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是经济的根本,为何世界更偏爱金融?

 易页析 2019-11-01

制造业与金融业 来自新潮沉思录 00:00 05:15

大家好,今天是沉思录有声科普栏目《每日沉思》第四期。之前在飞剑客同学讲巴西去工业化历程和《美国工厂》的文章中都有读者提问,即,为什么大家要削尖脑袋往金融和IT业里钻,而机械、化工等却容易成为劝退学科?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是虚的,货币是虚的,文娱是虚的,而粮食是实的,药品是实的,大炮是实的,为何产业资本却常被金融资本摆弄?今天我们就聊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的内容由飞剑客同学提供,由热心读者长凝同学为大家播送,感谢收听。下面是文字版。

从当下一般行业角度来看,制造业需要投入机械设备、原材料等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每一个环节中的人才未必能分到最大蛋糕,换句话说,就是累死累活不挣钱。

而金融业一方面善用杠杆,比其他行业来钱快,一方面不需要太多机械设备的投入,其核心生产资料是人;另外,IT 等行业通过技术创新使得边际成本接近于 0,短时间内把大家的钱聚集起来,摊平运营和开发成本,而聚集的动力恰好是金融的扩张需要,这个时候,金融行业的利润率必然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从历史上看金融业逐渐取代制造业的过程,是二战以后美国进入产业扩张的阶段,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百废待新的世界市场滋养了美国制造业,如雪花般纷飞的订单和扩张的涓流效应让资本家与美国制造业工人阶级暂时缓和了矛盾,美国工人可以有很体面的收入,工会也有强势的议价权。经过二十年发展,制造业技术成熟,那么扩展起来是很快的。这样业内形成的竞争压力也跟着增大起来,生产商不断进入市场,降低了准垄断的程度,也降低了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制造业利润率的下滑。

制造业利润率的下降,势必导致资本要向制造业之外的领域转移,以谋求更高的利润,于是资本优先转移向金融以及新兴的IT产业。随着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全球信用货币时代的到来,有了美元作为输出世界的重要商品,金融资本将不再短缺,这也要求美国不断开放金融、外汇的管制,人才涌入金融行业,而制造业一看不挣钱了带着小姨子与500万个岗位逃出了美国。

全球化为金融和 IT 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行业薪资差距拉大,于是乎,有人住高楼,有人在吸尘,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逐渐扭曲了教育的塑造取向,出现种种劝退学科也不意外了。

二十世纪初,列宁通过产业资本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揭示出金融资本产生的必然性,而列宁时代的金融资本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主要的依托是民族国家,直到七十年代美元脱钩黄金,金融资本才逐步控制了全球产业链。

在苏联解体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英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压力下,相继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在IT技术的支撑下,金融资本实现了弗里德曼所说的 “电子游牧”,以云速度、电速度剪全球的羊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罗德里克在《贸易的真相》里,重提了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现象,过去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就业比重峰值在到达30%时,才开始下降,中国制造业就业比重在2012年进入峰值的19.2%,到了2017年中国制造业就业比重降为17.9%,由于全球贸易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和自动化生产普及率提高等等,这四年,大约302万就业岗位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来,流入研发、信息、金融服务等领域。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警惕制造业的流失。

以后沉思录日常推荐的书如果在当当网自营范围内,读者们都可以通过沉思录专属链接购买,时不时还有优惠券可以使用。当然,我们推荐的书的质量和风格肯定还是一如继往,请大家放心。

正好这两天是当当网20周年大庆,我们整理了一批之前推荐过的书给大家,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配合优惠券通过沉思录专属链接购买。包括今天文中提到的《贸易的真相》在内,书目有:

《失控》凯文·凯利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

《皇帝新脑》彭罗斯

《美国陷阱》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美国众神》尼尔·盖曼 

《苏联的心灵》赛亚·伯林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得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吴苑华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

《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詹金斯

《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尼克·史蒂文森

《贸易的真相:如何构建理性的世界经济》丹尼·罗德里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