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军的坦克部队“车营”, 到底取得了多大战果?

 卫生组的义工10 2019-11-03

明军车营的编制

先看一下车营的编制,以后期孙承宗和戚继光的车营编制为例:

车营共分为五级编制,营分别是营-冲-衡-乘-车,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每营合计有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对比一下二战初期德军坦克营的坦克数量是满编各类坦克102辆,虽然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就当从数字上感受一下吧。

车营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的编制与车营编制结构类似,可见,在明朝后期,车营已成为军队中重要的作战力量。

上篇文章提到了许多明军将领对战车的设计思路与战术理念,也有零星的实验与作战,然而车营真正成为体系归入建制,则是从嘉靖年间的山西三边总制曾铣开始的。

嘉靖二十五年时(1546年),曾铣时任山西三边总制,当时明军收缩防线,河套地区已成为蒙古牧场,蒙古部落久居于此,被称为“套虏”,为了复套,曾铣提出以决战的方式一劳永逸解除套患,并据此设计出了著名的《曾铣拟逐套虏阵图》,此图即成为后世车营建制形成体系的蓝本和里程碑。

曾铣

曾铣的这套阵图,共有八副,从立营到收兵无所不包,描述得非常详尽,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从曾铣开始,配备火器的战车正式被纳入军队编制,随后又被后继的将领加以改进,又过了十多年到了嘉靖三十七年,史书记载:遂置兵车营,京营有兵车,自此始也。车营的称呼正式出现。

明军战车在战场上的表现

战车比车营用于实战要早得多,但由于不成系统,基本上没有关于战车单独战果的记载。直到车营正式成为编制,史料中才出现相关战绩的内容。

嘉靖二十五年,名将俞大猷的大同车营部队,包括战车百余辆,步骑五千余人,于安根堡与数万蒙古军交战,明军大胜,追逐蒙军数百里。

这是车营首次在大规模战役中担当主力并取胜的记载,此后,朝廷开始重视车营部队,并下令九边和京营配置车营。

到了戚继光时代,车营在他手里达到了巅峰,戚继光成为车营战法的集大成者并取得了辉煌战绩。

万历元年,蒙古骑兵入寇,当时在蓟州主持防务的正是戚继光,在他的应对下,蓟镇车营大显神威,连败蒙古军,连酋长董狐狸也被生擒。

万历三年,朵颜卫部蒙古再次入侵,戚继光率军出塞一百五十余里追击,再次生擒其首领长秃。

凭借连续的胜利,戚继光更有了底气,又组建了多个车营,共有战车达1239辆。

在随后的万历三大征中,车营部队也作为主力出战,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上,都有亮眼的表现。

可惜的是,由于朝代的更替,明军的很多战斗记录都被销毁或篡改了,相关战斗细节不详。

影视剧中的戚继光形象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以为随着朝廷的重视,车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小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车营在俞大猷和戚继光手中已达巅峰,战果仅此而已,随着戚继光去世,车营之后的战绩只能用“乏善可陈”四个字来概括。

俺答封贡之后,蒙古逐渐沉寂下来,到了戚继光去世,并无能继承他理念的将领出现,车营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十七世纪,明朝的主要对手已经变成了崛起的女真,萨尔浒之战时候,明廷还是比较重视车营,出兵前也强调,打仗需以车营进行配合,可立于不败之地。

但说是一回事,实际作战是另一回事。

明军将领对车营的使用已经南辕北辙,加上车营本身没有什么发展、车载火器逐渐落后和明军战斗力的衰退,还有就是女真的战斗力非蒙古人可比,车营的作用与戚继光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

战车被当做后卫和辎重运输任务来使用,这无疑将战车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加上明军士兵经常和后续的车营步骑部队脱节,在萨尔浒战役中,这种没有协同的作战方式为明军带来了恶果。

明朝落幕了,车营也随之消亡,随之而来的是清朝的铁幕统治,中国同西方的差距,被越拉越大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