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位一体说”,探究老子的身世之谜

 凤凰山居士 2019-11-01

“三位一体说”,探究老子的身世之谜

德道经学堂

发布时间:18-08-1617:11优质原创作者

由于《史记》记载的模糊,先秦史料的缺乏,老子的身世成了千古之谜。

在《老子列传》中司马迁记载了三个人物,分别是老聃(李耳)、老莱子、太史儋。关于老子的生平,非常简略。个中原因与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李耳”之称在先秦典籍中是没有的,“老聃”之名多见。据一些历史学者研究,老子姓老名聃,就像孔丘、墨翟、庄周、孟轲等,尊称是姓氏后加子。那“李耳”之称是怎么来的呢?老子在兄弟排行中最小为“季”,名聃,所以称被称为季聃。在“罢黜百家”的历史背景下,司马迁崇儒,《史记》本身就属于儒家历史体系。为了贬斥道家,或经汉武帝授意,把季聃“掐头去尾”变成了“李耳”。后世不明就里,就流传开来了。

如果再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原因,就涉及到了春秋末期的“单氏取周”(又称“王子朝之乱”)。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孔子与其师老子站在了对立面,孔子当政的鲁国与晋国支持周敬王,老子支持被周景王遗诏传位的王子朝。结果前者获胜,所以孔子在与其弟子谈到老子时直呼老聃,没有尊敬之意。而后又有战国时期的儒道相争。两家的矛盾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孔子站在了贵族的立场上,是为官思想,背叛了老子道家的民本思想。

关于老莱子之称,如果据史料推理,应当是老聃在楚地隐居时改号“莱”,并在《黄帝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十五篇《德道经》的编著。因为王子朝是率部下携带王室典籍、礼器出奔楚国。而后老子又迁往家乡沛地,孔子在约五十七岁时寻访过老子。在孔子死后,老子曾到过鲁国教导过孔子的孙子子思。从典籍中老莱子与老聃的言辞、与孔子的交往分析,二者就是一人。

清康熙年间在今湖南株州发现了老莱子墓,很是可疑,史书未见记载,唐太宗、宋朝、明太祖都曾昭示天下找寻老莱子墓,数百年间未曾找到。这需要考古验证此墓的真伪,因为众所周知的老子墓在今陕西周至,且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了。

老子西行不是从周都洛邑出发,而是从沛地或鲁地出发,于梁地(开封附近)会杨朱,后至函谷关会尹喜。老子将十五篇的经文又分为上下篇,留书与尹喜。后才出关至秦地。老子在今陕西周至一带隐居教学。

约在去世前,老子去见秦献公,自称太史儋。这个时间当是在孔子死后105 年,而非司马迁记载的“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以年长孔子二十岁来算,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约去世于公元前369年(以《庄子养生主》索隐)。老子活了“二百余岁”是真实的。

由此看来,司马迁是将老子化身为三,混乱后人对道家的认知。其对孔子及其弟子记载得非常详细,老子寿命远长于孔子,却记载混乱简略。《老子列传》记载的三位老子,实为一人,“三位一体”合为老子本人。

(此文参考了《老子列传》《列子》《庄子》《孔子世家》《孔丛子》等史料,含据史实推理推测成分,有待详细史料或考古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