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五苓散是中药方剂中著名的利水方,利水,就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应该是让身体里的水湿方便排出的,这种方子,怎么能治口干?今天,就有人替我们向开方大夫问出了这个疑惑。 邓:这个患者口干,脸干疼,重度痤疮、红肿化脓结节满布,为啥你用五苓散? 文:脉象支持,舌头也支持我这样用。最后效果也很好。 邓:但是患者口干、脸干燥起皮,这些用利水的五苓散不会让他更干燥吗?需不需要加点滋阴的? 文:你当是买菜讨价还价吗?有点干了,我又要用五苓散,又怕五苓散利水增加干燥,再加点补阴的,我有病啊?!临证就是见招拆招,哪有这么中和一下那么迁就一下的? 想让你开的每个方子都没有偏性,热了加点寒的制约一下,滋补药加点化湿的佐助一下。有些情况这样微调是可以的,但还是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再者说了,哪个告诉你五苓散是利水剂?如果五苓散就是定义为利水剂,那以后科室的速尿都换成五苓散算了。 邓:那五苓散是个什么方子? 文:五苓散就是一个治疗阳分伏阴的方剂,除此之外的解释都是在阳分伏阴基础上来讲的,所谓水湿阻脾阳啊,太阳经气不利啊,膀胱蓄水啊等等,这些都是依据阳分伏阴的根本病机来说的。 所以满足阳分伏阴的这个大病机,细化到主诉药证,不管你是水少了还是水多了,五苓散照样用。 邓:淡渗利湿这个东西就不成立了吗? 文:为什么不成立呢?也不矛盾啊。 淡渗能够利湿,但是前提是有余湿需要利,邪正标准是符合药证的,所以有些经气不利、膀胱蓄水的癃闭,五苓散吃了小便就多,有些尿崩证用五苓散反而小便量变少。 临证中开五苓散,有的人开始几天尿多,吃到后面再也没有那种利尿的感觉了,那是因为前面的前提与标准已经变了。在一个标准体质下,吃淡渗药还可以缓中生津。 所以,《神农本草经》里面茯苓、泽泻这些都是“久服轻身”的,现实中茯苓、猪苓、白术也算药食同源的,尤其是中精不足者,吃这些还可以生化精气,降浊阴。 这个就是六机,以邪正为纲,升降为纬,阴分阳分为参,再提取四诊信息,在杂病治疗中更为精准而客观。 ……以下是广告时间……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