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游戏成瘾会使孩子脑皮质变薄

 黄寿根图书馆 2019-10-29
亲爱的朋友:
今天是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

北京晴空丽日,秋风宜人。

新疆乌鲁木齐动力催眠工作坊的培训顺利结束

到了新疆少不了美食美酒

网络游戏是一个金矿

我们先看一下世界游戏公司的排名:

腾讯在游戏上的收入超越了苹果和微软公司

另外看一下腾讯在游戏上的收入:

每天3.52亿元的收入

难怪让腾讯能花90亿美金收购芬兰的手游巨头Supercell。
当年日本软银孙正义和马化腾竞拍Supercell,孙正义以30亿美金胜出。
三年后,孙正义以90亿美金把Supercelll卖给马化腾。

三年翻了三倍。

有了网络游戏,就有孩子在玩游戏,于是就有了网络游戏障碍。
网络游戏的目标——吸引玩家在线
医院精神科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有了诊断名词:网络游戏障碍(IGD)
网络游戏障碍(IGD)是匹斯堡大学心理系的Kimberly Young博士在21年前提出的。
随着脑科学的进展,科学家对于网络游戏对大脑的影响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网络游戏的目标是让更多的玩家参与,更长的时间在线。

更多的玩家在线,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更多的流量意味着更多的现金收入。

为了让更多的玩家不停地玩游戏,游戏设计者在通过“积极强化”的心理策略,满足大脑的“及时反馈”的需要。
游戏通过各种奖励和适时的反馈给大脑鲜活的刺激,让大脑迅速习惯于获取马上和即刻的反馈。
于是,玩游戏孩子的大脑在不停的“刺激—满足”的循环中,乐此不疲。
游戏玩家在不停的追求新刺激的行为,和毒品成瘾的行为极为类似。

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游戏成瘾和毒品成瘾大脑结构和功能上有相似的变化。

游戏恶果之一:

决策能力受损——不考虑明天
在游戏即时反应的刺激训练下,大脑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式——追求奖励和即刻的满足。
同时,抑制大脑对长期事件进行思考的能力。
如果长时间的打游戏,在游戏当中即时反馈的训练下,大脑只是习惯于即刻的损益分析。
大脑对于长期的风险和回报决策评估能力会受到损害。
对于学生来讲,就会更关注当下玩游戏的快乐,而忽略学业不良导致的未来需要面对的困境。
所以,孩子为了玩游戏,不惜与父母反目。
有些孩子甚至发展到打骂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程度。
是因为在游戏的训练下,他的大脑只关注当下的满足——打游戏,而不去考虑明天如何。
所以,打游戏的孩子忽略作业和功课,甚至逃学就很正常了。

因此,孩子不上学在家打游戏,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

游戏恶果之二:

大脑皮质变薄——无视风险,冲动鲁莽
家长经常会反映孩子自从打游戏以后“像变了一个人”。
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在打游戏上瘾后,开始不上学,而且脾气暴躁。
科学研究表现,游戏成瘾可以导致大脑眼眶皮质(OFC)变薄,削弱学生以前有的自控能力,导致行为失控。
大脑眼眶皮质(OFC)是用来控制认知冲动反应的。
认知冲动是快速做出决定的行为,而大脑眼眶皮质刚好可以用来控制这部分冲动。
有了大脑眼眶皮质,人们才会比较成熟,不会有过分冲动的决定和行为。

但是,游戏成瘾会使大脑眼眶皮质变薄,这让人控制冲动的能力下降,于是学生才会更容易采取鲁莽的行动。

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的前扣带皮层(ACC)大脑灰质明显变薄。
大脑眼眶皮质(OFC)和前扣带皮层(ACC)是大脑风险和奖励决策的功能区。
这两部分大脑体积变小,厚度变薄,意味着大脑的决策功能受损。
于是大脑会像动物一样,只顾着急于满足当下需要,而不考虑长期的后果。

甚至忽略了行为的严重风险。

比如很多孩子选择了跳楼自杀。
这是因为,在游戏的世界里,人物死掉是很正常的,可以马上再次来过。
于是,游戏成瘾的孩子们把游戏当中的经验带来生活中,可以轻易的杀人和自杀。

不同的是,现实世界中,跳楼后很难再活回来。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

我是马春树,于北京金源时代


提升孩子专注力,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欢迎加入“春树林”微信群。

扫描微信二维码

加好友,注明“专注力”

了解孩子,做更好的父母,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