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廖华君医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胃窦轻度糜烂,有部分医者一见胃粘膜糜烂,但言必用清热泻火、消炎解毒的方法,用药诸如:蒲公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实为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维定势。医圣张仲景每每明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疾病千变万化,体质纷繁复杂,饮食、情绪、睡眠又有诸多差异,岂可只用一法,便言天下百病可治。柴胡桂枝干姜汤,为柴胡剂之名方,针对少阳郁热不解,太阴脾胃虚寒,三焦气机不畅,又兼有水饮内停而设。《伤寒论》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 炙)”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名家刘渡舟先生,认为此方之病机,简而言之,乃为“胆热脾寒”。细析此方,实为(小柴胡汤加减法)+(半个理中汤),确实挈合“胆热脾寒”之病机。临床以少阳胆郁严重,兼太阴虚寒,水气内停为证治,以胸胁满闷、胃脘胀痛、口苦、口干口渴、大便不实、脉弦硬而紧,沉取无力为着眼点。至于舌苔黄腻,亦或白腻,皆无禁忌。 ![]() 医案举隅: 周某 男 33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胃窦轻度糜烂2019.8.16 七月十六 立秋后8天 周五 胃胀痛3月余,噫气,稍口干,屡服中西药效不佳,纳眠可,二便可,舌苔轻度黄腻,脉右浮弦硬有力,左脉细弦,沉取皆不足。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胃窦轻度糜烂。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 北柴胡15 桂枝10 干姜10 黄芩10 天花粉15 煅牡蛎30(先煎) 炙甘草10 白芍15 麸炒苍术20 麸炒枳壳10 7剂 2019.8.23 七月二十三 处暑 周五 服上药好转。现症:胃胀感明显,偶有痛,噫气好转,小便黄,舌苔轻度黄腻,舌下络脉曲张,瘀滞,脉浮弦硬有力,沉取不足。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旋覆花、代赭石 北柴胡15 桂枝10 干姜10 黄芩10 煅牡蛎(先煎)30 醋莪术10 炙甘草10 白芍15 麸炒枳壳10 麸炒苍术20 旋覆花(包煎)10 锻赭石(先煎)15 10剂 (以上中药与剂量,需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方可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