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零售”实践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杰夫新零售 2019-11-01

从实践发展来看,“新零售”的产生和发展是技术升级推动的结果,是时代变迁的要求,其产生原因和发展动力展现在多个方面。

从零售渠道来看。第一,实体零售存在诸多“痛点”,提供高质量零售服务的能力不足。中国30年间相继出现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零售业态,实体零售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零售设施总量不足与结构矛盾并存,如从购物中心的渗透率来看,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的购物中心数量为2.4个,而法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分别达到23.9个、12个、7.8个等。此外,中国零售业普遍采取的“柜台租赁+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 10 ]。第二,网络零售的“天花板”效应与自身缺陷效应并存。一方面,无论是从网络零售的增长速度,还是从企业的获客成本方面都反映出网络零售“流量红利”弱化乃至消失的趋势。从增长情况来看,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26.2%,较之2015年降低7.1个百分点,但其中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则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To Offline,O2O)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5%左右,2017年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增强又拉动网络零售同比增长至32.2%;从企业获客成本来看,公开资料显示,2015—2017年阿里和京东的平均获客成本分别为122元、361元、310元和134元、148元、225元,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阿里新增单个活跃用户的广告费用,已由2013年的55元上升至2016年的250元。另一方面,网络零售难以承载多元化的购物综合体验诉求的弊端开始显现。品质消费升级趋势下,购物逐渐由“功能性诉求”向“体验式需求”转变,同时凝结在购物过程的娱乐、社交等诉求也不断增强,由此不断凸显网络零售功能单一的弊端。

从零售变革的驱动力来看。第一,新消费时代到来,逆向驱动零售变革,为其带来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日益强烈,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6万元,恩格尔系数为29.33%,低于30%,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最富裕标准;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这一群体拥有不同于父辈的消费理念,他们的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需求明显。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增强,对零售效率、零售服务均提出变革要求,成为驱动“新零售”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新技术时代赋予零售变革技术支撑,为线上线下协同、实现全渠道整合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飞速发展,在零售业不断得到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下信息化、数据化改造成为可能,由此贯通全链路数据,实现零售的无缝化和精准化。

依托信息技术打通线上线下,依托消费诉求融合零售业态,对于提升零售效率,满足消费需求,凸显成本、效率、体验的零售本质具有明显优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新零售”业态线下店铺代表性企业(业态)坪效(单位为万元/平方米/年)如下:小米之家27、超级物种6、盒马鲜生6、永辉社区店2.69、永辉超市2.14等,较之于传统零售业态线下店铺,如百货1、购物中心0.6、奥特莱斯0.5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18 ]。英敏特亚太研究分析总监Matthew Crabbe认为,“新零售将线上C2C(消费者对消费者)、b2C(小商户对消费者)、B2C(企业对消费者)和线上外卖服务(OTS)结合在一起,未来五年内预计将占消费者支出总量的三分之一”[ 19 ]。“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是实践推动的结果,是零售模式创新和变革下催生的泛化概念。概念的形成和实践探索,又反哺了“新零售”的发展(如图1所示)[ 9 ]。“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诸多企业已围绕线上线下融合(O2O)展开实践探索。总体来看,O2O也是“新零售”的基础与核心,同时零售新物种如无人超市、盒马鲜生等也不断孵化,这些都为“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各类零售标杆企业纷纷加快布局“新零售”,如网络零售代表企业阿里、京东依托各种方式链通线下,实体零售企业代表永辉不断孵化新物种,O2O代表企业苏宁也加快布局“新零售”的步伐,社交电商的代表腾讯也企图依托社群流量优势打开“新零售”入口等,可见“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又反哺“新零售”的实践。同时,“新零售”具有泛化性,具有在零售行业延展的无限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不同分类(参见表3)。总体看来,基于不同的平台级“新零售”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组织模式,它不但在存量资源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增量资源也有无限可能性。“新零售”产业的巨大体量引来诸多入局者,泛化的“新零售”将成为零售业的基本态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中国“新零售”市场规模为389.4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

网络零售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特性,较之于其“新零售”的两种特性更为明显,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新零售”依赖大数据的开发应用,较大的规模和网络既增加数据的容量、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又为数据开发应用提供更多的场景和范围,提升数据价值。第二,“新零售”下,一方面,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仓配一体将取代网络快递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本地生活场景的店仓一体将成为常态,两个方面均使得末端的网络价值进一步凸显。也正因为“新零售”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特性,使得企业布局“新零售”展开争夺战中呈现出组团趋势。2016年底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行业进入“跑马圈地”时代,2018年展现出快速扩张和迭代趋势。与此同时,业界对“新零售”的认识和实践探索也逐渐趋于理性,现实中也基本形成了阿里苏宁系和京腾辉系两个主导联盟。阿里苏宁系以阿里为主导,苏宁为强有力的联合者,两个核心企业既进行战略合作、互促共赢,又展开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新物种的培育实践,呈现出竞合关系;京腾辉系以京东、腾讯、永辉为核心,京东作为线上优势企业、永辉作为线下优势企业,双方在进行战略合作、取长补短的同时,各自在“新零售”领域延展了一系列业务,腾讯作为具有社交流量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利用资本纽带链接京东和永辉的同时,也链接其他“新零售”创新企业。据品途集团智库发布的《2018中国新零售百强》,阿里、京东、苏宁列前3位,同时阿里苏宁系和京腾辉系的其他组员也有不俗的表现,前者如高鑫零售列第15位、居然之家列第16位,后者如永辉列第12位、沃尔玛列第24位等[ 20 ]。总体看来,阿里、京东对“新零售”的布局和业态孵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新零售”实践基本情况参见表。

对比“新零售”代表企业的实践,从业态来看,总体上“新零售”布局模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百货超市赋能与资源重构。大型超市、百货商城在傳统零售场景中占主导地位,也是实现消费者购物、娱乐、社交多维一体诉求的关键,是“新零售”无法逾越之地,这类业态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新零售”主导企业在布局和改造此类业态时大多采取了战略合作、资本纽带等方式,如阿里战略合作百联集团尝试全业态融合创新,收购银泰、大润发,入股苏宁、联华超市、新华都、三江购物等,对传统实体零售进行互联网化改造;京东战略合作永辉、沃尔玛等抢占以生鲜为核心的“新零售”入口等。第二,品牌商线上线下赋能开发。依托综合零售平台,借助数据赋能,与大品牌商展开合作,助力品牌的“新零售化”,在此方面阿里和京东均取得一定成效,如阿里的“天字号计划”,“新零售”赋能良品铺子等,京东“百亿赋能计划”,实施反向定制一系列策略等。第三,线下实体小店的赋能开发。实体小店容量巨大,是“新零售”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但产权分散、布局开阔,一方面对打通线上线下、链通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满足本地生活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因如此,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纷纷推出小店战略,如阿里利用“零售通”赋能小店,对小店进行智慧化升级和改造;京东“新通路”对标阿里“零售通”,打造创新型智慧门店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以社区生鲜市场为突破口升级社区生活服务等。第四,孵化新物种、构建新商业基础设施,打造便利生活的“新零售”样板。“新零售”具有明显的本地生活特征,便利性是核心要素之一,多业态的融合和“线上线下+即时物流”的便利体现出“新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以生鲜为突破口,“超市+餐饮”综合业态成为众多企业布局和争夺的焦点,在阿里盒马鲜生新物种孵化后,对标盒马鲜生的零售业态如永辉超级物种、苏宁苏鲜生、京东7FRESH等也加快布局。此外,淘咖啡、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一系列具有“新零售”基因的商业基础设施也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   

总体看来,在“新零售”实践的布局中,阿里巴巴始终起到引领作用,其布局战略思路具有明显的平台核心特征,京东、苏宁、永辉等企业在“新零售”实践布局中凸显自身特征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与阿里进行对标和学习模仿的特征。围绕“新零售”,阿里在打牢淘宝和天猫两个基座,依托阿里云、菜鸟、蚂蚁金服等新商业设施的基础上,拓展形成了八纵格局,包括品牌数字升级主阵地(天猫)、家电数码(战略合作苏宁)、服饰百货(银泰商业、百联集团等)、快消商超(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家居家装(居然之家等)、本地生活服务(饿了么、口碑等)、城市乡村双路通(农村淘宝)、社区小店升级(零售通、天猫小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