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余圈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的反应能力、手感、熟练度都很好,只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击球动作不拘一格,看起来不正规,却以实战见长,经常能够把年轻小伙子耍的一愣一愣的,业余圈俗称“球油子”。 “球油子”大满贯——老瓦 他们经常在搓球前先放慢节奏,然后突然手腕加力搓到令对手难受的位置,或者手腕弹击,球过来很快下沉,对手的重心一下子就没了,还会经常使用假动作,搞得对手一头雾水,稀里糊涂就输了,输的憋屈,输的不甘心。 不得不说,“球油子”们确实乒乓球天分比较好,要是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没准能打进省队甚至国家队,不能只看动作来判断水平的高低,他们对球的理解和感觉是有一定造诣的,这样的人,是有一定实力的,输给这样的人,是很正常的,首先不要怀疑自己,毕竟乒乓球没有确切的标准动作。 借用张怡宁说过的一句话:“你打不到或者输给对手,肯定是自己没练到”。这句话看起来比较绝对,但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举个例子,很多专业运动员跟业余高手打,他们也很别扭,也存在类似对不上点,或者突然冒冷出来一个球反应不过来等等,但是专业运动员能够凭借自己的硬实力,强势跟你打相持。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战术,那就是多打上旋球,因为上旋球比较简单,相对下旋球来说没有那么多变化。 比如劈个长,或者把球拧起来,逼着对方进入到相持阶段,单纯比拼基本功,这样就可以打到我们自己比较擅长的节奏上去。就像王励勤打马琳,越到上旋相持的时候,王励勤的胜算概率就越大,因为这时候台内的小球变化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马琳把球往复杂打,王励勤把球往简单打 顺着这个思路,对付球油子的方法也就有了,比如接发球如果判断不好,与其搓短,不如劈长;发球与其追求旋转,不如发好长短快慢;前三板与其拼控制,不如想办法直接进入相持,自己先拉起来或者让对方轻拉一板都可以...... 最后呢,还是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各项技术是不是练得够扎实,还有那些技术的组合训练有没有练到位。训练当中可以加入一些混合的训练,比如:从短到长、从左到右、全台不定点、旋转变化等等,这也是巩固自己硬实力的必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