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选择中医 很多人对中医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中医全部精髓都在于把脉,中医治病也离不开把脉。 得了太阳病,身黄可以理解为黄疸,黄疸有可能是湿热在里,也可能是瘀血性黄疸,还有寒湿型,怎么鉴别呢? 如果脉象沉结,沉结说明病在里,少腹当硬的话说明在里可能有瘀血,也可能是里有停饮。 如何辨证?就要看小便情况了! 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说明里有停饮,不是抵挡汤的证候。 小便利者,为瘀血在里。 抵挡汤的证候中间是有小便利的情况,在用抵挡汤之前也要问清楚,如果小便不利,是不对症的。 抵挡汤证: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 在原文124条中,“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挡汤方水蛭 虻虫各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 大黄三两 如狂,发狂如何理解? 我们在中国传统的说法中间,一方面用如狂、用发狂来强调程度。 一方面我们有的时候用起来又很含糊。 原因就在于,发狂如狂都是一个感受,在描述的时候很难做到精确。 我们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病人在描述一个症状的时候要反复询问好多遍。 为什么询问好多遍呢?就是因为同样一个说法,可能每一个人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要尽可能准确的理解病人想表达的意思。 那些不给中医治疗机会的疾病 很多说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疗慢性病,见效太慢。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要么是被市面上的中医坑的太深,要么就是没有学到传统的中医。很多疾病,中医其实能快速解决,但是国人会选择去手术。 在临床中,我们几乎见不到这种证候,因为这一类人几乎都去找西医外科了,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都往往伴有结胸的证候。 不过很遗憾,这些人不会找我们中医,但是我们依然要学,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有能力去解决。 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态度,所以我们还是要把这个内容掌握。 结胸证是水热互结的症候,水热结在中下焦。 说到热,热其实就是一个能量,寒也是一个能量。这些能量本身是不能存在一个地方的。 例如,把一个热空气倒到杯子里,是不可能的,能量是需要一个物质载体的,而这种能量最常见的就是水。就相当于热水,放了很长时间,这个热是不散的,如果放了冰水,很长时间都是凉的。 这就是说,能量是需要一个物质载体的,所以祛寒的时候不要忘了有湿,祛热的时候不要忘了走水。 大陷胸丸方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 病发于阳,是病发于太阳。太阳经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正确的治疗方式应该是发汗开表,结果医生误治,用了下法,热从表及里,一下入了里,水热结在中上焦,出现结胸的症状。 结胸的证候,项强,如柔痉状,柔痉的问题在《金匮要略》中会讲到,大致相当于有汗,恶寒,同时有项强的现象。下之则和,说明要用下的方法,下法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清其热,二是去掉物质载体。 大陷胸丸方用了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其实还合了甘遂。 大黄是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和祛湿的药可以祛湿,和祛热的药可以祛热,所以大黄非常重要。 葶苈子,泻肺里面的这个湿,走肺里面的湿。 芒硝,清热祛实,杏仁也是走水,也是起到走肺里边的水的作用。同时杏仁又有润肺的作用。 肺里有停饮,这些水是垃圾的水,不能被身体利用,而杏仁能带走不能利用的水,还能提供可利用的水。 甘遂,是强壮类的祛水药。在用芒硝,甘遂的时候,都非常谨慎,所以用丸药,而不是用汤药。 我们用它的时候都很谨慎,汤药有荡涤的作用,作用力大,而丸药力缓,吃了第二天,如果拉稀,水和热走下去,病就好了,如果还没有好,就是没有拉,这时候再吃一次大陷胸丸,就能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