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的这首诗《泪》只有8句,却连用了6个典故,令人拍案叫绝

 qiangk4kzk8us4 2019-11-01

在古典诗词中,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加诗词的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出无限的内涵,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但在创作诗词中要运用好典故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仅要作者熟悉掌握大量典故,还要能够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史,典故运用最多,也最高妙的便数李商隐。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李商隐的一首诗《泪》,来见识一下古典诗词中对于典故的妙用。《泪》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大中二年(848年)冬,为李德裕遭贬所写。虽然这首诗只有8句,李商隐却在诗中连用了6个典故,且个个巧妙之极,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另外,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即全文无一“泪”字,却句句是泪。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顾名思义,李商隐这首诗的核心是“泪”,所以他在诗的前六句,便运用6个典故,讲述了历史上6大悲伤流泪之事,分别为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加上最后两句李商隐身世的血泪,便句句是泪了。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诗: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也就是第一个典故,“永巷长年怨绮罗”。它的意思是说,幽闭在永巷中失宠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根据《三辅黄图》记载:“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可见第一句写的是失宠之泪。

次句“离情终日思风波”,便是第二个典故。它的意思是说,在闺中独居的思妇因为思念游子,而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楚辞·九章·哀郢》中有:“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之句。可见第二句写的是忆远之泪。第三句“湘江竹上痕无限”,即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应该有无数。据《述异记》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此为感逝之泪。

第四句“岘首碑前洒几多”,意思是说,在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第四个典故,则出自于《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写的是怀德之泪。第五句“人去紫台秋入塞”,即昭君离开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第五个典故,我们应该都比较熟悉,便是昭君出塞的典故。此为悲秋之泪。

第六句“兵残楚帐夜闻歌”,意思是说,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第六个典故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这是伤败之泪。至此,李商隐连用了6个典故,讲述了历史上的6种泪。

最后两句“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则是李商隐自己的身世之泪。它的意思是说,当我清晨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的时候,才明白前面的泪,都不算什么。这是因为李商隐地位卑微,经常要送迎贵客,尤其是对令狐綯低声下气,还是被排斥,所以最后的泪,可以说是身世的血泪。

综观李商隐的这首诗,无疑它全文无一“泪”字,却句句是泪。并且,还巧妙地连用了6个典故,足见李商隐水平的高超。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一首感伤流泪的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