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勒的艺术使命

 guanghua4210 2019-10-29

《米勒自画像》

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

《拾穗者》 1857 年  54 x 66cm

《拾穗者》又名《八月》,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人物风景油画。听说站在米勒作品面前,多情的人会闻到野草和土地的气息,夹杂着牛粪的滋味,会对着画面上一个土疙瘩掉眼泪,而勾起对乡村生活无限美妙的畅想。

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沐浴的放鹅少女》

米勒在这幅作品中,表现了纯真的乡土气息。画面表现了河畔丛林中的牧鹅少女,正欲下水洗浴,少女的裸体,被画家表现得丰满结实,青春健美,浓密的丛林,衬托出少女躯体的优美曲线,远处的鹅群,平添了画面的生机。画家以写实技巧及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丛林的光、影,并将少妇的裸体运用光、影效果加以突出,使画面显得统一和谐。

《晚钟》1859年 

画面十分简洁,米勒撷取身边农民的日常劳作场景进行描绘,将普通的瞬间描绘成永恒的艺术经典。暮色中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隐约显露出教堂的钟楼,画面前景是一对正低头合掌祈祷的青年夫妇,身边停放着独轮小推车、篓筐、装土豆的麻袋和农具。整幅画面宁静而安详,一切都表明这对年轻夫妇在一天的劳作忙碌后停顿下来,画面在此刻凝滞,原来是远处教堂飘荡过来的钟声使他们如此虔诚,观者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的钟声。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夫妇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在画面中,画家让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相互映衬;又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仿佛融为一体。画作处处体现出一种宁静悠远的乡村生活。

《倚锄的人》1862年  60 x 75 cm

《倚锄的人》,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他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运的艰辛,表现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其他作品欣赏:

《母亲的关怀》

《年轻的牧羊女》

《收获者的午餐》

《秋天的干草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