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运庆,日本佛像会是怎样?

 Michael430 2019-11-02

重返京都

      1193年,运庆得到“法桥”的僧位。这对于一名佛像雕刻师来说是至高的荣誉,获得僧位也令运庆更加自信地发挥他的创造力。

      1196年,奈良东大寺的佛像修理工作开始了,康庆与运庆父子二人一同建造大佛殿两侧侍像、四大天王像。可惜的是这些重要的作品现在都已消失,否则它们毫无疑问会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1197年,运庆为高野山一心院不动堂塑造「八大童子立像」。这组作品反映出了运庆壮年期成熟的制作风格。

八大童子立像中的两尊被毁后由他人重建,因此只有六尊为运庆所制。(图/高野山灵宝馆)

      通常不动明王与制吒伽童子、矜羯罗童子两童子出现,不动堂内的不动明王配有八大童子可谓阵容豪华,金刚界大日如来身边的四智佛与四波罗蜜菩萨就化身为八大童子,环绕着不动明王

惠光童子露出少年般的焦躁和惊讶的眼神。(图/高野山灵宝馆)

      巧妙地使用“玉眼”令这些少年散发着真实存在的生命感。与愿成就院的童子像看起来不太听话的表情相比,八大童子立像则是饱含理性与力量的表情。

八大童子身为国宝,通常仅展出两尊,八大童子集体展出的机会非常难得。(图/高野山灵宝馆)

      同年,运庆又为京都六波罗蜜寺塑造了「地藏菩萨坐像」。运庆对于写实主义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华丽的身姿上,而且还表现在衣服褶皱的差异上。

这尊地藏菩萨坐像使用一块木头雕刻而成,也就是与“寄木造”相对的“一木造”技法。(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富有流动感的衣纹是标准的运庆风格。地藏菩萨左手手拖宝珠,手下的衣袖有两层重叠却看起来自然流畅,而莲花台座上重叠的衣服达到三层,这简直是炫技般的存在

      1199年,运庆为枥木县光德寺塑造「大日如来坐像」。这是现存运庆制作的第三尊大日如来坐像。

左侧小臂抬高令整座佛像看起来平衡感更加均衡。(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枥木县光德寺的这尊佛像与真如苑真澄寺内的大日如来像非常接近,这尊大日如来坐像面容更加圆润,同时左手与小臂被提高了几厘米,身形也稍作挺拔。

      镰仓时代的造像内部被掏空,用以盛放佛教相关物品,所以造像的重量非常轻,以便于在火灾与地震中搬运。这尊大日如来坐像通过X照射后,发现这尊佛像内部藏有塔形木牌、水晶珠、水晶五轮塔形舍利容器。

      同是这一年,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源赖朝去世了。1201年,运庆与湛庆被委托在爱知县泷山寺塑造「圣观音菩萨立像」「梵天立像」「帝释天立像」。你没看错,就是下图中的这尊颜色格外艳丽的菩萨立像,没想到日本也出现了后期补色行为,也许因为地处偏僻的爱知县泷山寺,当时佛像的宗教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通过X光研究者确认这尊佛像内装有源赖朝的头牙与牙齿。(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从「圣观音菩萨立像」有弹性的肉身,随风飘动的衣服,可以看出运庆的雕刻技巧已经十分娴熟。


最后的绝唱

      通常去过奈良旅游的人,东大寺都是必去的景点。1203年,运庆与快庆、定觉、湛庆一起为东大寺南大门修建「金刚力士像」。这是凝聚了庆派四位高手而造就的杰作,堪称日本雕塑史上的奇观。

奈良东大寺南大门是日本最大的寺门,其造型仿造中国江南建筑的形式,两尊雕像藏于门内。(摄影/白怡然)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佛师呢?因为这两尊造像高达8.4米,重达4吨,构件数量高达6000件

      最终,在这四位优秀的佛师手下,仅花费了69天时间便完成了阿哞两尊超级木造像,这期间还包括涂漆与上色的工序(如今雕像上仍有部分色彩残留)。左边的阿形金刚在记录中为运庆与快庆同作,但实际上承担大部分工作的是快庆,很多研究者认为运庆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两位力士手中都拿着“金刚杵”,这是让敌人逃散的武器。(图/美术院)

      在梵文上,开口第一说出的声音是“阿”,关口最后出来的声音是“吽”,因此“阿吽”意味着宇宙的开始和最后。阿吽金刚力士像在日本被称为「仁王像」,中国民间信仰所谓的“哼哈二将”也正是这两位。

      「金刚力士像」的结构复杂之极,四位佛师也将寄木造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当然这项技术基于中国斗拱技术,但造像仍然使用大量的钉子来固定木头。


吽形金刚力士像的头部构造分解图。(图/美术院)

      为东大寺完成这两尊力士像后,运庆又完成了东大寺俊乘堂的「重源上人坐像」。这尊坐像被很多日本学者推测为运庆的作品,其中水野敬三郎认为该坐像“恰如其分地抓住了老躯的动感,诸如驼背,把弄念珠的手势被精准无疑地置换成雕刻上的量感,衣褶雕刻手法与「无著菩萨立像」「世亲菩萨立像」类似,制作者当为运庆。

重源曾前后三次前往中国(南宋)访问,学习佛法和建筑技术。(摄影:佐々木香輔)

      1212年,晚年的运庆指导源庆、静庆、运觉、湛庆等共同建造兴福寺北圆堂「弥勒如来坐像」「无著菩萨立像」「世亲菩萨立像」。这两尊佛像也成为运庆时代的缩影,运庆不仅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庆派佛师

      无著和世亲是4-5世纪在印度推行唯识派思想的一对兄弟学僧,因此,元兴寺与兴福寺都以法相宗理论为基础。我国著名的玄奘法师正是法相宗的创始人。

哥哥无著(右)以老人的面孔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弟弟世亲(左)以壮年的面孔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摄影/六田知弘)

      在运庆指导下,威严庄重的高僧形象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这不仅是日本雕刻史上无与伦比的佳作,也是镰仓写实雕刻的典型力作。

      「无著菩萨立像」等身大小,身体重心在左脚,面部稍右转,神情坚毅中透露智慧,庄重中带着温和,与其说是理想化的代表,倒不如说是真实人物的写照,运庆极可能以某位熟知的日本佛僧为模特,才能如此逼真地刻画其身姿容貌。

衣服上的色彩依稀可见。(摄影/六田知弘)

      「无著菩萨立像」采用了“两脚歇站法”,他的站姿不像8世纪的雕像有随时准备行动之感觉,反而是稳定、均衡又放松的,宋代的写实主义在此以含蓄的生命张力呈现出来,也正标示出早期镰仓的独特风格

      1216年,受源实朝乳母·大光局之委托,建造神奈川光明院「大日如来」「爱染明王」「大成德明王型像」。如今仅有「大成德明王型像」被保存下来一部分,这也成为佛师运庆存世的最后一件作品

虽然大成德明王型像仅高21.3厘米,但抑扬顿挫的身材体现了运庆的特征。(图/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

      1219年,运庆还曾为镰仓胜长寺建造了五尊佛像,但都没有保存至今。

      1223年12月11日,运庆去世。

      此后,运庆的六个儿子全部成为佛师。镰仓时代后期,由于停止大规模的建造寺庙,造佛的需求也大大减少,佛像雕刻艺术再也没有诞生超越于此前的优秀作品,而且逐渐走向式微。

      镰仓前期的佛像多受中国宋代美术风格的影响,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在精神上都有体现。无论是真实度,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度,运庆都做到了极致。

      纵观运庆一生,坚持创新与写实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之路。没有运庆的出现,日本佛像将不会与中国佛像样式产生明显的差别,也不会诞生数量如此庞大的佛像文物群。正是因为运庆所创造的写实主义手法,缩短了佛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极大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