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渐华 2019-10-31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作者:彭庆涛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曲阜寿丘

黄帝是继炎帝后的部落联盟领袖。有关黄帝的传说,散见于先秦诸子及其以后的多种典籍。有关黄帝的郡望,一说黄帝生于寿丘(今济宁曲阜),一说为甘肃天水,一说为河南新郑。从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考查的结果认为,黄帝生于寿丘是较为可信的。

第一,考古资料引证

考古资料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时期应属这一时期,从黄帝对后世的影响看,黄帝当属父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的核心代表人物。而在此时期的文化遗存,只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能说明当时的社会中心地带在山东济宁及附近地区。除此之外,黄河中下游地区除个别地方发现有零零散散的此时期文化遗存外,均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其他遗存密集地区。这就为黄帝生于寿丘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第二,文献资料引证

众多的文献资料也反映出黄帝确实生于寿丘。《史记·五帝本纪》集解:

母曰附宝,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索隐》: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帝王世纪》云:

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故国,又是商奄之地。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居轩辕之丘。”《山海经》云“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是也。

《帝王世纪》: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曰轩辕丘。

《周易·正义》:

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娶炎帝母家有氏之女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

《宋书·符瑞志》: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兖州府志·帝迹志》: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母曰附宝,感大电绕枢之祥生帝于寿丘,……按: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乃黄帝所生之地,今称黄帝寿陵是矣。

《兖州府志·古迹志》:

寿丘,《路史》:寿丘“在曲阜东六里”。

《曲阜县志·古迹》;

近阜之迹,世传有寿丘。

古代“中国”以四渎定版图,从四渎版图即可证明原始文明的核心统治地带。《史记·殷本纪》引《汤诰》云:

古禹、皋陶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由上文可证实古代的“江”在济、淮之间,即指“泗”。《史记》言黄帝“育于江水”,即指泗水。《史记·殷本纪》将济水以南、黄河以东、淮水以北定为原始文明之中心,那么济宁恰好位于中间部位,也恰好与大汶口文化区域相一致。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第三,宋真宗钦定黄帝故里

宋真宗妥协于燕辽以后,总想以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震慑北方,故有儒释道三家并重之举,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数度行“天书”之能事,梦见神人而尊黄帝为赵氏始祖。《宋史·志·礼七·吉礼七》载:

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翼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

即召宰相王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并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与礼官修崇奉仪注,并主持召集文官查访确认黄帝降生之寿丘所在之地。闰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号曰“元天大圣后”,遣官就南郊设昊天及四位告之。

于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召集群臣审定,下诏京城与曲阜寿丘各修建景灵宫,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神仙”,曲阜景灵宫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因确认曲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因此真宗颁诏将曲阜更名仙源县,属袭庆府(后改兖州府)。《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宋史·地理志》袭庆府下:“鲁郡,泰宁军节度;本兖州。大中祥符元年,升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为府。……仙源(县),中上。魏曲阜县。大中祥符五年改。”明代万历二十年刻本《兖州府志·沿革志》:“宋大中祥符五年,以轩辕降于延恩殿,谓曲阜有寿丘,改名仙源,属袭庆府。”

家在曲阜丨黄帝诞生在曲阜,你知道吗?

京城的景灵宫因北宋改南宋而有两次重建,其规模宏大,可见《宋史·礼志·吉礼》:

景灵宫,创于大中祥符五年,圣祖临降,为宫以奉之。天圣元年,诏修宫之万寿殿以奉真宗,……元丰五年,始就宫作十一殿,……诸神御门置亲事官五百人,立戟二十四。累朝文武执政官、武臣节度使以上并图形于两庑。凡执政官除拜,赴宫恭谢。其后南郊先诣宫行荐享礼,并如太庙仪。……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怀皇后神御殿成,诏名正殿曰柔仪,山殿曰灵娭。于是两宫合为前殿九,后殿八,山殿十六,阁一,钟楼一,碑楼四,经阁一,斋殿三,神厨二,道院一,及斋宫廊庑,共为二千三百二十区。……绍兴十三年二月,臣僚言:“窃见元丰五年,神宗始广景灵宫以奉祖宗衣冠之游,即汉之原庙也。自艰难以来,庶事草创,始建宗庙,而原庙神游犹寄永嘉。乃者权时之宜,四孟荐献,旋即便朝设位以享,未副广孝之意,乞命有司择爽垲之地,仿景灵宫旧规,随宜建置。俟告成有日,迎还晬容,奉安新庙,庶几四孟躬行献礼,用副罔极之恩。”从之。初筑三殿,圣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诸帝居中殿,元天大圣后与祖宗诸后居后。掌宫内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罗。帘幕岁时一易,岁用酌献二百四十羊。凡帝后忌辰,用道、释作法事。十八年,增建道院,初本刘光世赐第,后以韩世忠第增筑之。天兴殿九楹,中殿七楹,后殿十有七楹,斋殿、进食殿皆备焉。

曲阜景灵宫由当时宰相王旦负责督建,《宋书·王旦传》:“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内臣周怀政偕行。”特遣通判大理评事麻其温、知兖州监宗御史王臻监修,“凡役工至三四万”,所建宫观1320间。所用石料,有郑淄的青石、衡州的碧石、莱州的白石等。雕琢黄帝的“玉石圣像”即用莱州白硝玉石,诏令内侍省内侍殿头杨怀德,入内侍省头供奉官卢道宗,入内侍东头供奉官郝昭信监制。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五月,寿丘景灵宫太极观建成。天禧元年(1017年),真宗特遣集贤殿大学士、宰相王旦,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充“奉上册宝使”,到曲阜奉安圣祖玉石像,上圣母懿号。来曲阜前,真宗特斋于长春殿,又于文德殿向圣母行酌献礼,拜授册宝于王旦,授仙衣于赵安仁,以升金辂。具卤簿,仪卫所过,禁屠宰。三月,王旦等到达寿丘景灵宫,行奉安圣祖黄帝玉石圣像典礼,又诣太极观上嫘祖懿号曰“圣祖母元天大圣后”。其繁荣景象,盛极一时。

然而,就在十几年后的宋仁宗天圣年间,景灵宫建筑群遭遇火灾,琼阁玉宇焚毁殆尽。不久,仁宗赵祯下诏重修。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夏六月,“诏郡县名犯先圣讳者悉改之”,曲阜“寿丘”即以避孔子名讳而改称“寿陵”。同时,道君皇帝赵佶对寿丘景灵宫进行了第二次大修,现在耸立于院中的“万人愁”等巨碑就是这次大修时的遗存。但这次大修还未最后完工,却在宣和末年爆发了金兵南侵的战争,致使工程半途而废。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孔子五十代孙孔摠任曲阜县令,重修被金兵战火毁坏的仙源县城,并修葺景灵宫太极观。蒙古铁骑虏掠曲阜,寿丘景灵宫太极观与阙里孔庙一样,难逃兵火荼毒。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孔子五十二代孙曲阜县尹孔之全与蒙古元帅岳某予以营修。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孔子五十五代孙曲阜县尹孔克钦聘请方士潘道瑾为景灵宫主持,同时筹集款银,对景灵宫进行重修。

根据《曲阜县志》引元代至正十年周伯琦《重修景灵宫记》石碑记载:

帝建宫祠轩辕曰圣祖,又建太极殿祠其配(应为母)曰圣母。越四年而宫成,总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宏壮丽无比,……琢玉石为像龛于中殿,以表尊严,岁时朝献如太庙仪,命学老氏者侍祠,而以大臣领之。大碑四通,谚云:“万人愁”者是也,其中二碑广二十三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三尺,阔半之,厚四尺,龟趺十有八尺。另二碑广二十有四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八尺,阔十有六尺,厚四尺,龟趺十有九尺,无文字,意者未成而金兵至也。陵曰寿陵。

曲阜景灵宫的规模要比当时的阙里孔庙大,整个景灵宫建筑群与曲阜县衙、县学整合为一体,大致占据了宋代仙源县城内东部一带。其布局为:前部东为县衙,西为县学;中部为景灵宫、太极观、四座大碑、东西配庑等;后部为叠石建筑——寿丘,寿丘后有亵丘,即少昊陵墓。宋代《鲁国之图》景灵宫示意图未标明少昊墓,《阙里志·古冢》记载:“少昊陵,在寿丘东北三十步,少昊葬于云阳。”

元代著名学者、河南廉访使杨奂《东游记》:

由曲阜而复东行一里,入景灵废宫,观寿陵,陵避讳而改也,东北至亵丘,少昊葬所。寿陵于宋时叠石而饰之也。前有白石像,为火爆裂。坛之石栏,穷工极巧,殆神鬼所刻也。

元代至正年间又曾经做过修缮,元代末年,曲阜景灵宫被废,改建仙源县城时,北城墙将景灵宫建筑群遗址割断,分割为城内和城外两大部分。

明洪武三年(1370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曲阜县将少昊陵画图上报,“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明史·礼志》)

清乾隆三年,修建少昊陵享殿、东西配庑、大门、牌坊等,因寿丘在少昊陵前仅仅三十步,没有足够的空间,故将享殿建在寿丘之前,寿丘就被并入少昊陵园内。至此以后,寿丘多被误以为少昊陵了,那1320余间殿堂的景灵宫,也就只能作为历史遗址成为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记忆符号了。

第四,黄帝“以云纪”辨

《帝王世纪》云:“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云阳。”诸多的文献资料表明,寿丘即是云阳,包括穷桑、空桑及前文所提大庭之库,其地望关系相当。均在泗水至曲阜的泗河沿岸。云阳与寿丘在现曲阜东北之石门山正前方的山前平台上。因山前之平台,所以古称云阳,又称平阳。颜师古注《帝王世纪》云:“云阳在曲阜,邑人谓今陵居一丘为云阳山。”这里所说的云阳山当为少昊陵院内叠石寿丘后边紧靠着的少昊陵墓,《阙里志》载寿丘东北三十步有亵丘,为少昊陵墓,此亵丘高不过数米,径不过30多米,且土中不石,纯属人为筑起的陵墓,不可称之为山。这就推翻了颜师古的云阳山一说。那么云阳一名的来由如何?从其地理位置上看,此地正北距石门山直线距离不足15公里,按传统称谓,当为石门山阳。石门山,古名玉山、玉泉山,“云”、“玉”音转,因此可证,石门山最早应称云山。有史可证:《史记·封禅书》引管仲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禅云云,正义:“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也。”“云云山在兖州博野县西南三十里也。”其所言方位恰好是石门山的位置。如此则云阳一名被释之——云云山之阳。清代孔尚任修《阙里志·古迹志》说得更为明确:“今少昊陵北有云云山,古无‘雲’字,‘雲’即‘云’也,盖古帝王封禅之所,少昊葬于雲阳,非云阳山,乃云云山之阳也。”又载“黄土崖在石门山下,古帝禅台也,土色如金,盖自远境运土筑成坛,今犹高三丈余”。石门山地处泰山向东南而西南又东南的转折犬牙凸显处,又南北二山对峙如石门,故曰石门,北山曰玉泉山,主峰曰胜涵,即云云山,南山古今山名均为黄山。石门山地理位置独特,每当春夏、秋冬交替季节,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其山间便集云如烟。历史上许多文人如李白、杜甫、颜光猷、孔尚任、张叔明等均游过此山。特别是张叔明、孔尚任都曾在山中隐居,孔尚任隐居处亦称孤云草堂。这些文人留下了许多与石门山有关的诗篇,如杜甫诗:“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时君疑是泛虚舟。”孔尚任诗:“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溪回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等等,还有许多有关石门山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也能反映出石门山集云的壮观场面。这就是石门山称为云山的原由。《左传·昭公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史记·五帝本纪》集解:“……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还有许多文献言黄帝与“云”有着密切的联系,且黄帝以云纪,又云云山前为黄山,有黄土崖即古禅台,由此将大庭、寿丘、云阳、云云山、黄山、穷桑、“景云之瑞”,“以云纪”等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一切绝不是偶然的,在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联系。古之祭天地于山上,泰山封禅则是最大的祭天仪式,“封”是祭天,报天之功;“禅”是祭地,报地之功。《史记·封禅书》正义说在泰山上祭天,在云云山或梁父山上祭地。因此可知,石门山当是古代“受命帝王”、“禅云云”即祭祀大地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