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错误,我们也正在犯,必须要引起警惕

 守望者sw69f8on 2022-07-05 发布于北京

前几天看了中科院施一公院士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他在文章中说清华大学70%~80%的高考状元都选择了金融专业,他认为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

施一公院士

清华大学作为理工科学校,应该是培养科学家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但最后好多人都涌向了赚钱多多的金融领域。

不光金融学在清华大学是热门,经济管理学院在哪个大学都是热门,很多想当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的热血青年,到大学里面一看,从就业的角度,从赚钱的角度,从社会地位的角度等各个方面看,还是金融专业好。

什么是金融,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比如控制货币发行,发行国债等等都属于金融。

金融业实际上是其他衍生出来的行业,金融不能直接产生科技创新,不能直接促进社会进步,如果用大白话来说,金融业就是钱生钱的游戏。

金融业对于一个国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当高精尖人才都去从事赚钱的金融业,就显得不正常了,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正是英国美国所犯过的错误。

可以说,金融是来钱最快的行业,金融业赚钱的速度远非其他行业可以想象,就是互联网行业也不敢与其争锋。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经济上处于一家独大的位置,美国人利用金融手段,赚钱是轻松加愉快,令世界各国羡慕嫉妒恨。

然而金融业正在吞噬美国的创新力,吞噬美国的制造业,已直接撼动美国的根基。

因为过分发达的金融业,会极大地改变人才流向,改变投资结构,大部分的钱会流向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就是在企业内部也是一样,很多科技企业为了利润会专注金融而不是科技创新。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联想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为了赚钱放弃了科技创新而专注于金融。

联想集团刚开始确实是一家科技公司,然而公司领导层很快发现搞科技创新,不仅长时间看不到回馈,而且有极大的风险,与其把有限的资金放在科技创新上,不如放在金融业务上。

联想集团就这样由科技公司变成了金融公司,根据公开的资料,联想控股2019年的净利润为36.07亿元,金融服务占了20.76亿元,占比57.55%。2020年净利润为38.68亿元,金融服务占了18.74亿元,占比48.49%。

联想集团有5大业务板块,分别为IT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以及新材料。

为什么联想最后把资金投入到金融服务,根本的原因还是金融服务来钱既快又轻松。

所以教父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坚决不同意搞核心技术研发,其实联想的决定是正常的,作为企业来说,肯定是哪个赚钱搞哪个。

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金融不发达的时候搞实业,金融业发达的时候搞金融。

在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萌芽发展,大批的工厂诞生,但是这些实体产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扩大生产,无法升级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实体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

因为市场上钱不多,也没有多少金融公司,制造业的利润是最高的,英国海盗从海外抢来的大部分财富都流入了制造业,有效促进了制造业的繁荣。

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不仅投入成本大,而且收益周期长,管理也非常繁琐,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虽然说资本主义工厂是血淋淋的,但是很多血淋淋的工厂还赚不到钱。

随着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英国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直接催生了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一举成为世界霸主,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伦敦聚集了海量的财富,大量的金融公司诞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火车

英国的精英们很快发现,通过制造业赚钱太慢太辛苦,如果一个人创业办工厂,就需要别人投资,最后厂子赚钱了,利润大部分却给了投资者。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从事金融行业。

英国是现代工业的诞生地,诞生了很多科学家,比如牛顿、达尔文等,但是金融业直接改变了人才的流向,很多科技人才流向金融行业。

在英国金融界流行这样一句话:金融会让火箭科学家远离卫星行业,而那些梦想成为科学家的人,那些想把人类送上火星的人,如今都想着当基金经理赚钱。

金融业繁荣之前,高中生考大学首选理工科,尤其是工业制造,大量的精英人才流向制造业,而金融业繁荣之后,大量的精英人才流向了金融业,伦敦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伦敦经济学院也成为最热门的地方。

不仅如此,一些制造业的企业主赚钱以后,根本不想去扩大规模,改进生产,而是将整个企业打包卖出,然后一头扎入金融业,英国的金融霸权就这样扩张到全世界。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得了先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业为电气、内燃机为主,对更大规模资本集中和投入的需求相对更为迫切。

然而习惯用金融赚钱的英国资本家,不愿意将资本投入到工业生产中,而是投入到股票、债券等金融领域。

英国的制造业成本高,很多英国资本放弃在本国投资制造业,加大对德国、美国等制造业的投资。

也就是说,当时富可敌国的英国,资本家却未能像美国、德国那样心无旁骛地发展新工业,而是把过多资本投入金融和对外投资,导致投入制造业更新发展的资本相应减少。

英国最终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美国则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1947年,美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0%,在所有的国家中是最高的。

到1960年的时候,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为39.67%,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业贡献的,当时美国的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大到航空母舰,小到牙膏牙刷都可以生产。

二战时的美国飞机制造厂

制造业为美国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伴随的却是金融诅咒,也就是美国资本家不再专注制造业,而是注重金融业。

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节省成本,美国本土企业开始在亚洲地区大量投资,因为亚洲的人工成本低,房租便宜。

美国企业在国外建厂的方针大获成功,一时之间美国国内掀起一阵在国外建厂的热潮,美国几十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产业链几乎被搬空了。

美国国内只剩下发达的金融产业、互联网产业,以及利润率高的研发设计环节,而生产制造纷纷交给外国工厂,美国顺利实现了产业转移,当然也就是实现了产业空心化。

美国还有一些高端制造业,这些制造业太注重利润而忽视技术研发,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曾经是巨无霸的存在,但是为了追求利润,公司管理层一味注重公司市值,忽视技术革新进步,这直接导致波音客机坠机惨剧频发。

2018年与2019年,接连两次坠机事故将波音拉下神坛,波音飞机的销售额也大幅减少,2020年的亏损更是达到100多亿美元。

在中国三家航空公司一口气采购292架空客飞机后,美国波音公司只能幽幽地表示失望,并把责任归结为地缘政治方面的分歧,而根本的原因则是波音客机质量的下降,安全得不到保证。

波音公司的衰败仅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的缩影,但从中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美国制造业正在衰败中。

美国产业空心化,直接撼动了美国的根基,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经济大国中是最低的。

根据公开的数据,韩国的制造业产值为4220亿美元,占GDP的27.57%。德国的制造业产值为7599亿美元,占GDP的20.66%。日本制造业产值为10255亿美元,占GDP的21.05%。

美国制造业产值为22494亿美元,占GDP的11.6%。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并不是全球第一,而是全球第二。

中国制造业产值为35931亿美元,是美国的1.5倍以上,是全球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国家。占GDP的28.57%。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使得美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下降,2020年,美国GDP达到20.89万亿美元,经济仍是世界最强,但是GDP占全球的比重只有24.7%。

而在1960年,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例为39.67%,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15%。

但是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发达了,但是金融业也发达了,金融业正在排斥实体产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

山西曾经有一个首富叫李兆会,李兆会家族控制的海鑫集团,是山西地区体量最大的钢铁公司,在国内知名度极高。

钢铁产业是制造业的根本,李海仓担任海鑫集团掌门人时,非常注重产业的升级改造,赶上了中国基建建设的顺风车,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

然而好景不长,李海仓突然身亡后,只有22岁的儿子李兆会临危受命,接管了海鑫集团,留学澳大利亚的李兆会接手海鑫集团后,认为做实业来钱慢,而且非常辛苦,决定把集团发展的重点放在金融业务上。

刚开始海鑫集团的金融业务,依靠“钱生钱”的模式,发展比较顺利,只用几年时间,李兆会就以125亿身价登顶山西首富。

但是随着金融业务持续走低,李兆会投资接连遭遇失败,用来产业升级的钱大部分投在金融业务上,随着金融业务的失败,海鑫集团也烟消云散。

李兆会的婚礼

其实联想和海鑫都想由实业转变为金融业,只不过联想的转变相对成功一点,但失去实业支撑的金融服务又能走多远呢?

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当金融业过分发达,国家又不加以控制的话,制造业的没落是必然的。

金融行业是轻资产模式,产生不了多少就业,金融越发达,房价就越高,就越排斥制造业。如今的中国也是一样,金融业正在排斥制造业,中国的很多产业正在转移到东南亚。

第一波的制造业转移发生在2008年,很多工厂迁至东南亚,这一波在2014年左右达到高潮。

第一波的制造业转移主要发生在低端制造业上,以服装业、制鞋业等低附加值的行业为主,这些行业本身利润率低,对成本很敏感,因此最先开始了迁移。

第二波供应链转移以电子产业为主。三星、英特尔、LG等公司先后在越南投资工厂。以三星为例。2018年左右,三星开始将位于广东惠州的工厂迁至越南。

而中国本土也有一些电子产业转移到越南。

这种转移顺序和英国将产业转移到美国,美国将产业转移到中国的顺序是一样的。

当然,产业总是向低成本的地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但是必须要有所警惕,必须在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因为产业的转移容易,但是要回归制造业却非常难。即使是曾经的世界制造业强国美国也做不到。

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曹德旺,对美国去工业化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很有感触,而国内出现的一些迹象则让他担忧中国制造业重蹈覆辙。

曹德旺说,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了去工业化进程,到80年代达到了高峰,人们一股脑地去做虚拟经济。年轻人最想去的地方是华尔街和硅谷,现在工业企业里每个档次的管理干部都是缺乏的,福耀在美国的工厂缺几百号工人。

曹德旺在国内也看到了类似的现象,因而抨击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抬高了制造业的成本。

即便是家大业大的华为,任正非也吐槽深圳没有大块工业用地了,而且房租过高,他还直言: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福耀美国工厂

好在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所以中央再三强调: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