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观辩证的去看待问题的话,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些对于疾病的治疗手段也是如此,比如冠心病患者放支架这件事,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也要看到,通过这样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心脏血供的改善以及心血管的健康获益。 如果本不应该放支架,或者不具备放支架的适应症,而被放了支架,这就属于治疗不当的情况,当然是不好的事,身体未能得到足够的获益,却冒了介入手术的相关风险,费用一般也较高,当然是不值得的! 但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医生推荐你进行造影检查,如果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支架手术时,一定是医生已经初步判断您确实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问题了,比如一些有不稳定性心绞痛问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情况的朋友,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这种狭窄进行改善,可能有很大的风险几率会发作心梗,这种情况下,如果狭窄部位适合支架手术,通过支架手术来改善血管狭窄问题,就是相对合理的选择,更不用说一些急性心梗发作的情况,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诊察,通过支架介入术打通梗塞血管,更是避免心脏出现衰竭,甚至心梗导致死亡的重要治疗手段,这些情况下,去谈支架手术的“坏处”,更多不如说是风险了。 当然,即使是现在已经技术非常成熟的心脏支架介入术,毕竟也是一个包括造影,穿刺,安放支架的过程,期间也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肾脏影响,过敏,感染,出血等多个方面的手术风险,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现在放支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出现上述问题的风险几率并不太大,而且如果情况紧急,如果不打通相关的血管会导致心脏的衰竭甚至死亡,那么面对不治疗就会导致明确的严重后果,和治疗过程中的相对可能发生的手术风险,孰轻孰重,相信明白人一想便知。 很多朋友不想放支架,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知,那就是支架术后就得吃一辈子药了。其实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之所以到了要放支架的程度,正是因为你没有尽早的积极的去控制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才使得血管越来越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到了不放支架无法有效改善的程度,因此,放不放支架,很多时候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调理已有的心血管疾病问题,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干预,加上合理的药物控制,不管放不放支架,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两大方面,而即使放了支架,解决了眼前的急性问题,如果生活上不注意,对于医生嘱咐的用药也是想吃就吃,想不起就不吃,那么对于术后的恢复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也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冠状动脉放入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打通原本重度狭窄甚至堵塞的血管,使血供恢复,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手段,有的朋友说“治标不治本”,确实是这样的情况,但如果在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下,不管是治标还是治本,救命避免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放支架虽然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有时候也是能救命的,改善预后的办法。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果能够合理选择,通过放支架改善血液流通,然后再通过健康的生活方面调理,合理的药物干预,才能真正做好心血管风险的治疗和预防。 心脏支架术有一定的风险,但也是技术成熟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改善冠心病严重狭窄和急性心梗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也并非所有的心脏严重狭窄情况或梗塞情况,都可以通过放来解决,医生会根据心血管狭窄的部位,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确认是否适合通过放支架来治疗,不适合放支架的情况,可能还需要其他的手术治疗方式来调节和改善心脏血供。 因此,对于心脏放支架的问题,一定要辩证的看待,如果确实有问题,需要放支架的情况,在做好风险评估,确认可以安放支架的前提下,该做的手术还是要做,术后也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的减少进一步的心血管风险;而如果是不需要安放支架的朋友,也要对心血管疾病问题积极的进行调理控制,尽量的减缓动脉硬化狭窄进程,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
|
来自: 中医缘的图书馆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