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热点】中国科学家首次解开非洲猪瘟病毒“真面目”,助推疫苗研发新进展

 Nursing小班长 2020-08-08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等。

2018年8月3日,中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2018年12月,步志高团队和擅长病毒蛋白质结构解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王祥喜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众多知名高校研究团队,开始对非洲猪瘟病毒颗粒和相关抗原分子从基础科研到临床检测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展开联合攻关研究。

(由左至右:王祥喜、饶子和、步志高,/金立旺)

2019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中国首都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研究取得的新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所长对此表示:“揭示病毒精细结构的新突破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这将为探索非洲猪瘟的感染,致病性和免疫学以及疫苗开发的基本机制提供线索。”

研究人员历时一年,最终成功地分离出了在中国传播的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株。

研究显示,该病毒具有独特的五层结构:外模,衣壳,双层内膜,核壳和基因组。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为260纳米的球形颗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

(这一极具杀伤力的病毒,呈现出的效果却称得上极其“漂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王祥喜说:“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巨大,是中国科学家解析的最大的一种病毒。它的直径比甲型肝炎病毒的直径长十倍。”

(非洲猪瘟病毒与此前解析出的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对比图)

事实上,2015年王祥喜团队就已解析出甲肝病毒结构,而其直径只有30纳米,之后的寨卡病毒直径为50纳米,乙型脑炎病毒直径与寨卡病毒相同,前年解析出的单纯疱疹病毒的直径可达125纳米,但像非洲猪瘟病毒直径如此之大,结构多达五层的病毒在病毒领域也极其少见。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基础研究均是为非洲猪瘟疫苗开发做准备。

据悉,此前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有研究团队宣布开发相关疫苗,但目前尚无成功投入使用。而中国作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的“一年生”,前路“道阻且长”。

但是,步志高表示:“今天我们工作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也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

猪瘟病毒结构的成功解析为进一步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和免疫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下一步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立旺)

同时,步志高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病毒及疫苗研究工作已初步完成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的研究工作,现已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的条件,近期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获得审批后,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就可以开始临床试验。

该研究成果已于2019年10月18日发表于学术期刊《Science》上。

本文内容整理自、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及腾讯新闻。

引文链接:

https://science./content/early/2019/10/16/science.aaz1439?rss=1

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