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嗨翻全场!当着44位诺奖得主的面,饶子和院士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双筷子……

 skysun000001 2019-10-29

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主论坛现场,44位诺奖得主正襟危坐,此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一上台,随即画风一变。

只见饶院士没过一会就拿出一个“道具”,最后甚至掏出了一双筷子……

“变戏法”的同时,饶院士还不忘给大家一板一眼科普他和团队刚解析出来的非洲猪瘟的病毒结构——

“一共五层,看起来像俄罗斯套娃”

哦,不对,可能更像像“粽子”或者说“端午香囊”……

等下,“它局部可以调整改变,整体形成笼状——这个病毒就是公园门口小贩叫卖的芦苇编小玩意儿!”

饶院士,您的意思是蝈蝈笼吗?

饶院士玩得可真嗨啊!

这都是对生命科学满满的爱啊!

一年前,非洲猪瘟进入我国,随后病毒很快传播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有效的疫苗和防疫手段离不开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解剖。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饶子和院士团队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歩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展开联合攻关。终于,我国科学家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这还是国际首次!未来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病毒疫苗更具针对性,对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重大。相关成果已于不久前刊登在《Science》上。

非洲猪瘟的病毒长什么样?——像俄罗斯套娃!

其实,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类古老的病毒,从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发现至今,已有约100年的历史。不过,之所以这一病毒还未被破解,是因为难度很大——该病毒的尺度巨大,光是数据收集就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挑战。

不过,没有什么能难倒齐心协力的科学家们。在分析了7万余张合计超过100TB的高质量显微照片,完整病毒颗粒接近6.5万颗后,非洲猪瘟的病毒逐渐显露原形:独有外膜、衣壳、双层内膜、核心壳层和基因组五层结构,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为260纳米的球形颗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

▲非洲猪瘟病毒整体结构(左:5层切面图;右:衣壳层整体结构)

据悉,该研究新鉴定出非洲猪瘟病毒多种结构蛋白,搭建了主要衣壳蛋白p72等原子模型,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多种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和关键抗原表位信息,阐述了结构蛋白复杂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非洲猪瘟病毒可能的组装机制,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以及逃避和对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生之年已经解决了五种病毒的结构

会议现场,饶院士骄傲地表示,这已经是他成功解析的第五个病毒结构了。早前,饶子和院士曾成功解析过SARS病毒。

SARS病毒由16个蛋白质复制酶组成一个庞大的复制机器,“只有弄清楚每个复制酶体系的工作原理,才有可能找到让它停止工作的办法,帮助研制出抗SARS药物。”目前科学家已经解出7个,而其中5个是饶子和研究组完成的!

2003年初,饶子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的板凳还没坐热,SARS便汹涌而来。饶子和紧急命令研究组停下手中的其他活计,转向SARS的基础研究,利用华大基因中心提供的SARS病毒BJ-1基因文库,他们很快克隆了3CLpro的基因,不出一个月,便完成了晶体数据收集工作。

“这是第一个被解析出来的SARS病毒蛋白质,而且这个蛋白质又是SARS病毒中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是药物设计专家特别关注的靶标蛋白。”饶子和说。

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便拿下这个堡垒,着实让国内外同行震惊。饶子和却微微一笑:“运气。”

运气似乎总是光顾他:早在1995到1996年,一年之内,他分别在《nature》(自然)和《cell》(细胞)上发表了很有影响的论文。《自然》杂志称他的“艾滋病病毒及其病毒家族分子的装配模型”研究,“为抗AIDS病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而2005年,他的研究组在美国“CELL”《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世界上首次解析的第一个线粒体膜蛋白复合物II的三维结构,他也因此赢得了200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科学研究是个痛苦的积累过程,”饶子和说,“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总会感动上帝,让运气降临到你的头上。”

作者:文汇报报道组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