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修悟搏 2019-10-30

郭峰(书房记特约作者)

公元前590年前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生活在今天山东省高青县高城镇的农民,正在田里干活。这些人在齐国统治下,能安稳地过日子,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已很满足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突然,西北方向尘土飞扬,紧接着听到如雷的马蹄声和战马的嘶鸣,劳作的人们直起腰,惶恐地张望,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入侵者团团围住。

这支人马不足千人,他们身着兽皮,手举弯刀,面目狰狞,野蛮而粗暴,嘴里“哇啦、哇啦”说着听不懂的语言,驱赶人们夯土筑城。筑得这座城就是“狄城”,他们依据这座城,建了个国,史称“鄋瞒(sóumǎn)国”。

这些野蛮人是“长狄”人,从山西来,属于狄人的一支。

狄人原本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过着游牧生活,偶尔也种点庄稼,但长势很差,收获不了多少粮食。狄人分很多部落,有赤狄、白狄,还有徐狄、蒲狄等,长狄属于赤狄,这些“狄”关系错综复杂。

来到高青的这野蛮人是“鄋瞒人”,属于“长狄”。详细说他们的历史,还要往上追溯1500年。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鄋瞒人”原本生活在山西中南部

4000多年前,那时夏还没建立,黄帝和炎帝二位人文初祖去世不过二三百年,在陕西长武县的漆水边,生活着一群人,他们是炎帝部落的一支,因为生活在漆水河畔,这些人姓“漆”,亦曰“厘”姓,正是“鄋瞒人”的原始祖先——长狄。

那时的“长狄”比野兽还野蛮,比野兽还坚强,他们四出劫掠,靠抢劫过日子。

到唐虞时期,也就是尧舜时期,这些野蛮人向东迁徙。所谓“迁徙”,是一种文明说法,其实就是侵略、征战。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长狄东征

他们冲出潼关,进入河南地面,来到长水河边(今洛宁县长水镇)。

夏商时期,这些人又向北出击,来到山西长平一带(今山西高平县)。长平是个有名的地方,在这里发生过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坑赵降卒40万。

商晚期,长狄人翻越太行山,来到太行山东麗的长子县一带。

整个山西中南部,此时生活的是赤狄,也是一群野蛮人。“长狄人”很自然地就和野蛮的赤狄混在一起,加入赤狄队伍,打得火热,亲得像兄弟。野蛮加野蛮,更加野蛮,这些野蛮人组成联合部队,劫掠周朝诸国,抢来东西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日子快活得像梁山好汉,好不自在。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伐邢灭卫”

公元前662年,这一年是“赤狄联军”最惬意的一年,也是战果最显著的一年。

赤狄突然离开山西,跨过太行山,进入中原,向河北邢台的邢国发动进攻。

面对来势凶猛的赤狄侵略军,华夏诸侯老大哥齐桓公闻讯连忙率齐、曹、宋3国联军救邢。狡猾的赤狄军一面虚张声势应对华夏联军,一面偷偷抽调精锐分兵南下,攻打卫国。

齐桓公是华夏诸侯的老大哥,他联合诸侯尊王攘夷,成功抵挡“狄人”入侵。孔子激动地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就得披散头发,从左边扣衣扣。老夫子少见多怪,心理素质差,活到当下,看见“乞丐服”,估计撞墙的心思都有。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此时的卫国国君正是那个喜欢养鹤、骄奢淫逸的卫懿公。

卫懿公是历史上的名人,以荒诞著称。他盘剥百姓,给鹤修建豪华鹤舍,喂精美饲料。对得胜的将领不予奖赏,却赐给鹤“大夫”“将军”爵位。他出行时,让“鹤大夫”“鹤将军”们乘坐大夫级别的高级干部才能乘坐的轩车。他一心一意伺候鹤,国家武备荒废了,老百姓把这位国王恨得要死。

卫懿公把鹤看得比爹还亲。

狄人突然大军压境,打了卫国一个措手不及。卫懿公慌忙把兵器发给百姓,让百姓为他卖命。

老百姓把兵器扔在地上,说:“让你的鹤大夫去打仗吧,我们没享受你的俸禄,鹤有俸禄。”

结果可想而知,前660年,野蛮的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攻占了卫国,卫懿公和他的所有大臣、将领,全部被杀,野蛮的狄人还分吃了卫懿公的肉,吃得只剩下肝脏。

卫懿公死得很惨,但死不足惜,卫国百姓却遭了大殃。狄人骑着铁骑,大肆杀戮,杀得卫国只剩700来人。

狄人灭了卫,突然掉头北上,以更大的声势攻打被围和孤立2年的邢国。公元前659年,邢国城破,百姓溃逃。

这还没完,得胜的狄人乘势南下,又顺带“灭温”。

此时的赤狄达到事业的巅峰,他们占领了燕国以南、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

狄人“伐邢灭卫”,极大地震惊了齐国为首的华夏诸国,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面对凶猛的狄人,就像法国面对希特勒,束手无策,不敢贸然出击,只能沿黄河南岸筑起防御工事,阻止狄人渡河南侵。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前627年,赤狄乘晋文公去世不久、秦晋在崤山(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大战之机,进攻晋国箕邑(山西蒲县东北)。晋军在崤山击败秦军后,回师击狄,大战于箕。双方在箕邑相持不下,战役打成一战的堑壕战,损伤惨重。此役是狄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由胜转衰的转折点。

这些狄人,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军事上一失利,就互相埋怨,内部开始分裂瓦解。史书写,这一年“狄有乱”。

有资料表明,就是前627年箕之战后,长狄人和赤狄分道扬镳。长狄人占据长丘(河南封丘),以此为根据地,另开炉灶,和赤狄老大哥分开另过。

“合则双赢,分则共输。”可惜没文化的长狄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很快吃到苦头。

华夏诸国正对长狄恨得咬牙切齿,一看你分裂了,独立出来了,有机可乘。公元前616年,宋国与长狄展开“长丘之战”,长狄大败,被逐出根据地长丘,四下奔逃。

这些长狄人如丧家之犬,分散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的大片土地上,他们修筑城池,负隅顽抗。你说这些城是个部落也行,说它是个国也凑合。

其中有一支长狄,在侨如、焚如、荣如、简如4兄弟带领下,开始新的长征。这“如”家4兄弟带领的长狄,就是“鄋瞒”。至于“鄋瞒”是他们的姓氏还是族名,就不得而知了。以后史书就称这个部落为“鄋瞒(sóumǎn)”。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传说中的鄋瞒人是大个子。这么大的个子,吃啥?

做人要低调。你没根据地了,到处奔逃,应该学习李自成,在山区打游击,积蓄力量,图谋东山再起。可鄋瞒人偏不,他们就是那么张扬,跋扈惯了,就任性。四兄弟自信心爆棚,分兵四路,分别进攻齐、鲁、宋、晋等国,开始最后的疯狂。这就是“作”,“no zuo no die”。

也可能这兄弟四人身材高大,个个一米九五,于是在江湖上博得“长狄”美名。那时候的事,谁也说不清。

先说老大侨如这一路。老大负责进攻鲁国,在咸地与鲁国大战,结果战败,老大侨如被俘。富父终甥用戈抵住他的咽喉,杀死了他,把他的脑袋埋在子驹之门下边。

老三荣如进攻齐国,公元前607年,荣如战败,齐王子城父俘虏老二荣如,割下他的头,埋在周之北门。

兵败如山倒,鼓破乱人捶。此时的卫国也来劲了,他们捕获老四简如,割下他的头。

老二焚如最狡猾,一看四路兵马,三路死翘翘,他赶紧跑到河南、山西山区打游击。公元前594年,焚如也被晋国捉住,割下脑袋。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晋国人捉住老二焚如

单说老三荣如这一支,攻打齐国战败,荣如也被割了脑袋,败军溃逃到淄博北边的高青县,于是出现本文开头那一幕。

逃到高青县高城的是“鄋瞒”的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只剩数百兵马。他们对正规部队怕得像过街老鼠,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耀武扬威起来,逼迫老百姓连夜筑城,抵挡齐国进攻,这座城就是“狄城”。四处游荡、无家可归的狄人、鄋瞒人,也闻讯赶来投奔,人口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个“国”,史称“鄋瞒国”。

高青离齐国首都临淄只有80公里,这距离完全在齐国导弹打击范围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齐国马上组织兵马来攻。说来也怪,一连攻了多次,富裕的齐国竟打不下小小的“狄城”。

过了300年,齐国出了位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就是巧布火牛阵破燕的田单。这时,鄋瞒人建的“狄城”还屹立在高青大地。《战国策·齐策·田单将攻狄章》专门写到:“田单攻狄,三月不克。”

长狄人的前世今生:从山西来的一支狄人,在山东建了个“鄋瞒国”

田单巧布火牛阵

从中也可看出,这些鄋瞒人还真不是浪得虚名,打仗还真有一套。

秦统一后,在此置狄县。西汉仍之。

到了东汉,改为临济县。此时,这些鄋瞒(sóumǎn)人大概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