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文化的特征 开放性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31


儒家文化的特征是:开放性。有开放则有包容,开放性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开放性正是夫子在构建儒学系统时的指导原则,也是儒家文化几千年融合众多文化而不老的真正密秘所在。给思想以最少的限定,以保持它的灵活性,这是孔子具体的方法。这也是孔夫子和其后儒家学者最大不同所在。这从夫子的没有本体和述而不作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夫子没有象孟子/荀子一样系统详细地写下自已的观点,他只编辑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就连《论语》也是由后人整理出来的。

用哲学的说法是:内涵越小,外延越大。用通俗的说法是:限定越少越灵活,限制越多越死板。比如你说”树,这包括了所有的树;杨树----,我家的那棵杨树---则只是一棵树而已。

这并不是说后世儒家没有意识到限定少的重要,只是面对不同的历史时势时必须做出不同的限定和丰富,以解决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使命。所谓良相无名,良将无功,一个不以后世名声为重,而以对家国实利为重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才是儒者胸怀。

比如汉儒加了本体性的五行,而朱熹加入了本体性的理学。无不是针对时代信仰性要求而起的应景之作而已,理学现在看来很明显是不对的,但它抵住了佛道的压力,保证了夫子之学的800年主导地位,直至清未。

理学其实是800年前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朱子亦常言“理”/物之理/物理。这和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一样的,它可能不对,但它是人类认知的一个个脚印,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同时孔子也注意对不同观点的包容,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孔子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即使在今天多元文化共存时代也有其现实意义。


附注:文章均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及其网站、公众号的观点与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