在理论上,列子的《天瑞》篇中说:“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同样的意思,徐整,还说得更多!

徐整的《五运历年记》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这段话里,徐整和列子一样,也提到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但是,在“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之中,徐整,却没有像列子一样,提到“人”,而是另外提到了一个“盘古”!

徐整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徐整说:“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徐整说:“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徐整说:“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那么,列子的“人”,和徐整的“盘古”,是不是一回事呢?

为什么同样是“清为天,浊为地”,而列子的中间,是“冲和气者为人”;徐整的中间,却是“盘古生其中”、“盘古在其中”、“盘古日长一丈”、“盘古极长”呢?

很显然,列子的天地,和徐整的天地是一回事;列子的“人”,和徐整的“盘古”,也是一回事!

这里的“天”“地”,其实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丈夫与妻子,就像是一个市场里的卖家和买家!

他们都是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基础性的双方;都是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实力性的强势者、或者弱势者一方!

而这里的“人”或者“盘古”,就像是这个家庭里的孩子,就像是这个市场里的管理员!

他们虽然是处在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却不属于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那两个基础性的双方;不属于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那两个实力性的强势者或者弱势者一方!

他们是在这个对立统一关系成立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他们是必须依赖于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而寄生的第三方!

正是由于他们的后发性、寄生性,所以,他们就害怕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垮掉!它们也就尽可能地要在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它们也就尽可能地要引导这个对立统一关系走向更稳!走向更强!

不然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他们有没有能力,协调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呢?他们有没有能力,引导这个对立统一关系走向更稳!走向更强呢?

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协调这个对立统一关系,那么,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就绝对不是最稳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果他们有没有能力引导这个对立统一关系走向更稳,走向更强,那么,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就绝对不是最稳、最强的对立统一关系!

因为,他们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的中枢!他们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大脑!他们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由鸡蛋式的原始阶段、走向鸡仔式的高级阶段之后的大脑!

一个鸡蛋,可以没有大脑!然而,一个鸡仔,如果没有了大脑,它还能做什么?它还能够活吗?

所以说,有中枢、有大脑的阶段,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生命过程中最美好、最辉煌的阶段!

而这个对立统一关系,能不能够在这个阶段铸造美好、铸造辉煌,确实是靠它们这些大脑!

而王,就是众人的大脑!

而人,就是天地的大脑!

因此,说王是众人之本,众人是王之末;人是天地之本,天地是人之末,这句话,说错了吗?

说大脑是躯体之本,躯体是大脑之末,这句话,说错了吗?

这是颠倒了本末关系吗?这是封建主义的奴才思想吗?

当然,由于列子和徐整两人的立场与角度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他们就对这同一个目标,也有着不同的称谓!

列子,看到的是一个事物早期的幼小之发展阶段,这导致他的价值观,是更倾向于自然无为,是希望孩子或管理员们,随遇而安,“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他就将孩子或管理员们,客观化地描述为“人”——“冲和气者为人”!

这个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过努力,只要当好自己的沟通者、协调者之角色,只要尽到自己的“冲和气者”之本分,就行了!

然而,徐整,看到的是一个事物成熟期的发展阶段,这导致他的价值观,是更倾向于主观努力,是希望孩子或管理员们,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加强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的统一性与战斗性,以提高这个对立统一关系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所以,他就将孩子或管理员们,主观化地描述为“神”!

“盘古”就是神!

但是,不管是“人”也好,“神”也好,这里的“天”、“地”、“人”或者“盘古”,其实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二、三”;就是《易经·系辞》中的“天道”、“地道”、“人道”!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经·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一和天,二和地,三和人,分别是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强势者、弱势者、和中枢协调者。

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分别称为一和天,二和地,三和人呢?

一,是一个事物发展之顺序中的首位。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最先地、主动地进入角色中的一方,当然就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强势者的一方;当然就是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占支配地位的一方。所以,一,就可以代表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强势者,可以代表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占支配地位的一方。

二,是代表一个对立统一关系中,第二个进入角色的一方,当然就是代表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弱势者,就是代表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占从属地位,占被支配地位的一方。

三,就是代表由一和二对立统一而生成的第三方,当然就是代表其中的中枢协调者。

天,就是对立统一关系中,高级的、亮丽的、质量上乘的、升华到高度的,不是靠气力而活,而是靠气质而活的一方——“清轻者上为天”。

地,就是对立统一关系中,低级的、隐晦的、质量低端的、沉沦到底部的、没有气质可言,只能靠气力而活的一方——“浊重者下为地”。

人,就是对立统一关系中,不以气为基础,而以质为基础,既不靠气质而活,也不靠气力而活,而是靠两种运气之纠结与联系而活的一方——“冲和气者为人”。

道就是秩序。

天有天的秩序,地有地的秩序,人有人的秩序,而天、地、人的秩序,天道、地道、人道,就可以简称为天、地、人。

这“一、二、三”;这“天道”、“地道”、“人道”,其实就是徐整的“后乃有三皇”。

徐整的“后乃有三皇”是什么呢?

就是“天皇”、“地皇”、“人皇”。

皇,也是代表秩序。

虽然名称叫得神乎其神,其实,都是“一、二、三”,都是“天、地、人”!

当然,“一、二、三”之间,“天、地、人”之间,角色不同,地位,就还是有差别的!

《易经·系辞》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这是表示了“天”“地”之间的差别,是“天”在上,“地”在下!

丈夫和妻子之间,谁强,谁就是“天”,谁就在上;谁弱,谁就是“地”,谁就在下!

卖家和买家之间,谁强,谁就是“天”,谁就在上;谁弱,谁就是“地”,谁就在下!

那么,“人”在哪里呢?

《易经·系辞》又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人”,靠的是理而存在!

理,就是理气的!就是协调气的关系,给气建立秩序的!

所以,它就要在气的中间!

而“天”,是气质型的气,“地”,是气力型的气,“天”“地”都是气!

所以,“人”,就要在“天”“地”之中间!

这其实就是《易》!

了解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可以有资格,来研究《易经》了!

《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就是对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立也是一种统一!

有对立和统一,就有存在与变化!

而存在与变化,就是“两仪”!

“两仪”,就要用《太极图》、《五行图》、《洛书》、《河图》四个图像来表达。这四个图像,就是“四象”。

有了“四象”,就有了《八卦》。

“四象”是原理,而《八卦》,就是根据这些原理推演出来的,用以预测事物发展走向的公式。

《八卦》,就是由八个卦象所组成的两种阵图,分别为《先天伏羲八卦图》和《后天文王八卦图》。

而两个阵图的基础,都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

八个卦象,都是由双杠为阴,单杠为阳的两种符号,作为动静之爻,分为上、中、下三个位置,所表达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阴爻为静,阳爻为动。

这上面的“天”,当然就是表示家庭中的强势者,丈夫或妻子;或者市场中的强势者,卖家或买家。

这下面的“地”,当然就是表示家庭中的弱势者,丈夫或妻子;或者市场中的弱势者,卖家或买家。

而中间的“人”,当然就是表示家庭中的孩子,或者,市场中的管理员。

三者之间的身份与地位确定,就已经表达了它们之间总的关系状态!

而各个角色之间,相对的动静状态的变化,就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状态的变化!

《八卦》是由《太极图》、《五行图》、《洛书》、《河图》“四象”推演而来的,所以,我们当然可以从中看到“四象”的影子。

比如,《八卦》中的上爻“天”,不就是《太极图》中的白鱼和白鱼之黑眼吗?不就是《五行图》中的“金”与“水”吗?

《八卦》中的下爻“地”,不就是《太极图》中的黑鱼和黑鱼之白眼吗?不就是《五行图》中的“木”与“火”吗?

但是,《八卦》中的中爻“人”,在《太极图》和《五行图》中,却没有相应的对象。

这是因为,《太极图》和《五行图》,表现的是一个事物原始状态的存在和变化;表现的是一只鸡,还是一只鸡蛋时的存在与变化;表现的是一个孩子,还在娘肚子里的存在与变化!

这个时候,它还没有发展、分化完全;个体,还没有特别的中枢结构作为一个单独的存在!

到了事物发展到高级状态;到了一只鸡蛋变为鸡仔之后;到了一个孩子从娘肚子里出来之后,个体分化完全,它里面,就有单独的作为中枢结构的存在了,这时候,才有了《八卦》中的中爻“人”。

所以,《八卦》里的中爻“人”,在《太极图》和《五行图》里,是没有的,只有到了《洛书》《河图》里才有。

当然,《洛书》《河图》比较复杂,我们暂不关注。

我们现在还是先来看看《八卦》里的八个卦象,以及由她们所组成的《先天图》与《后天图》,都表达了一些什么。

按照事物的一般发展顺序,八个卦象的顺序应该是:坤、艮、坎、巽、乾、兑、离、震。

一  坤卦

坤卦的卦象,是三爻皆阴。

这就是说,天、地、人三方,都保持相对不变的状态,世界是相对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呢?

老子有言:“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

这里的聚和散,都是一种变化,都是一种秩序。

只是,聚,是一种阳性的秩序,是一种正向的秩序,它能够创造出形,从而创造出有!散,则是一种阴性的秩序,是一种负向的秩序,它能够打散掉形,从而创造出无!

而在坤卦之中,三方皆为阴,就是三方都相对静止,三方都没有相对变化!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相对既没有聚,也没有散!

这不就是没有变化、没有秩序么?

要是已经有了秩序,要是已经有了对立统一关系的话,那总有一方,会要相对满意或者不满意,总会要发生一点相对变化吧?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所以,坤卦的卦象,就是表现一种虚无,表现一种没有秩序、没有建立对立统一关系的状态。

坤字本身的含意,就是“土”与“申”,就是意见和申述还隐藏在土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奴隶社会之前的农业社会。

这个阶段,奴隶和奴隶主还没有产生,但是,农业生产的特点,已经具备了产生奴隶和奴隶主的条件。

所以,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在酝酿之中。

这就是坤卦的状态。

二   艮卦

艮卦的卦象,是上爻阳,中爻和下爻阴。

这就是说,天——相对强势的一方发生了相对变化,而人和地——协调者与弱势者都没有发生相对变化。

这里的人——协调者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是她还没有产生。

而地——弱势者没有发生相对变化,就是“死去的魂灵无须再死”!

因为,它本来就是在风中凌乱,现在,不过是加多了点凌乱,或减少了点凌乱而已!

相对于从前,死人的身上再加一鞭,他不会感到更多的痛!抹上一点药,他也不会活过来!

但是,因为强势者相对发生了变化,就是它相对弱势者,建立起了自己的秩序!

所以,一个对立统一关系,是因此就建立起来了!

但是,因为是由单方面规定的秩序所建立起的一个对立统一关系,所以,这个关系,自然是强制性的!是不很和谐的!

艮字的意思,就是有头无脑!就是愣头青,方脑壳,不灵光!

就是说,这时候的统治者,有资本,无智慧!没有统治方法,不能够协调好内部关系!

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奴隶主通过战争与债务的方式制造奴隶,形成两极的绝对对立。

这种现象,就是艮卦所表现的状态。

三   坎卦

坎卦的卦象,是上爻和下爻阴、中爻阳。

这就是说,天和地相对不变,人——协调者发生了变化。

上爻阴,就是表明,天——强势者相对的既定状态没有改变,没有发生相对变化,它相对还是强势者。

下爻阴,就是表明,地——弱势者相对的既定状态没有改变,没有发生相对变化,它相对还是弱势者。

那么,人——协调者发生了变化,这是发生的什么变化呢?

这个相对变化,就是人已经出生,就是协调者已经出现!

而人的出生,协调者的出现,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没有起到改变对立统一关系状态的作用。

但是,至少,这个对立统一关系中,不再只有本能,不再只有惯性!

她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与趋势!

她是出现了一种能动性的东西!

她是出现了智慧、出现了理、出现了形而上的东西!

只是,这个倾向与趋势,这个能动性,这个智慧,这个理,这个形而上,还要更多的气,来使它由虚向实,由态成形,由形而成为秩序,成为实力!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徐整的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当天和地统一在一起时,神,就从中产生!

天和地,因为实力的变化而分出上下高低,神,就在其中一日九变!

她比天要高明,她比地要伟大——她“神于天,圣于地”!

那么,神到底是什么?

神,就是经验、就是倾向、就是合作与升华、就是道德、就是图纸,就是一种形而上!

形而上,可以指导形而下,却又必须依托于形而下!

所以,就“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天、地有实力,神,才有实力!

天、地没有实力,神,就是无源之水,就是无本之木!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图纸已经产生,要想目标实现,就得拿材料来!

材料越好,图纸就会越好!

只有石头,没有钢铁,我就只能画出赵州桥的图纸!

有了钢铁,有了水泥,我就可以画出长江大桥的图纸!

所以说,人已经出现,协调者已经出现,可是,对立统一关系的状态,不能发生改变,这不是人没有发挥作用,不是协调者没有发挥作用,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坎字的意思,就是地面不平,有凹陷,有欠缺!

这就是说,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可是,实力不济,需要补充啊!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社会分层就越来越多,这时候,就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出现了一个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一个没有特权的阶级,他们当中,有些人有少量的奴隶,有些人没有奴隶。

即使有少量奴隶的地主,他们也不能像奴隶主那样对奴隶实行高压政策,他们没有那样的本钱。

这就使得地主阶级产生了和奴隶主阶级不一样的对待奴隶的方式,产生了和奴隶主阶级不一样的生产方式。

这样的状态,就是坎卦的状态。

四   巽卦

巽卦的卦象,是上爻和中爻阳,下爻阴。

这就是说,天在变,人在变,地不变!

地不变,就是弱势者的状态相对没有变化,它还是相对处在弱势者的地位。

就像是奴隶变成了农民,虽然被剥削程度减轻了,但还是处在被支配者地位。

那么,强势者的地位发生相对变化,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当然就是跟中间协调者的相对变化有关了!

就是说,对立统一关系总体的实力变强,导致协调者的协调能力增强,从而,协调者就相对强势者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

原来的协调者,是只能处在依附于强势者的地位。

而现在,协调者就可以通过对弱势者的领导,来与强势者分庭抗礼,逼迫强势者接受自己的主张了!

所以,巽卦中,中爻——人的相对变化,是地位相对上升;上爻——天的相对变化,是地位相对下降。

巽字的意思,就是共同举行祭祀。

而古代举行祭祀,在国为君,在家为长。

一个部族压迫另一个部族的最高形式,就是只许我祭祀,不许你祭祀;只许我有信仰,不许你有信仰!

祭祀,是一种权力!

所以,共同举行祭祀,就是说,天下共和。大家都团结在一个共同的信仰之下,和平共处!

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进行激烈的斗争。

而地主阶级能够最终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真理,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是因为,他们能够整合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同时剔除两方面的消极因素,使社会生产,更上一层楼。

五   乾卦

乾卦的卦象,是上、中、下,三爻皆阳。

就是说,天在变,地在变,中间的协调者——人,也在变。

天——强势者相对变化,只能是地位越变越低。

地——弱势者相对变化,只能是地位越变越高。

所以,这个卦象中的天地相对变化,就是表示一种天翻地覆!

而人——协调者的相对变化,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仔细地分析一下。

天翻地覆,原来的强势者,现在相对变成了弱势者;原来的弱势者,现在相对变成了强势者。

而协调者,本是领导原来的弱势者的。

可是,现在,原来的弱势者,相对变成了强势者,它当然就不会再接受协调者的领导了。

所以,协调者相对的变化,就是相对原来的弱势者——现在的强势者的变化,就是从原来的弱势者的领导者,变化为和原来的弱势者——现在的强势者之间的民主共和。

但是,原来是强势者,也不是说垮就垮,所以,协调者,还是可以通过它们新、旧势力的两强相遇,而来玩一个“三国演义”!

在这个“三国演义”中,协调者通过一个超然的地位,是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神奇魅力的!

乾字,字形表示出的意思就是,一方面朝气蓬勃,一方面心虚气短。

为什么呢?

在两大实力派之间搞操纵,玩平衡,那可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这游戏,是不好玩的!

我们可以看到,奴隶社会垮台之后,在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贵族特权阶级始终是存在,她实际上就是奴隶主阶级的孑遗。

而在农民阶级中,又分化出一种新的成份——手工业者。

这些手工业逐渐向城市聚集,形成市民阶级。

市民阶级不但创造新的生产方式,更加创造新的思想。

他们带动农民阶级,就对整个地主阶级和贵族阶级形成强大的反抗力量,从而导致贵族阶级和地主阶级双双走向没落。

六  兑卦

兑卦的卦象,是上爻阴,中爻和下爻阳。

就是说,天相对不变,人和地,相对都在变。

地,本来是弱势者,它相对在变,只能是实力相对越变越强,地位相对越变越高。

可是,在天相对不变的态势下,什么情况,才能使地的实力相对越变越强,地位越变越高呢?

首先,地的这个变化,显然不是相对天在变,而是相对协调者在变。

作为弱势者,地是应该在协调者的领导下,去与强势者做斗争,促进它与强势者之间的关系的改善的。

而现在,在它与协调者都在相对变化的情况下,强势者——天却相对没有变化,可见,强势者现在是已经处在弱势者的地位,是变无可变了。

所以,现在的弱势者与协调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就是协调者的领导地位发生了动摇!

协调者,现在是没有能力和资格,领导弱势者了!

为什么呢?

显然,是因为地——弱势者的内部状态也在变!

这就是说,地——弱势者本身,也是一个对立统一关系,现在,它的内部,也发生了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就是,地——弱势者的实力增强之后,它内部的协调者,就要开始显示价值,发挥作用,使得弱势者内部的状态,由坎卦的状态,变化到巽卦的状态!

那么,这个地——弱势者内部的协调者的价值,当然就会取代整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天、地之间的协调者的大部分价值!

所以,整个对立统一关系中,天、地之间的协调者,现在,就相对整个对立统一关系,失去了协调作用,失去了价值!

它现在,只能站在天——原来的强势者的立场上,来单纯地捍卫天——原来的强势者的利益,从而显示自己的价值了!

这就是,这个协调者的整个身份地位,相对它的从前,是发生了一个对换!

它最初是站在地——原来是弱势者的立场上,帮助原来的弱势者捍卫利益,从而促进整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和谐稳固的;可是,现在,它要站在天——原来的强势者的立场上,帮助原来的强势者捍卫利益,从而维护整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和谐!

兑字,是祝祷颂神,为祈求而许诺!

可见它这时候是没有实力,唯有祈祷神灵保佑了!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她就是继地主阶级之后的又一个社会协调者。

而她现在要协调的,却不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关系,而是要协调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

资本阶级将农民阶级转变成工人阶级,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系统,形成了一个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她们这个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没有奴隶主贵族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位置。

七      离卦

离卦的卦象,是上爻和下爻阳,中爻阴。

就是天和地在相对变化,中间的协调者没有相对变化。

天——强势者相对变化,只能是地位越变越低。

地——弱势者相对变化,只能是地位越变越高。

可是,在天和地相对变化的情况下,中间的协调者有没有发生变化。

为什么中间的协调者没有相对变化呢?

这只能是,“死去的无须再死”,中间的协调者,早已丧失了它的协调能力。

所以,这里的天地之间的变化,就不是相对的地位变化问题,而是对立统一关系瓦解!

天和地,强势者和弱势者,分道扬镳了!

或者是,原来的强势者,成为了原来的弱势者所组建的新的对立统一关系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失去了与原来的弱势者形成对立统一关系的资格!

离字的本意,是鸟儿被罩住,与它的伙伴分开,骨肉分离了!

在农业生产方式被工业生产方式取代之后,贵族阶级仍然存在。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贵族阶级,却不是依靠特权形成贵族阶级,而是依靠资本形成贵族阶级。

所以,贵族阶级虽然惺惺相惜,从前的贵族阶级,却不得不和后来的贵族阶级,含泪分别。

八   震卦 

震卦的卦象是上爻和中爻阴,下爻阳。

就是天和协调者相对不变,而地相对变化。

地是弱势者,它相对变化,只能是实力相对越变越强,地位相对越变越高。

可是,它相对变化时,天也没变,协调者也没变。

这只能是说,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已经瓦解,这个地——原来的弱势者,它现在是自身内部发生了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震字的本意,就是天雷震撼天地,令人恐惧发抖!

为什么恐惧发抖?

现在所听到的声音,以前也听到过,心有余悸啊!

这就是说,天和协调人,曾经被抛弃!

如今,又有人,和它们当初一样,被人抛弃了!

这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啊!

它的这种状态,就是爷爷奶奶曾经被他们的儿女呵斥、嫌弃、分家!如今,他们又看到他们的儿女,被他们的孙儿孙女们呵斥、嫌弃、分家!

那一份震惊和难过啊!无法形容!

从坤、艮、坎、巽、乾、兑、离、震的发展顺序和发展状态来看,坤、艮、坎、巽为一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出生到少年时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这个事物,是处在其它事物的支配之下,就像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保护与教养一样。

所以,它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不引人注目的。

它的这个阶段,就是相对为阴性。

乾、兑、离、震,为一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壮年到暮亡时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这个事物承担责任,却又被后来者居上,做了儿女们的垫脚石与阶梯。

所以,它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引人注目的,就是相对为阳性。

而《先天伏羲八卦图》,就是按照这样的视角,从最阳的乾卦,一直看到最阴的坤卦。

这就有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的顺序。

这个顺序正好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与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好相反的。

而这样的一个图案布局,就又正好与《太极图》的阴阳布局相配。

这也是提示我们,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她的存在,是与其它事物阴阳相辅、相反相成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正是与其它事物互动互转、相互影响的结果。

而《后天文王八卦图》,则又是取了另外一种视角,按照另外一种顺序来布局八卦中的各个单卦。

《后天文王八卦图》的顺序,是一坎、二坤、三震、四巽、空五、六乾、七兑、八艮、九离。

她的布局,就正好是各卦的卦序之数,与《洛书》中相应点数的位置相对。

这样的一种顺序,这样的一种布局,是一种什么意图呢?

这就要我们知道,《洛书》是表达一个事物、一个对立统一关系的高级存在状态。

而《后天文王八卦图》中的卦序,就是一种变化顺序。

这种变化顺序,要与《洛书》中的各个点数相对,就是说明,这个卦象产生时,这个事物中,正好是《洛书》中的这个点数,所代表的角色结构,在起关键作用。

所以,我们要理解《后天文王八卦图》,必须先了解《洛书》。

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哦!

别着急,慢慢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