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悦 单位:立德社工事务所副主任 简介:任悦 女 中共党员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系毕业,2014年进入立德团队做社区发展工作。现带领30多人的治理团队为11个街道提供社区治理服务。 投稿内容:专业服务中的反思、创新、感悟等。200-2000字 邮箱:sgsixiangjia@qq.com 稿费:200字10元(按登载文字),登载起1月内浏览量达到3000人的,另发200元红包。 更请关注创新案例征集 在我看来,一个项目最重要的就是项目设计。盖楼时,我们需要设计图纸;上学时,我们需要课程表;点餐时,我们需要菜单。生活中看似很简单的操作,实际上都是由设计和安排在中间的。就项目而言,一个好的项目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项目的基石甚至灵魂。 我认为,目前不少社工机构的项目设计都存在着这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项目设计不符合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项目前期在开展调研的时候没有做透,使得项目设计偏离了居民的实际需求,这种情况会造成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推进困难,同时不利于社工和居民关系的建立; 第二、项目活动设计不新颖无亮点。近几年社会组织较多,一个社区内有三五个社会组织并不罕见,这就要在项目设计必须有亮点,否则会造成服务对象在参与的过程中缺乏兴趣; 第三、项目设计专业性不足。社工机构的项目设计应该不同于社区、企业、志愿者的服务设计,社工专业性在项目设计的中能否清晰地体现,也是项目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四、项目过于理想不具有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一味的理论、理想化,往往会造成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不接地气,过空; 第五、社工定位不清晰,项目设计过程中社工到底是做什么的?社区是什么的?专家是做什么的?表达不清晰,使得项目脱离主旨。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现在政府也对社会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需求精准。在立项的评审过程中,专家会经常问到我们:你们的项目是为什么做啊?你们项目有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啊?你们项目有开展前期对接吗?这些问题都是要考察项目设计的需求是否精准匹配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2.设计专业。我们和社区活动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有遇见过,这就是在探寻我们的专业性,也是影响项目设计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 3.书写规范。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大家却常常不注意。还是不时出现错别字、段落不分、语句不顺、缺少主语等情况; 4.可视化有亮点。政府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也是需要给出相应的答卷证明工作成效的,这里也就是我们的工作亮点和工作可视化的体现; 5.项目内在逻辑性清晰。单纯的活动拼凑项目,已经逐步被隔离在了政购项目之外,所以项目设计的内在主线清晰,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已经是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了。 从这些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资助方对社会组织的项目要求之高,所以如何更好地设计我们的项目就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项目申报和操作经验,总结反思了以下几点,当然还有很多不是很全面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项目设计应该来自于什么? 我相信大家都很明确项目设计是应该来自于服务对象的,可是很多时候为什么你的项目设计是符合居民需求的但是并没有被得到认同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你没有符合政府的需求,所以说我们的项目设计应该是满足政府和居民的双重需求的,同时这个需求一定要是深层次的需求。 我给大家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居民队伍的培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服务对象提出我需要服装、道具之类的需求,如果单纯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就应该提供服装、道具。可是如果你将需求点落在物资需求上时,你的项目设计就会遇到专家老师问你:“如果只是给东西要你社工做什么。” 这说明我们不能这么来思考设计,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站位和角度来设计,如从协助居民队伍转型的角度来。这样做专家通过了,到项目执行人员那里又出问题了,他们认为这个项目设计和居民的需求不对应,觉得不合理、太理想化了。 难道是我们的项目设计有问题的吗?我的回答是:不。 问题出在了我们的需求挖掘不深入上,居民想要服装是希望队伍可以发展得更好,政府希望居民队伍转型也是希望居民队伍发展得更好,所以从深层次的需求是一致的,只是选择的不同的路径而已。 我们在项目设计的时候,尊重的并不是哪一方的路径,而是遵循正确的、有可持续性的路径,所以说我们项目设计所满足的需求,实际上它是要有综合性、平衡性、长远性的发展目标作为指引的。 那么围绕几方的需求进行项目设计最为关键的又是什么呢?我给出的答案是最大公约数。 在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双方有退有进,这样形成的共识就是我们项目设计的主线。那么这个最大公约数怎么得到呢,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沟通,步骤是就是先单独沟通找到彼此的突破口,再共同沟通,找到彼此的合作方式,这样在项目方案的设计时往往能够考虑的相对全面一些。 那么,问题又来了,目前留给项目设计的时间比较短,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准备呢。这就是功夫在平时,需要大家学会“日常观察”和“举一反十”了。日常观察往往是针对熟悉的社区而言的,“举一反十”就是不熟悉的社区而言的,面对这类不熟悉的我们要充分应用“分类分层调研”的方法开展需求的挖掘,同时借助网络的强大补充信息的完整性。 来自于什么我们知道了,那么我们的项目设计到底应该怎么设计呢,在这里我总结了“六个评估、五个方法、四个原则”。 首先在项目设计前我们要注意六个评估: 1.资源评估:这里的资源评估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评估本机构的现有的资源,包括企业、媒体、专家、物力、人力等等,另一个是评估项目设计中落地方的资源,同样包括人、事、物以及关系等,准确的资源评估有利于提高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对打造项目亮点也有用积极作用; 2.能力评估:这里的能力评估主要是指项目社工的能力评估,这个评估更有利于我们项目设计的效果达成,也更多的考虑项目设计的可操作性;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项目设计很重要的部分,趋于充分的风险评估更有利于避免突发情况造成的处理不当; 4.实操评估:邀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居干或者社区书记主任开展实操评估,对于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5.亮点评估:对项目整体设计进行评估,寻找项目亮点进行深入挖掘; 6.逻辑评估:对项目整体执行的思维逻辑性进行提炼和总结,寻找项目中的内在逻辑是否合理。 同时在项目设计中我们要善用五个方法: 1.头脑风暴法:如果时间允许,应寻找不同人群进行头脑风暴,对项目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分析,构建项目轮廓,挖掘项目亮点; 2.问题描述法:善于描述不同的问题,将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待解决性进行强调,同时阐述问题的普遍性; 3.逻辑构图法: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提炼关键词,构建项目整体思维逻辑图,将项目整体化,寻找其中的漏洞和衔接不紧密的地方; 4.效果描述法:对项目中的活动效果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寻找项目亮点,确认项目思路; 5.学习借鉴法:寻找相关的项目设计进行学习,对框架和问题进行罗列,为自己的项目设计提供基础。 在项目设计后我们又要坚持四个原则: 1.可行性原则:项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真正的指导项目社工开展相应的工作; 2.专业性原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项目社工往往会忘记项目本身的专业性,所以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专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时刻的突显和提醒我们社工自己的专业性; 3.规范性原则:项目设计是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所以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保障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对较好的; 4.创新性原则:项目设计想要一鸣惊人就一定要有他的创新性,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别细节的设计和创新。 当然不是做到了“六个评估、五个方法、四个原则”我们的项目设计就没有问题了,但是我觉得问题会大大减少。总的来说,项目设计是项目开展和项目执行的基础,也是我们所有社工的必经之课,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我相信关于这个议题的讨论应该是刚刚开始。 思,增智慧 享,聚能量 社工思享家 中国社工智慧的 创享平台 社工思享家,是一个鼓励反思、分享反思,推动社工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知识服务型项目。微信小程序:社工思享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