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翰林钱府 2019-10-30

作者前几天在自媒体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周易》是辩证唯物主义”。有网友留言:“周易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形而上谓之道,你偏要说是唯物主义?”就这个问题,我已作了简单答复。考虑到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也有很多人认为《周易》是算命打卦用的,应该是唯心主义,于是我认为有必要再详细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什么叫“形而上者”?《周易》中的“形而上”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的“形而上学”可不是一回事,几乎没有关系。马主义哲学提到的“形而上学”是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指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而《周易》中提到的原话是“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其意思是,具体有形的物质,如果把它的属性及运动变化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就是道;如果把具体有形的物质只下用作某种具体功能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器。简言之,上升为精神层面就是道,下用为某种具体功能就是器。“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抽象、具体概念是一致的。抽象为道,具体为器。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下面举例说明。《易》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也就是伏羲氏,伏羲氏画出了八卦,并由离卦受到启发,发明了网罟,用来渔猎,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伏羲氏一开始是在头脑中产生了“网罟”的形象,这就是所谓“形”。把这种头脑中的“形”落实到具体的实用中,制作出了具体的“网罟”,用来打猎捕鱼,这就成为一个“器”。把“形”变为“器”的这个过程,就叫“形而下者为之器”。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经过实践应用,发现这个“器”确实很厉害,可以做到竭泽而渔,一网打尽,山林大小百兽,皆无处遁逃。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激起了人类的贪欲,造成泽中无鱼,林中无兽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后果。于是古代智者先贤又在这个“形”上动脑筋,规定各种网罟网目的大小,不允许用细目网罟渔猎,以取大放小,让幼小的猎物可以从网目中逃去。山林围猎时,又规定“网开一面”不要把猎物赶尽杀绝,这就是古人的渔猎之道。古人把正确使用“网罟”的做法上升为一种共同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形成过程,就叫“形而上者谓之道”。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看一下《中孚卦》卦象。《中孚卦》卦象整体看,上面两个阳爻,下面两个阳爻,中间两爻是阴爻,这实际上就是按2倍比例放大的一个离卦。我们知道,离可取象为“网罟”,所以《中孚卦》整体卦象就是一个“网罟”之象,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网罟”,而是一个放大了的“网罟”,也就是网目粗大的“网罟”。所以《中孚卦》整体之象,就是一个“綒”字。“綒”字什么意思?查查字典就知道了,就是粗网的意思。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中孚卦》的主题是什么?《中孚卦》就是专门阐述中庸之道的一个卦。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的思想。就渔猎而言,猎物就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是让人类享用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但人类要取之有道,不可过于贪心,不能赶尽杀绝,要讲究可持续发展。(《中孚卦》中更深刻的道理在本人即将出版的书中有更详细入微的阐述,欢迎有兴趣的网友持续关注)

所以儒家的中庸思想,就是辩证的思想,就是在矛盾中找到一个最适时、适位、适度的切入点,从而正确地解决矛盾,以达到最佳效果。深入领悟了《周易》的中庸之道,用以指导实践,还用得着算命打卦吗?故曰“善《易》者不卜”、“无疑则不卜”,斯言诚可信也。(子夏故坛原创)

从《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谈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