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昵称5466805 2019-10-29

对联的对仗是评判一副对联好坏的基本要素,但历史上却有很多名联佳对乍看却是不对仗的,这是怎么咋回事呢?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前期,在读到一些清代对联、尤其是一些长联时,感觉不太符合格律、对仗的要求,就觉得这些对联不合基本规则,甚至还嘲笑这些作者没有文化。

随着对对联文化的深入学习和认识,原来不是那些作者没有文化,而是自己没有见识。这些对联是采用了另外的对仗方式,很多对联借用了“曲”这种文学形式的体式,使对联不再拘泥死板,变得更加灵活生动。


“曲”的修辞特点

曲,产生于宋、兴盛于元、流行于明、清,它是一种韵文,体式同词很相近。我们平常所说的“元曲”就是这种文学形式。

王国维称曲是“中国最自然的文学”。这是因为曲最早发源于民间,就其风格而言,典雅与通俗共兼,庄重与谐趣并存;在行文造句方面,较多运用口语、俚语、成语等;在用字技巧上,比起诗词来,多用复字、叠字和衬字;在格律上,用韵和平仄比较宽,形式更自由些。

由于可以用衬字,同一曲调的字数伸缩性更大,有的甚至字句不拘,可以增损,还允许个别的根本不讲究平仄的“自由句”出现。总体来说,曲相较于诗词,更加自由灵活。这一修辞形式应用于对联,则是对对联文学的一大冲激,它改变了人们对对联的传统认识。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如,上海嘉定花神庙一副对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中,下联“寒食清明都过了”之中的“都”和“过”均为衬字。而上下联很多字的词性不同,对仗不太讲究。


“曲”的对仗有以下特点:

(一)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更普遍,有时还出现对与不对、似对非对的形式。这种情况很常见。刚刚我在上一段中引用的那副对联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长句中穿插嵌入对仗。如:

你嫁个知心可意新家长,那里发付那有母无爷小冤家。

其中的“知心可意新家长”同“有母无爷小冤家”相对成偶,只是作为对联,上下联均出现的“家”字,还是不太讲究,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三)交错或倒字成对。如:

可正是月明千里故人来,惭愧你东风一夜传芳讯。

其中的“月明千里故人来”同“东风一夜传芳讯”相对仗,但偏偏“明月”写做“月明”、“芳讯传”写做“传芳讯”,应该是曲的可唱性所致。

(四)以俗语入对。如,《望江亭》中句:

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恶叉白赖。

“曲”的对仗的八种基本形式

作为格律形式之一的曲,虽然较为自由,但还是讲究对仗的,只是对仗的形式比较宽泛,这反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作对联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两对句,亦称合璧句,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如,张可久的《湖上归》句: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这个对联从上下联来看对仗完全不合规则,但它的美妙之处在上下联单句之中。上联中的“长天落彩霞”同“远水涵秋镜”对仗,下联中的“花如人面红”同“山似佛头青”对仗,且极为工整。

(二)三句对,亦称鼎足对或三枪。这也是楹联的一种不常见形式,有的地方廊柱有三根或更多,人们题对联往往根据柱子的多少而定,但多句对中肯定有一联是上联或下联。如,《三煞》中句:

涨一竿春水,带一抹寒烟,棹一只渔船。

(三)扇面对,即隔一句交叉相对。如《三煞》中句:

新妇矶头,鸥鹭乡中,女儿浦口,鹦鹉洲边。

第一句同第三句相对,第二句同第四句相对。其实,这样的对仗方式,如果将四句折叠成两句就成了工对了,一般在用作对联 时多采用这种折叠后的句式:

新妇矶头,鸥鹭乡中;女儿浦口,鹦鹉洲边。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四)四句对,亦称联璧对。如,《玉翼蝉煞》中句:

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同上面的例句一样,一般在用作对联时,就改为上下联的句式,则变成常规的工对:

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五)联珠对,即一首曲中几乎全部句子都是对仗句,只有少数几句不对,这有些象骈体文。

(六)两韵对,即出句尾字和对句尾字同一韵部。如: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春花明彩袖,春酒满金瓯。

不但开头使用了两个“春”字相对,而且尾字“袖”和“瓯”也同韵相对。

(七)首尾相对,亦称鸾凤和鸣对。如,杨朝英《叨叨令》:

想他腰金衣紫青云路,笑俺烧丹炼药修行处。俺笑他封妻荫子叨天禄,不如我逍遥散诞茅庵住。倒大来快活也末哥,倒大来快活也末哥,龙韬虎略擎天柱。昨日苍鹰黄犬齐飞放,今日单鞭羸马江南丧。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倒大来快活也末哥,倒大来快活也末哥,渔翁把盏樵夫唱。

两阙中都是首句尾字同末句尾字相对同韵。

(八)重叠对,即第一二三句对四五六句。这种方式不太常用。


清代楹联广泛吸收了“曲”的修辞方式

曲,既有格律可守,又有很大自由发挥空间,因而容量更大,表现力更强。作者既可以用“联套”形式长篇叙事,又可用“小令”来抒情;既可使用典雅的语句,又可使用方言、俚语、大白话,使格律对仗和自由表达有机统一,不拘一格,灵活有趣,雅俗共赏。清代楹联正是吸收这些曲的新营养、新特点,才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如,以下的几副对联都有这样的特点:

某君中举后的自嘲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进场,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千李万,都来锦上添花。

旧时批评时政的对联——

什么天主教,称天父天兄,绝人伦,灭天理,光天化日,闹得天昏,赶多咱天讨天诛,天才有眼;这些地方官,似地贼地寇,掘地宝,剜地藏,胜地名区,变成地狱,又搭上地租地税,地也无皮。

这8种对联的对仗乍看很不工整,难道是这些对联的作者不懂规则吗

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寸,时时好好奇奇。

北京圆明园戏台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谈,此外咬文嚼字,大都缘街乞食闹莲花

【方圆居文化】感想:

1、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对仗不工整的对联,先不要急于评价其优劣,要分析其使用的对仗方式,枉加批评有时会显得自己没有文化呢。

2、我们平时作对联娱乐,大可不必过于拘泥对仗工整和韵律、平仄的限制,我们又不是文坛大家,只要不是很正规、庄重的场合作对联,有了好的句子,完全可以大胆分享,有时这种形式就是纯粹娱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