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与方剂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0-31

一、历代本草著作著作 种类 备注
《神农本草经》 365种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本草经集注》 730种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革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850种 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1746种,方3000余首 图文对照,方药并收,集宋代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 药1892种,药图l100幅,方1 1000首 采用自然属性分类法,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草纲目拾遗》 921种,新增716种 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中华本草》 8980味 当代本草代表作,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传统药学成就二、四气

四气 所示效应 不良作用 寒凉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伤阳助寒 温热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伤阴助火

三、五昧

五昧 效应特点 不良作用 辛 发散行气活血 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苦 清泄,燥湿,泻火存阴,坚厚肠胃 多伤津、伐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酸、涩 收涩固涩,酸生津 收敛邪气,余邪未尽者慎用 甘 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咸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脉凝泣而变色,脾虚便溏者慎用 淡 利水渗湿 淡味药过用,伤津液,阴虚精亏者慎用

四、升降沉浮

分类

作用

升浮类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沉降类

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五、有毒与无毒

(1)确定依据:是否含毒害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

(2)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制剂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辨证不准,离经悖法、个体差异等。

(3)注意事项:用量要适当、采制要严格,用药要合理,识别过敏者。

六、七情配伍

七情 目的 组方 单行 显效 独参汤 相须 增效 麻黄_一桂枝,附子+干姜,石膏+知母 相使 增效 黄芪+茯苓,枸杞子+菊花,黄连+木香 相畏 减毒 半夏畏生姜,甘遂畏大枣 相杀 减毒 生姜杀半夏、天南星毒 相恶 减效 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相反 增毒 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七、组方原则

原则 功能 君 针对主病或主证治疗 臣 ①辅助君药增强疗效 ②针对兼证或兼病 佐 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反佐药 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在治疗中有相成作用 引经药 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使 调和药 调和诸药

网易号健康科普课开讲

名医免费授课 带你走出健康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