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 年前,一位“大王” 带领他的氏族在南阳……

 刘沟村图书馆 2019-11-01
“老家河南,根在南阳。”
当我们回首看一看南阳新石器时期的文明遗存,用这句话来概括南阳原史文明在华夏文明史的地位,应不为过!
50万年前,当南召猿人在这里生活并孕育出初步文明的时候,就注定了南阳这块土地将成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
5000年前,当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王”带领他的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踏下一个个文明起源的足迹时,就注定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升起……
解读南阳新石器文明,我们洞悉到的是从旧石器时代走向新石器时代,从文明之源到文明曙光,南阳一步步照耀华夏的历程,是从“南阳原史,文明之光”到“六通四辟,毓文致远”。
(宋镇豪语。“南阳原史,文明之光”:在人类源起之肇始阶段,南阳孕育出文明的种子,点亮华夏文明之路。“六通四辟,毓文致远”: 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孕育文化,传播天下。)
从文明之光到传播火种,南阳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前行,不断开启着人类历史的文明旅程。他们的足迹汇聚成一种历史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的进程、华夏文明的源起,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
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内部活力,使南阳成为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与引领者。
5000年后,大张庄遗址、黄山遗址、鸭河岩石文(岩画)、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竹园遗址、观岭遗址、茶庵遗址、杨营遗址、黄龙庙岗遗址、朱岗遗址、老坟岗遗址、杨岗遗址、上营遗址、马家营遗址、秧地遗址、沟湾遗址、下王岗遗址、下寨遗址、盆窑遗址、龙山岗遗址、马山根遗址、全岗聚落遗址、凤凰山遗址、西高营遗址、冢上寺遗址、毛堂遗址、湖阳遗址、闵岗遗址、陡坡嘴遗址等100多处新石器遗址,被考古工作者一一发现。
其中,八里岗遗址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关注,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轰动国内外。
2019年黄山遗址的重大发现,引来全国考古学、历史学的学部委员、考古学专家纷纷实地考察,感慨这处遗址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重大意义,有专家甚至大胆猜测这里是黄帝时期的一座“都城”,社旗县的毛堂遗址是黄山文明的“接官厅”,学部委员王巍挥笔题下“文明在宛”……
这些虽然只是南阳新石器时代的沧海一粟,但可以大胆断言的是,勃兴于南阳盆地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为中原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南阳文旅元年,当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王巍,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南阳这块土地时;当他们不约而同地、毫不吝啬心中的激情为南阳写下“文明在宛”“中华瑰宝,千年一遇”“南阳原史,文明之光”“六通四辟,毓文致远”“中国南阳,人文先声”时,他们以他们在中国史学界、考古学界的造诣和学术的判断力彰示了一个史实:南阳是“中国文明核心区”(宋镇豪2019年8月为南阳题)。
解读史前南阳密码,不仅仅是丰富南阳原史,同时也是揭秘“南阳·中国文明核心区”的文明曙光,让南阳、让世界了解南阳的原史,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最原始的证据,打开学术研究的南阳思想、南阳窗口。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眸,一起阅读“文明在宛”的南阳原史。

1

方城大张庄遗址 “毓文致远”的原始火种
大张庄遗址,位于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村与翟庄村之间,是一处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
这处遗址主要反映了仰韶文化的特征,但也含有不少裴李岗文化的因素,研究者认为可能是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大张庄遗址发掘于1980年,在众多出土的遗物中,有灰坑16个,以筒形居多,出土有石器、陶器等,其中,有石磨棒、罕见的锯齿石镰,陶器中发现有深腹罐、小口双耳壶,此外鼎、钵、盆、罐、杯等器物均为手制,有刻符、颜料的更为珍贵。
从所出遗物的共存关系看,器物群中早晚关系有继承性,也有发展,早晚关系明显。
因这些遗物分属不同时代,种类比较复杂,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纷纷撰文对其文化性质进行讨论,称其对探索豫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断代与传播及与豫中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等,具有重要史学价值。

2

南召竹园遗址,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钥匙”

竹园遗址位于南召县小店乡竹园村西侧,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

虽然未经发掘,但从采集的标本中发现,代表器型有鼎、罐、钵、盆、甑、尖底器、钫纶、精型麻具等,均为手制;纹饰有宽带纹、勾叶圆点纹、弦纹、指常纹、附加位纹等,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曾发现有裴李岗早期文化的遗存。

这处遗址与小空山旧石器文化遗址相距仅500米,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距3公里,三者近距离并存,具有十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解决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缺环问题。

3

南召观岭遗址,记录文明步伐的“史册”
观岭遗址,位于南召县崔庄乡鱼池村南观岭寨之上,是一处约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仰韶文化遗存。
观岭遗址为台状高地,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8米,大体可分为4层,内涵相当丰富,且各层的文化内涵各异,说明原始人类在此居住甚久,大约从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
在此先后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兽骨、烧骨、燧石、烧石等等,包含了旧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商周文化等不同时代的文化。
有的器物在南召包括杏花山猿人遗址在内的其它十几个遗址中尚未发现,这对于研究古人类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4

西峡老坟岗遗址,单体积石墓更新学术认知

老坟岗遗址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封湾村,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经多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基23座,墓葬20座,灰坑16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

老坟岗发现的10座积石墓均为小型单体积石墓,在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是继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之后的再次发现,可以看出老坟岗仰韶文化积石墓的时代应早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

在出土的遗物中,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生活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另外,采集的夹砂镂孔鼎足是一件重要器物,应是空裆陶鼎足的先型。

从出土的陶器来看,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老坟岗遗址发掘出土的房基,对研究仰韶文化的房屋结构、建筑技术及发展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它与黄山遗址房基有何关联,有待进一步考证。

5

淅川马山根遗址,聚落形态变迁“志书”
马山根遗址位于淅川县盛湾镇原马山根村,东依马山,西濒黄水河,北距丹江水库约1200米。
2013年,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3000余平方米,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新石器时期的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包括墓葬14座,灰坑125个,房基76处和墙基沟槽3条,并出土了大量陶片以及陶、石、骨角等小件标本200余件。
经初步判断马山根遗址新石器文化内涵与朱家台遗址、黄楝树遗址、下王岗遗址相近,年代大体处于仰韶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堪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形态变迁和文化交流的“志书”。

6

唐河湖阳遗址,文化交汇“毓文致远”
湖阳遗址位于唐河县湖阳镇湖阳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商周文化,跨度时间较长的早期遗址。因遗址的西南部有一水塘,雨后天晴时,塘中可见寥山倒影,俗称影坑,故该遗址又叫影坑遗址。
尽管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但现场断壁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遗迹、遗物都比较丰富。
采集文化遗物器型种类较多,陶器中有仰韶文化典型器物红顶钵、鼎、陶鬹、陶盉,屈家岭文化的镂空圈足豆、陶杯、陶纺轮,龙山文化的陶罐、鼎,二里头文化的陶刻槽盆、陶爵、鬹,商周时期的鬲、盆、罐等。另外,还有部分石器和骨器,石铲、石凿、石斧、骨锥等。
这处遗址是豫西南地区一处跨度时间较长、内涵丰富的重要遗址。湖阳遗址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遗物到二里头文化、商周遗物等均有大量发现,跨度数千年。
遗址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过渡区域,因此,该遗址对确定本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以及所涉及区域文化的分布、对外传播与交互影响等,都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7

桐柏闵岗遗址,淮河源史前生活标本
闵岗遗址位于桐柏县月河镇林庙村,是一处文化层堆积较厚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聚落遗址。文化层厚约1~3.5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出土的陶器有鼎、钵、杯、罐、纺轮等,石器有石斧、石镰、石凿、石铲、石镞等。
石器主要以磨制为主,陶器中有夹砂和泥质陶,泥质陶有红陶、灰陶、白陶、黑陶和蛋壳陶,它们表面打磨得比较光滑,尤其是黑、红、白蛋壳陶类,光亮如釉。这些器物分别具有仰韶、屈家岭和龙山等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特征。
闵岗遗址所处位置属淮河流域月河水系的二级流域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遗址兼受长江流域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它对研究古代淮河源头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石器时代南北交汇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继承、发展、演变等,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 ENJOY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