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中国古玉的魅力

 自华居 2019-11-03

千百年来,中国玉器与中国文化同时发展,
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发扬传统的同时,
深入研究,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
据考古学家研究指出,我国在商朝时代,已将玉琢磨成各种器具,其中包括适用的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祭祀与宗教上的用品。

红山文化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
在商朝以前,虽然也有玉器具,但在雕刻切磨技术方面,都是自商代起才大有进步,这时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雕刻技术已进入新境界,技巧高妙的玉工,配合阴文阳文线条的应用,雕琢出无数难以比拟的旷世奇珍。

西汉 出廓璜形玉佩,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自古以来,玉的种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名称,现将清代以前的玉器都归纳为古玉,而不仅仅指汉代以前的古玉,根据其用途将古玉分为礼仪玉器、随葬玉器、装饰玉器三大部分:

看点

01

礼仪玉器

所谓礼仪玉器,顾名思义,是指古人在祭祀、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常简称“礼器”或“礼玉”,一般主要指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
一、璧:一种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也有不是正圆而呈扁圆形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是为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
璧虽是古代的主要礼品之一,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能作装饰之用,或佩饰在身,或悬挂在墙,也作馈赠用品或随葬用品使用,玉环、玉瑗也属于璧类玉器是一种特型璧。

商周 有领玉璧,三星堆博物馆藏

汉代螭龙纹出廓璧
二、琮:是一种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有的器型高大、有的比较矮小。琮,在新石器时代非常流行,到了殷代也常出现,汉代已很少见。既是礼器,也有作葬器使用。

良渚文化兽面玉琮,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 玉琮
三、圭:是一种下端平直,上端尖锐或平整的长方形玉片,上端是平头与石斧之形相近,称“平首圭”。
上端尖锐呈三角形的叫“尖首圭”。
在古代,圭作为礼器,一方面是天子和大臣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朝会典礼时的必带之物。

陶寺文化 玉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西汉玉圭  延陵神道遗址出土(同样是玉圭,用料亦有差异)
四、璋:把圭的上端斜着削去一道斜边,剩下的便是璋的形状,所以《说文解字》称:“半圭为璋”,故有“半圭曰璋”之说。

夏代玉璋,上海博物馆藏

商代牙璋,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

五、琥:一种刻有虎纹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与六器中的其他五种礼玉相比,“琥”是最写实的,其他玉器则都是抽象化的几何图形,唯独“琥”即使图案化了,仍然看得出虎的造型。

商 青玉琥佩,长5.2厘米
六、璜:一种弧形的玉器。
一般认为半璧为“璜”,但大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少数接近二分之一。
璜虽为弧形,也呈现多种形制,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等。一般说来,大型璜作礼仪玉,中小型璜为佩玉。

西汉璜形玉佩,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看点

02

随葬玉器

随葬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随葬玉用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葬在墓中的玉器。它们主要有玉衣、玉塞、唅玉、握玉等,大多是造型简单,光素无纹的玉器。
㈠玉衣: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体之用。
按部位一般为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6个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加金、银、铜丝镂织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份的高下不同。
皇帝才能使用金镂,故有“金镂玉衣”之说。

汉代金缕玉衣

㈡玉塞:即所谓“九窍玉”,填塞或遮盖在死者身上九窍的9件玉器。古人有一种信念:“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这九件玉塞分别为眼盖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门塞1件、生殖器塞1件。

西汉 玉肛塞(火山刘和墓出土)


㈢唅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其形状无定制,但用的最多的是蝉形玉,故又称“玉蝉”,有复活、新生之意,在造型上,蝉与舌的形状相近。

汉代玉蝉形佩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㈣握玉:死者握在手中的玉器。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手而去”。有握无孔的璜形玉器,更多的是“玉豚”即玉猪,祈祷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富足之意。
玉豚的造型大多很简单,一块方柱状的玉,上面的一边稍浑圆,作为豚的背部,下面仍为平直状,作为豚的腹部一端较尖是头,身上有几条凹线纹,显示出豚的眼、耳、口、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风格。

汉 玉握猪,上海博物馆藏

看点

03

装饰玉器

凡是用于装饰的玉器,即指随身佩带的玉,也指陈放在室内架上的玉,其中也包括各种不是供实用,而用于装饰的器具玉。
㈠佩饰玉
指戴在人头、颈间、腰间、胸部、手臂的佩饰。
即有片状的也有立体圆雕造型的。
随身佩带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玉珠、玉管、玉坠、玉笄等多有出土,殷商时代佩玉也常常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东周战国时代,出现了由多组玉器组成的“组佩”,即由不同的佩玉和璜、璧等串连组成。

战国 玉龙佩
佩在腰间,行走时玉佩相击有节,以节行止。
另外还有多种耳饰、胸饰、腰饰、项链、颈链、手镯、戒指、玉梳等等。
其中腰饰的造型最为丰富,有各系璧和各种形状的玉佩服、带钩、刚卯、翁仲、玉人、玉龙、玉凤、各种吉祥动物等。
腰饰器和胸饰器有时并无严格的界限,都是可以随身佩带的玉饰。

战国龙虎形佩,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组佩饰,上海震旦博物馆 
㈡陈设玉
指形体较大,适合陈设于屋内架上的玉器,常见的品种造型有:
1、玉山子:
即用玉雕成的山水、树木、人物,因其外形体呈山形,故称“山子”。
像清宫 廷内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公分,重5300公斤,堪称是我国古代玉山之最。
小型的玉山也很玲珑可爱,如清代的翠玉松鹤山子,高仅11公分。大多以文人雅士、自然山水为题材。

 清乾隆,兰亭雅集玉山子,长290.3厘米,宽97.47厘米,高57.15厘米

“大禹治水”玉山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雕成
2、玉插屏、挂屏:
只是嵌镶陈设的方式不同,其形制基本是一样的,造型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的,上面多雕山水花鸟之类图案,配以紫檀木柜、装饰效果极佳。

 东汉 玉座屏,通高16.9、长15.6、宽6.5厘米 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翠玉雕山水图插屛,宽21.2厘米
3、玉花插、玉如意:
都是用于装饰而非实用的玉器。花插的主体可以雕成各种造型,如鳌鱼花插、荷叶花插等,不一定真要插花,只单独放在架上也非常好看。
玉如意是由古代搔痒用的爪杖演变而来,但用玉制成的尤其受人珍爱,用于陈设把玩。

清代 青玉玉兰花形花插、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

清代玉如意
4、玉蔬果:
用玉做出仿蔬菜水果的形状,以为陈设,如著名的“翡翠白菜”,自然逼真,人见人爱。

清代翠玉白菜  长18.7 cm,厚5.07 cm,宽9.1 cm

清代玉佛手瓜
㈢器具玉
器具玉其实也多是一种陈设玉,只是它们的器形大都为用具,但不是实用具。除各式兵器(玉戈、斧、钺、矛、发民、匕首)、乐器(玉罄)外,大多为有膛肚的器皿。
如文房用具、玉笔架、玉镇纸、玉笔筒、玉水盂、玉笔洗,佛前焚香的玉炉、薰炉,日常家居用的玉碗、玉杯、玉壶、玉盘、玉制鼻烟壶等,都是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八角形等几何形体的器皿,也有仿青铜器造型的,其形制非常丰富。
由于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玉饰品,并提倡博古传今,使清代的玉器皿的品种、数量达到了鼎盛时期。

清初 青玉雕赶珠云龙纹洗,长19厘米

明代 玉方笔筒

明代玉执壶,定陵万历墓出土

清 嵌玉花八角形盒

清代 缠枝花卉纹盖炉

民国 翡翠雕龙纹手炉
纵观当今的玉雕作品无论从题材、纹饰、造型等方面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的。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玉器的特殊魅力,体现在纷繁的造型上,体现在特殊的用途上,体现在精湛的琢磨工艺上,体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上。

清代 御制和阗碧玉仿古六兽耳衔环洗
所以现今的玉雕事业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无论在题材、品种、技法、造型上都会创造出新的特色来,它将日益丰富多采,与人类的文明同在,与时代精神共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