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斯塔科维奇的“命运交响曲”

 阿里山图书馆 2019-10-31

我一直觉得肖斯塔科维奇很可惜,如果他没有在 1936 年遭到当局批判的话,一定会有更多具有创意的作品出现。

当时引发批判的是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如今看来,这部作品无论作曲法,还是管弦乐配器,在当时都相当前卫,但在当局眼中却是“荒唐无稽的伪音乐”。 

为了恢复名誉,肖斯塔科维奇努力写成了《第五号交响曲》,并在 1937 年首演后,大获成功,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第五确实是极好听的。他把创意搞怪的成分放下后,取而代之的是更优美的旋律,以及严密的结构。另外,他还喜欢在音乐中,引用別的作品,以表达各种含义。这种在音乐中布局“密码”的习惯,足以让后人细细品味思量了…

整部乐曲共有四个乐章,从一开始对前景的沉重忧虑,逐步进入到一派欢乐祥和的世俗画面,从而暂时遮掩了悲剧性的主题,直至最终将情感从个体,升华到群体后落幕。

这也是他第一部把深刻寓意,赋予节奏动机的作品。乐曲中最为突出是一个由同音反复组成的两短一长,或者一长两短的节奏,充满了希望与奋进。这个“特性节奏”出现在每一个乐章中,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风格性标记。

肖斯塔科维奇很少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但这次他直言不讳,说它“讲的是个性的形成问题。人及其自身所有的感受,就是这部作品构思的中心。”

这份关于命运的沉重感,贯穿了全篇,让人不禁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时也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已广为人知,贝多芬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希望,热恋的情人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更不要提当时德国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背景。

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则是在斯大林的高压之下,献上的“赎罪之作”,这也让他正式成为了苏联音乐界第一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他诞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西方音乐人,因为他大部分创作生涯与前苏联政治相关,而质疑其艺术性。

然而,这位“苏联音乐界第一人”,却仅仅是斯大林统治的装饰品。

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说道:“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这份重压下,依然能升华出如此宏大的主题,何尝不值得赞叹!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展现的“命运的重量”不仅来自他的个人体验,更和时代、国别等因素密不可分。若想感受这份厚重,俄罗斯本土的交响乐团,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11 月 21 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将为您献上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届时您将听到最原汁原味的,肖斯塔科维奇的《d 小调第五交响曲》。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音乐演出团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初的宫廷教堂乐队。后在前苏联时期一代又一代指挥大师的传承下,延续并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