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词第一,余词尽废?

 E博世界 2019-11-0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名句。

这首词是苏轼在东山密州为官时而写下的,当是苏轼在密州,曾一度提出来,要调任到弟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可是在密州,这一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

公元1076年,这一年正好是丙辰年,中秋节苏轼高高兴兴喝酒,一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后,想起中秋夜那一轮明月,想起弟弟远在他乡,和自己天各一方,不禁心潮起伏,这下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

其实这首词,就是作者中秋望月,触景生情,思念胞弟苏辙而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弟弟的无限思念。但是作者运用了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远在千里之外,天空孤高旷远的境界和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对亲人的手足情深,也含蓄表达了对于不幸离别的人们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作者笔锋一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来衬托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分别而感到忧愁呢?

词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本是美好的象征,但是词里是指明月。也就是说,我们兄弟虽然天各一方,也许我弟弟和我在同时赏这同一轮明月,这个月亮让我们彼此联系起来了,打通了我们空间阻隔,其实我们如同一块相处一样。体现了词人一种精神境界如此丰富和博大。

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是宋词里重要发表做之一。从艺术成就来看,构思奇妙,写作路径独特,极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极度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语言,至今给世人极高的精神享受和美学。

所以说,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宋词里面写中秋的最好的,超越了所有该题材的作品,没有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