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了痤疮发生的始终。异维A酸又称为13-顺维A酸,是目前发现唯一可以同时影响痤疮4个主要发病环节的药物,具有抑制皮脂腺脂质合成、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间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抗炎作用。近年来对异维A酸的抗炎作用研究多来源于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学检测或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因子表达变化,体外研究尤其是针对痤疮发生中具有核心作用的皮脂腺细胞免疫和炎症的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仍然缺乏。曹珂等探讨异维A酸体外对肽聚糖(PGN)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及TLR2基因及其下游MyD88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维A酸在痤疮治疗中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 异维A酸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相关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 曹珂1 侯霄枭1 李昕1 Christos C. Zouboulis2 鞠强1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200127;2Departments of Dermatology, Venereology, Allergology and Immunology, Dessau Medical Center, Brandenburg Medical School Theodore Fontane,Dessau 06847, Germany 【引用本文】曹珂,侯霄枭,李昕,等. 异维A酸对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相关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4): 248-252.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4.005 【关键词】 寻常痤疮; 异维A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肽聚糖; 细胞因子类; Toll样受体2; 免疫,先天; 人皮脂腺细胞 将培养的SZ95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另外两组用20 mg/L肽聚糖单独(肽聚糖组)或联合10-5 mol/L异维A酸(共刺激组)共同处理。作用3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各组SZ95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Toll样受体2(TLR2)和其下游基因MyD88 mRNA表达水平;作用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IL-8、 TNF-α蛋白表达水平;作用48 h后Western印迹检测TLR2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肽聚糖组和共刺激组IL-1α、IL-1β、IL-6、IL-8及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肽聚糖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及共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6 7)。上述3组间MyD88 mRNA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07 ± 0.950、10.270 ± 0.477、7.892 ± 0.900,F = 10.17,P < 0.01),肽聚糖组高于对照组及共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40、3.298,均P < 0.016 7)。肽聚糖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与共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1 异维A酸对肽聚糖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和MyD88 mRNA(1A、1B)和蛋白(1C)表达的影响 a:P < 0.016 7 异维A酸抑制肽聚糖诱导的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与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天然免疫应答中MyD88的表达而非TLR2本身,这可能是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