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水、排湿药物的药性分析,看完恍然大悟!

 Sonya_Lee 2019-10-31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大嘎吼呀。
 
前面我们分别写了滋肾阴、温肾阳、固肾精的三组药物,治疗肾病的常用药物写了一大半了,坚持下来的都是学霸。今天我们还要补充两个:利水药和清肾中虚火药。
 
不啰嗦了,先明白水湿会造成哪些问题:
①小便不利
②水肿
③痰饮
④淋症(小便涩痛)
⑤黄疸
⑥湿疮
⑦带下
⑧泄泻
哪些药物可以把体内的水湿排出来呢?下面所列的,都是利水、排湿的常见药物,我们用中医古代传统思维,从药物形状、颜色、质地、味道、气性、产地综合分析,一定会让大家更深刻理解这些药物
一.茯苓
 
茯苓这味药简直再常见不过啦。
 
为什么茯苓这么常用呢?因为我们身体里绝大部分,都是水。
 
据统计,水占了我们成人体重的70%,婴儿体重的80%,所以,一旦我们身体里的水出现问题,生痰、生湿事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水肿、浮肿、腹水,这可就洪水滔天了,会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命。
 
而茯苓,是一味可以把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良药。
 
为什么茯苓有这个作用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身体里多余的水,是怎么排泄出去的。
 
第一个,当然就是通过出汗,出汗可以排泄掉一部分水液。
 
另一个,就是通过排尿那么尿是怎么形成的呢?
 
《黄帝内经》里说是“小肠之余液,渗入膀胱”,然后从膀胱排出体外。
 
那么,什么是“小肠之余液”呢?
 
古人认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会进入胃里,然后从胃里进入小肠。小肠会把有用的营养吸收走(脾的作用),然后把多余的废水“渗入”膀胱,把食物的废渣输送进大肠。膀胱排尿液,大肠排粪便。《针灸聚英》也说:小肠下口,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
 
这些多余的废水,就是“小肠之余液”。
 
这些余液,会从小肠往前“渗入”膀胱,从膀胱而排出体外。这就是古典中医对尿液来源的一个描述,想学正统的中医,你必须这么记,把生理学那些肾小球过滤、重吸收等全部忘掉。
 
如果渗不进去,那么水就会停留在小肠内,甚至进入其他脏器,造成水液聚集,轻则形成痰饮,重则会造成水肿。
 
患了水液病,为何可以用茯苓利水呢?
 
首先,茯苓是多孔菌科的,它里面有很多疏松的小孔,这些小孔本身就有“利水”之象。体内多余的水液,可以借助这些小孔,渗入膀胱,那么液体就不会聚集泛滥了。
 
其次,茯苓是淡味的,淡味的东西,在五行中属于土,因为土的味道尝起来是“淡”的,没啥味。土有个特点,可以把水吸收,譬如把一碗水倒进土里,一会儿就渗下去了,所以这叫“淡渗利湿”,茯苓味淡属土,可以“淡渗利湿”,所以也可以把水排掉。
说的再直白一点,水多了,加点土就OK了,茯苓味淡属土,所以能治水。徐灵胎说:茯苓极轻淡,属土,土能胜水,令从膀胱以出,病渐去而不觉也。
 
所以不管是痰饮、水肿,还是泄泻,只要是体内水液出现问题,那么茯苓就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猪苓
 
猪苓的功效,与茯苓大体相似,而且两味药物相似的地方很多,比如同属于多孔菌科,味道同样是甘淡的,所以,怎么理解茯苓的功效,你就怎么理解猪苓的功效。
至于猪苓为何这样取名,因为它是黑色的,成团的,看上去就像猪的粪便,所以叫“猪零”,就是从猪身上落下来的零碎的东西。
这个名字不好听,所以就改成“猪苓”。
猪苓切片后,看上去还是能接受的,黑皮白质,很好辨认。
 
所以遇到水肿、小便不利的,就和茯苓一起用吧。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你就记住它属于多孔菌科,有孔可以渗水就行啦。
 
三.泽泻
 
泽泻,生长在水多的地方,福建、江西很多地方的水里、河里、湖泊中的浅水区,都有泽泻的身影。
 
泽泻的作用是治疗水肿、利小便,另外还能清除肾与膀胱中的虚热,治遗精等。
 
泽泻为何有这样的功效呢?
 
要明白这个道理,必须回到泽泻的生长环境中去寻求答案。
 
泽泻,用的是泽泻的块茎,前面说了,泽泻生长在水里,它的块茎整天泡在水里,但是它还能存活的好好地,这说明一个问题,泽泻不怕水。

长期在水中生活,它的体内必然有对抗水湿侵渍的能力,否则它早就被浸泡的烂掉了。因为它能对抗水湿,所以它的根挖出来后,并不腐烂。

古人正是通过这个大胆的设想,才用泽泻去治疗水肿的病人,结果神奇的发现,水肿的病人吃了泽泻后,居然能排尿了,尿一排,水就消散了,身体不肿了。。。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鲤鱼。

鲤鱼也可以治疗水肿,为什么?古人的想法就是鱼生活在水中,它不怕水,所以可以治水啊。。就像你想治水,必须得找个懂得水性的人,而鱼是最懂水性的。

古人的思维就是这个样子,千余年前的人,它不这样想,还能怎样想嘛!学中医,不要想得太复杂了。你想给古人讲化学分析,对不起,古代没有这个学科。。。
 
另外,泽泻还能祛除肾、膀胱中的虚火,肾中、膀胱中有虚火,就会导致膀胱不能排尿、小便时疼痛,或者虚火扰动精室而遗精。
 
它为何具有这样的功能呢?
 
还是利用泽泻长期生长在水中的原因,长期生长在水里,它的体内就吸收了水的寒凉之性,寒凉可以灭火,把虚火灭掉了,小便就不会疼痛、也不会虚火妄动而遗精了。

所以,泽泻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就是利用了它的生长习性。
 
四.葫芦
 
葫芦,就是我们小时候舀水用的瓜瓢。它是葫芦科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
 
在中药教材中,是这样介绍它的功效的:利水消肿,治疗水肿。
 
为何葫芦有这样的功效呢?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你必须回归到古人的想法上,否则打死你你也理解不了。
 
古人会怎么看葫芦这个东西呢?
 
首先,它的形状,就是一个小头、大肚子,这个大肚子圆滚滚的形象,与得了腹水的病人简直太像了!腹水的病人,就是肚子滚圆如球。
 
既然他们俩如此像,能否利用葫芦来治疗腹水呢?那么就试试呗,反正葫芦又不值钱,而且还能吃。
 
结果一试,原本肚子滚圆、解不下小便的病人服用后,能解小便了,几泡尿下去后肚子上的水肿消散了。
 
所以,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人,究竟是怎么创造出中医的?我的看法就是从大自然中找“像”,这两个东西只要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像”,就可以拿来试着治病,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淘汰。
 
不能回归古人思维,中医根本没法学。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取象比类就一定科学吗?
我绝不敢说它是科学,它只是给古人提供了一种思路,有了这个思路,接下来还有大规模的医疗实践,经过实践,有用的留下了,逐渐形成理论,没用的就被淘汰了。
所以我丝毫不担心取象比类科学性的问题,因为它的背后还有无穷的实践做支撑。
所以,中医没必要故作高深,它的整个理论来源,就是天地自然。
 
五.大腹皮
 
大腹皮,是槟榔的干燥果皮,就是湖南人吃的槟榔(当然它没经过加工)。
 
教材中这样描述它的功效:①行气宽中,治疗肠胃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畅。②治疗水肿胀满、浮肿、小便不利。
 
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古人是怎么发现大腹皮的这个作用的?别告诉我是从无穷的动物、植物、矿物中挨个试出来的。。。中国的古人没有你那么傻,傻到想挨个去尝遍大自然的每一个东西,实话告诉你,你永远尝不完。
 
必须有针对性的去尝!
 
譬如,大腹皮就给人一个感觉,这玩意肚子特大,圆滚滚的。
 
而且它的味道,特别特别冲,吃完槟榔后,你会觉得一股热辣辣的气在喉咙里乱窜。
 
所以,它有这个形状,有这个味道,有这些习性,古人肯定会想到用它治疗肚子的病。
 
比如,肚子因为里面的气不能排出来,而觉得胃部、肠道胀闷,觉得塞的满满的,就可以用大腹皮,一来它圆滚滚的像胀闷的肚子,另外它的气能在里面窜动,所以可以帮助排气,治疗胃肠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一试,发现确实有效果,这就可以记载下来,写入本草书籍了。
 
再者,水肿的时候,水把皮肤、肚子涨的圆滚滚的,当然也可以利用大腹皮,它气味走窜,气所到之处,就可以引导着水流动,水只要流动起来,就可以排出去。所以大腹皮可以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还是利用的这个“像”。
 
当然,槟榔致癌,尤其是口腔癌,所以没事要少吃,尤其是湖南人。
 
但是,你说它致癌,中药能不能用?
还是那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就像烟草能致癌,但是你说抽了一周的烟草,抽了总共没几根就致癌了,这是不是有点夸张?而且任何中药,都不可能让你长年累月服,所以没必要过度惊恐。
 
六.木通
 
中药教材中,对木通功效的描述有三点:①利尿通淋,治疗小便涩痛、水肿。②清心火,治疗口舌生疮,尿赤 ③通经下乳,治疗经闭、乳汁不下
 
木通为何具有这些作用?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木通解》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木通全体玲珑通彻,故能贯穿经络,通利九窍。曲曲引之下行自水道达出,为利小便清淋浊之要药。
 
张锡纯先生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首先,玲珑,就是小而精致的意思。通彻,就是有孔通透。
 
这就是说,木通全身都有小而精致的小孔,这些小孔贯穿整个药材。
 
因为木通有小孔,而小孔是水液流通的必备条件,所以古人才会想到用木通来利水,当小便不通的时候,就可以用木通来排尿,乳汁不通的时候,用木通来排乳。
 
小孔不但能让水液流通,血液当然也可以流通,所以当气血阻碍的时候,就可以用木通帮助气血流通,所以能治疗气血不通导致的的疼痛、手脚冰凉。
 
另外,木通为何可以清心火、治疗口舌生疮呢?
 
我们前面说过,尿液是小肠之余液,而且心与小肠相通。当木通把小肠里的“热水”排出来后,心火就有了排泄的途径,心火没了,自然就不会口舌生疮了
 
七.通草、灯芯草
 
明白了木通的药理,那么你肯定也明白了通草、灯芯草。
 
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里面也是中空的。
 
灯芯草是灯芯草科植物灯芯草的干燥茎髓,同样中空。
 
中空,而且是管状,这个形象就是为排水专门打造的,古代的医生看到这个形象,肯定会想用它排出体内的水液,谁让它有孔呢,有孔就可以排水,就可以拿来试验,经过验证确有效果,这就是中药。
 
所以,这两味药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利尿通淋。
 
八.防己
 
防己,也具有利水、排湿的功效。
 
张仲景的木防己汤,就是治疗饮停胸胁、而胸部憋喘的一张方子。
 
另外还有防己黄芪汤,治疗浮肿也常用。
 
为何防己有这样的功效呢?
 
北宋时期杰出的药物学家苏颂给了我们答案,他说: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然。

这就说明,防己与木通类似,都能通气,气只要可以流通,那么就可以带领着水流过,所以防己能利水、利湿就很明显了。
 
大家不要小瞧了古人给我们的这些思路。
我敢说,苏颂在整个北宋,他的地位不会低于当今的科学院院士,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本草学家之一,他们这种思想,正反映了古代中医认识药物的重要方法,那就是通过揣摩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生长环境等等,最后通过千万人、数千年的实践最后得出药物结论。
 
我们作为今人,学习的是古代的中医,当然要先继承这种思路,不要随便抛弃,抛弃了,很多东西你就看不懂了。
 
中药如此,中医的理论、经络的理论也如此,只有回归到古人的思维,才能破解这一系列中医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