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夜思 | ​不孝有三,是哪三孝?

 新新与荣荣 2019-10-30

《 人文之窗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不孝有三,是哪三孝?
文 佚名
............................................................

百事孝为先,孝这个字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中华子孙的脑海里,孩子如果不孝顺必然成为过街的老鼠,那么什么是不孝?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意是什么?另外两个不孝又指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离娄上》。

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句话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

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不孝有三,那么另外俩个指什么呢?


孟子的语录中并没有提及另外俩个孝。但是到了东汉,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按照学术界对这句话的理解,意思就是说:
  •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其中,没有后代最为重要。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照赵岐的说法就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种不孝为首,也就是现在人们对这句话的通俗理解。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赵岐对孟子的曲解,并不是孟子的本意。

而我认为,圣人孰能无过,我们现在并不是要猜透孟子的本意是什么,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孟子的语录翻译得更符合中国国情,让中华文化源源流长。

如果有一天,孟子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现在的世界,你认为孟子眼中的现代人会有几个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