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生病老不好?多半是脾胃没养好!养护脾胃这样做

 为什么73 2019-10-31

全文共 3656 字,阅读需要 10 分钟

导读

孩子免疫力低下,在如今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天气一转凉,儿童医院就爆满,很多孩子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鼻炎和腺样体肥大也可能加重。情况最严重的有些小朋友,甚至9月1日开学到现在才去了两、三天,其他时间都因为生病而没法上学。以上都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那么中医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关键点在哪里?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期笔记,整理自小儿推拿专家陈转转医生近期线上讲座。

01

当中医谈免疫力时,我们在聊些什么?

中医把免疫力叫正气,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当我身体正气足够时,病邪是侵犯不到我的。那什么时候人会生病呢?只有当你身体正气不够,病邪才会进去。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家里门很高,也锁得很严实,小偷就进不来;但万一哪天锁坏了或门没有关得很紧,那小偷可能就会趁虚而入了。主要是因为你最外面的防御没有做好。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怎么锁好身体健康的这道门,不让病邪、感冒、受凉或其他过敏因素刺激到孩子。

讲到这里,有些人会问,体质不是先天注定的吗?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是过敏体质,后天能治得好吗?有些孩子天生体质就差,是不是会一直差下去,即使治疗了,还是会比其他的孩子差呢?

其实,治疗跟不治疗,或者说有没有正确去治疗,对于体质能否改善还是比较关键的。

从中医角度讲,提升孩子免疫力,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补肾气,一是调脾胃。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孩子长得好不好、健壮不健壮,一方面取决于先天,就是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怎么样、怀孕时的营养怎么样;另一方面取决于孩子生下来、脱离了母体之后,自己所获得的营养如何。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会分两期讲,今天先来跟大家讨论的是脾胃养护的话题,下次我们再来分享补肾气的相关内容。

02

为什么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在调理脾胃?

脾胃好的最直接表现是吃得好、睡得好、大便好。如果一个孩子不挑食,晚上磨牙、打呼都没有,一晚上都睡得很熟,也不乱翻身,也不乱爬,大便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也不干,那这个孩子一般也会很少生病。

脾胃不好的最常见表现就是积食,积食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积食容易引起很多病,如发烧、咳嗽、便秘等。反过来说,如果有发烧、咳嗽、便秘,很可能意味着存在积食,也就是这时脾胃运化不动了。一旦身体内在出问题,外面的邪气就很容易侵犯人体。这时如果恰好又受了寒,就容易打喷嚏、流鼻涕、发烧、没有胃口、舌苔厚。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调积食,而不是调受寒。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所以有些人说怎么孩子受寒了,喝了好多散寒的、治感冒的药都没效果啊?原因就在这里,你这时要先化积食,积食好了,那些症状才会改善。

积食还容易引起哪些问题?

  1. 身材矮小,门诊发现有的孩子都3岁多了,才长80多公分、90公分。

  2. 脸色不好看,面部暗黄或有白斑(有些地方叫虫斑,有些地方叫积食斑)。

  3. 反复感冒,之前门诊遇到一个小患者,妈妈说断断续续感冒3个月,可能今天病了,医生治了,刚刚好两天又病了,反复生病。

中医上说: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所以反复生病,病的时间长,这一定是存在体虚,气血是不足的。

气血为什么会不足?根源还是在脾胃。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运化不好,那气血的源头就没有了。就跟你去缸里舀水一样,如果缸里都没有水了,那一定是舀不上来。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所以你会发现,一切的根本还是调脾胃。包括孩子缺钙、缺锌了,也是最好要调理脾胃。为什么有的孩子吃了很多补锌、补钙的保健品,检查发现还是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你虽然一直在给,但是他一直没拿到东西,这一定是中间运化的环节出问题了。而脾胃就是主运化吸收的,脾胃如果好了,可能不额外补锌、补铁,孩子都不缺了。

03

脾胃调理第一步:适当忌口

那究竟怎样才能养好脾胃呢?在我自己带娃的过程中,我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多素少荤。

什么情况下可以多吃荤呢?到7岁以后,脾胃好很多,而且运动量也加大了,可以多吃肉,这没有任何问题,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

6、7岁以内最好不要多吃肉。因为肉吃多了,孩子可能会觉得那个很香,而蔬菜就没有味道,这会影响他对素食的胃口。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那么肉、蛋、奶等食物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吃呢?我个人建议,家长可以多观察,如果孩子吃了后没有不舒服,你可以继续照着那个方式喂养。但如果孩子一吃鸡蛋就闹夜,就不要继续吃了。可能停了两天鸡蛋,就不闹了,这证明孩子对这个食物就是不消化。

不过忌口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时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门诊接触的有些咳嗽发烧的孩子,我强调忌口,家长很多时候是听不进去的。我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现在医疗也比较发达了,可以做“食物不耐受”的检查,这就可以作为孩子忌口的依据。

之前有个小患者,我记得是1岁3个月吧,晚上闹夜很厉害,我和家长说,你们可能吃的东西有问题,建议先把肉、蛋先停一停,不要太早添加荤食。家长就不乐意了,觉得营养会不够,孩子本来就长得瘦小,这个时候再忌口,不给他加营养,那他越来越瘦了怎么办?大部分人都是这种心理。

后来这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经邻居的推荐,家长带着孩子去做了食物不耐受的检查,结果是牛奶严重不耐受、鸡蛋不耐受、肉类不耐受,甚至西红柿都不耐受。有了数据报告,家长才最终下定决心给孩子忌口。

所以,如果您家孩子也有这方面不舒服的,想忌口却没法打定主意,或跟家里老人说不通的,你们完全可以去做个检测。查出来有哪类食物不耐受,就先让孩子停一停。

当然,即使检查出来食物不耐受,也不是说这辈子都完全不能碰这样食物。一般把它停掉半年,再去复查,如果说已经没有了严重的不耐受、不消化的情况,就还是可以吃的。

04

脾胃调理的饮食建议与穴位推荐

以上给大家讲了食物的忌口,那么,养护脾胃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呢?

首先,在中医的理论里,脾五行属土,对应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的食物是入脾土的。养护脾胃可以多吃黄小米,这是我最推荐的,也是对脾胃极好的。

我们家孩子7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就是从小米粥上的米油开始的。米粉我是不让他吃的,因为我发现很多吃米粉的孩子大便是干的。

除此之外,可以多吃红薯、山药,还有白扁豆、红枣、薏米,这些都是健脾胃的可以经常吃的食物。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红薯和山药,对于大便干是有改善作用的,而白扁豆、薏米,除了健脾还有化湿的作用。尤其是在湿气比较重的长三角、江浙沪地区,我们可以把薏米炒一炒后泡水喝。

那在脾胃保健上,有哪些穴位和手法可以选用呢?

  1. 顺时针摩腹,一次5~10分钟,每天一次。肚脐周围正好对应的是脾胃,所以摩腹是补脾胃最直接的方式。

  2. 按揉双侧足三里,一次1~2分钟,每天一次。这也是健脾胃,提升免疫力的好方法。

  3. 后背捏脊,1岁以内,捏10次,大一点的孩子,捏20次,每天一次,上午捏最好。

▲ 长按图片可保存或分享

05

素食为主的孩子,会不会营养不良?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经手的案例,希望能给各位焦虑的家长带去一些信心。

我在门诊遇到的一名小患者,现在两岁半了,首次就诊是去年七、八月份时,也就是说在我们这里调理了一年多。

去年夏天刚来时,大便每天四、五次,颜色是绿色的,大便里菜叶多,白天一吃鸡蛋,晚上就闹夜。时间长了,连家长也以为,大便绿色是正常的,以为孩子每天吃蔬菜多,大便就应该是绿色的。

来就诊主要目的是要调理闹夜。但我一问诊,了解到孩子大便不好,就知道肯定脾胃有问题。我以推拿调理孩子脾胃,同时嘱咐家长要给他忌口肉和鸡蛋。

这样过了四个月,大便开始转成黄色,每天两次(以前每天三、四次)。仍然有一些不消化的食物在里面,但已经是很小的菜叶,不再见到大菜叶。

夜闹是从调理后五、六个月时才开始减轻的。以前睡觉他可以闹一晚上,推拿之后,慢慢地,一晚上有时醒两次,到后来就只醒一次了,一直到现在,晚上几乎不再醒了。

今年开始上托班,刚开始家长很担心孩子不适应学校里的饮食,但慢慢发现情况也还好,没有像以前有那么大的反应,大便是黄色的,这就说明,脾胃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孩子以前是贫血的,近期,妈妈也带着去做了体检,结果显示已经没有贫血了,指标都已经正常,身高也长了不少。最近的一次门诊我观察到,小朋友的腿已经胖胖的了。孩子的妈妈也很开心,说不敢相信,只吃素,孩子也能够养得白白胖胖。

举这个例子也是想让大家明白,对于婴幼儿来说,只要脾胃功能正常,即使吃素为主,荤食少量,营养也完全充足,不必担心吃素会不长肉。

有看诊需求

或想加入陈医生中医育儿交流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