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王屋山登跑人 2019-11-03

接上期《从唐代谏议大夫杜亚出使魏州说明为什么对宦官理解不要简单化?》或者《从唐代杜亚出使藩镇魏博,看对宦官专权理解不能简单化》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目录:

一、田承嗣再寻突破口

二、大历十一年朝廷的困难在吐蕃

三、河阳奇怪的两次兵变

四、河阳在哪里

五、河阳三城,百战之地

六、河阳地理,天下关键

七、舍洛阳而守河阳

八、天下腰膂、南北噤喉

九、四大重要粮仓所在

十、魏博西南极点

——————————————正文——————————————————————

一、田承嗣再寻突破口

大历十年,唐王朝九路大军围剿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勉强没有丢面子,并未大胜。田承嗣自己倒是吃亏不少,丢失了钱财和土地都给了他的那伙子藩镇老兄弟了。也算是废水没有流到别人家而已。送给李唐的那个瀛洲,完全是一口空气。

这对于极为狡猾的田承嗣来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但是我想,如果从根本推测,应该是内部的发展和需求,迫使田承嗣必须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化解,比如获取新的土地和有利的城池、地盘等等。因此,中唐代宗这一时期不停的战争,也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发展的表现。地方藩镇在经济上取得了优势,自然是要扩张的。

北方损失惨重,西方也不行,突破不了滏口陉,就不能将势力伸到山西去。东方是李正已的地盘,所以,现在田承嗣只有南方可以发展了。

南方可以发展,这点在前面李忠臣带领的四路节度使没有攻克卫州就可以证明,朝廷为主的军队没有太大的战斗力。

向南方发展在军事上也是可行的。

二、大历十一年朝廷的困难在吐蕃

从朝廷处境看,其实很是艰难。在关中地区,要同时防范西部的吐蕃和西北的回纥人:

大历十一年,公元七七六年,正月:

辛亥,西川节度使崔宁奏破吐蕃四节度及突厥、吐谷浑、氐、羌群蛮众二十馀万,斩首万馀级。

二月,庚辰,田承嗣复遣使上表,请入朝。上乃下诏,赦承嗣罪,复其官爵,听与家属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问。

辛巳,增朔方五城戍兵,以备回纥。(通鉴卷225)

在西部要同时防范两个重要对手的时候, 是没有经历对付今天河北的强藩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前文介绍此时朝廷派谏议大夫杜亚来出使魏州作思想安抚工作。我想,朝廷的窘境,就是不用派什么谍报,也一定是知道的。这是当时田承嗣在大历十一年再次起兵反唐的外部环节。

老家伙是非常狡猾的。

他第一步是试探。要看看朝廷的动静和能力。

于是他挑选了一个地方作为切入口。这就是河阳。

三、河阳奇怪的两次兵变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三月,戊子,河阳军乱,逐监军冉庭兰出城,大掠三日。庭兰成备而入,诛乱者数十人,乃定。(通鉴卷225)

从情况看似乎是河阳军队突然发生暴乱了。这是有点奇怪的。因为之前的河阳军海参与了队田承嗣的讨伐。以胜利之师,怎么会发生暴乱?如果看看之前的田承嗣作的那些例子,如上年“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最大的可能就是田承嗣暗中花钱收买了军中的某些人。田承嗣钱是多得很。

收买当然也得有基础,就是在田承嗣占有卫州之后,河阳军发生了暴乱:

河阳三城使常休明,苛刻少恩。其军士防秋者归,休明出城劳之,防秋兵与城内兵合谋攻之,休明奔东都;军士奉兵马使王惟恭为帅,大掠,数日乃定。上命监军冉庭兰慰抚之。(通鉴卷225)

通鉴的引文说是苛刻少恩,其实就是没钱。没钱,怎么能有什么恩呢?这里的防秋军队是到了秋天朝廷调去防备吐蕃在秋天进行侵略骚扰的部队,引文是秋天,所以也叫“防秋”——把丢人的事情说的文雅点。出城劳军,肯定是手头没有什么东西,这些军队就不满了。接着大掠数日,那就等于说是拿当地人的财富来充腰包。不过,按说这里可不该缺钱。为什么呢?就因为这里是河阳,与洛阳隔着一条河。

四、河阳在哪里

是东都洛阳的北大门。

所谓河阳是指河阳三城,即唐代以前的古河阳城,其由三座城堡组成,黄河北岸的城堡名北中城,遗址在黄河北岸今洛阳市吉利区冶戍镇。中潬城又名中潬,中潬城分内城和外城,建在河中渚上,河中渚就是黄河中间的夹心滩(原名雷家滩),官方在中潬城中设置官署河阳关,河阳关是洛阳八关之一,始设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是控制洛阳地区军事、政治、经济的要隘。南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于家村附近。三座城在黄河上造桥相连,这就是闻名中国史籍中的河阳三城。(引自空山落叶所撰文章《孟州.孟津.河阳》)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引《三城记》说:“河阳北城,南临大河,长桥架水,古称设险。南城三面临河,屹立水滨。中潬城表里二城,南北相望。黄河两派,贯于三城之间,每秋水泛溢,南北二城皆有濡足之患,而中潬屹然如故。(潬,读‘诞’;水中沙曰‘潬’)。

当然,今天如果细看地图,在孟州市区的东北也有个河阳的地方,可是这不是我们说的河阳。而且古今河道、河床在这里也有一定变化,所以不能用现在的河阳来代替古代的河阳。河阳是取河水之北为阳的意思。山南水北为阳,这是我国传统的对山水阴阳的判定方法。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古河阳位置1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古河阳位置细节图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河阳位置关系图)

五、河阳三城,百战之地

由于其是洛阳的北大门,所以一般来说争雄天下的大战,在这里都少不了发生战争。

依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我简单做了梳理,李光弼这次战事之前的河阳地区的大致战争有:

东汉初,拜冯异为孟津将军,规取洛阳。

永初五年,先零羌寇河东,至河内,诏朱宠将兵屯孟津以备之。

中平末,何进谋诛宦官,使武猛都尉丁原将兵寇河内,烧孟津。

太安二年,成都王颖自邺举兵内向,列军自朝歌见淇县至河桥,鼓声闻数百里。

永兴二年,豫州刺史刘乔与东海王越等相攻,河间王颙使成都王颖等据河桥。

永嘉末,傅祗屯三渚,刘聪遣子粲攻之。三渚,河中渚也。

永和六年,苻健图入关中,自枋头悉众而西(枋头城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在魏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袁尚,围邺,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时人称为枋头),至孟津,为浮梁以济。既济,焚桥。

兴宁二年,燕慕容恪图取洛阳,遣将悦希军于孟津。

武泰初,尔朱荣自晋阳南下,胡太后遣将守河桥及北中城以拒之。

永熙三年,高欢自晋阳犯阙,魏主勒兵屯河桥。

宇文周建德四年,大举伐齐,周主邕自将出河阳,拔河阴大城。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遣将封常清乘驿诣东京,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

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

等等。

六、河阳地理,天下关键

但从地理分析看。如上图河阳的地理位置确实非常关键。

河阳南部连接着洛阳,北方连接着济源。

洛阳东达郑州,西去三门峡而后叩潼关,在问鼎长安,东南可以去汝州到达江淮,西南经过洛宁,而后是卢氏县可以翻到汉水流域,即商洛一带。这就意味着可以突入我国南方了。

而河阳北部的济源,正北对着是太行陉,直接到山西晋城。西北则是走轵关陉到山西侯马,这就到了晋西南,也可以威胁到关中地区,而且还可以北上太原。这就意味着可以控制我国西北地区,或者可以控制我国的心头肉——上党地区,而后威胁今天河北和山东。

所以,控制这里是太关键太关键了。

割断这里,就意味着东西南北,帝国都散了架。反之,谁控制这里,就在军事上占据上风。

七、舍洛阳而守河阳

从这个角度说,当初安史之乱,李唐最终还有半口气在,实在是因为当时李光弼采取了让出洛阳,退保河阳的战略策略。从退出洛阳这个决策来说,李光弼真是李唐的中兴之臣!太关键了。这是保佑李唐的决胜的一招!乾元二年(759年)八月:

思明乘胜西攻郑州。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判官韦损曰:'东京帝宅,侍中奈何不守?'光弼曰:'守之,则汜水、崿岭、龙门皆应置兵,子为兵马判官,能守之乎?'遂移牒留守韦陟使帅东京官属西入关,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

这里其实提出了面对史思明的叛军三个策略:1是防守洛阳不能放弃。2是向西撤退到潼关。3是放弃洛阳城,但是控制河阳渡口,即河阳三城。

在此,李光弼又特别点出了汜水、崿岭、龙门三个地方需要防守,已经做不到什么八关防卫洛阳的排场了。

河南法制报记者马国福2016-03-31《揭开轘辕关与轘辕古道尘封的历史(下)》介绍洛阳周边情况:

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设八关(轘辕、函谷、伊阙、广城、大谷、旋门、孟津、小平津),并置都尉,以护卫京师。八关都尉的设置,说明河洛盆地四向交通可能有八条重要通道,而八关之设正是控制这些交通要道,所以,汉魏洛阳故城周围八关的设置正显示了河洛地区的交通状况。周秦汉晋以来,函谷关可控制京师西去之路。大谷、广城、伊阙控制自京师南去的道路。旋门控制东进之途。孟津、小平津控制北上之途。而轘辕关则是洛阳东南必经之道,因此,轘辕关之设乃是因控制轘辕古道之故。

轘辕古道可分为北、南两道。北道的开凿比南道早,轘辕古道在偃师境内的北段在唐代时屡被修整,所以《偃师县志》中记载,轘辕古道北道,唐高宗屡入嵩,凿山开道如车厢,为历代置关之所。轘辕古道南段的形成较晚,这条路是经过崿岭口的山路,又有新轘辕关之称。当地人有“先有轘辕关,后有崿岭口”之说。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崿岭,我怀疑就是这个小鹅岭口。

似乎现在地图标注的小鹅岭是错误的,应该还是小崿岭才对。

关于崿岭口位置,作者镁城武在天涯帖子《八一八古都洛阳的各种古迹》介绍:

如古轘辕关与207国道只有一山之隔,如果没有当地人做向导是很难寻到的。说到古轘辕关,不得不先说一说大小崿岭口。说小崿岭口,这是宋代时期偃师知县马仲甫雇工所凿,人称小崿岭口,也叫新轘辕关。1936年修建的旧十八盘公路和1984年重修的新十八盘公路就交汇于小崿岭口。它两旁的嵩山上树木葱郁,南边崖壁上有三个石窝,当地人把它叫做安阳宫。相传是三个女子用剪刀在石壁上挑挖出来的。与此地一山之隔的山北还有一个大崿岭口,道路已废,但仍遗存一道石拱关口,那才是古轘辕关。古关用青石堆砌而成,刻有“古轘辕関”四个大字,一个高约5米、宽3.6米的石拱门正居其中。南北两座大山夹峙,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果要守洛阳,那么汜水关,轘辕南路的崿岭口、龙门都得防守。事实上当时是守不住。这是防御史思明军队从洛阳南部来攻打洛阳的方案,明显,依唐军当时的主力力量是不够的。而西避潼关,是因为不战而退五百里,这完全是逃跑,瞬时间将压力就堆到了潼关,让里面的长安岌岌可危。这样实际上就只剩下了防守河阳一个方案了。李光弼河阳之战之所以胜利,其放弃洛阳东都,而守河阳才是核心决胜之策。其敢于面对放弃东都这样巨大的政治压力,才凸显出其优秀的军事素养和深厚的战略眼光,当然也体现了其巨大的政治勇气。换言之,放弃洛阳,更大的是一个政治决定而非军事决定啊。

八、天下腰膂、南北噤喉

所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河阳三城的军事地理是:

盖天下之腰膂、南北之噤喉也。

腰膂指其位置,在整个帝国结构中的位置。而噤喉一方面有位置的作用,一方面又有地位重要性的评价。

稍微补充下,前文顾祖禹提到河北今天石家庄,邢台地区是河北的腰部。另外则是关于彰德府,即今天河南安阳地区,唐代成为相州的是:据河北之噤喉,为天下之腰膂。顾祖禹在此的评价貌似相同,实则不同。今天安阳地区只是河北之噤喉,而河阳则是南北之噤喉,此处的南北当然是指整个帝国而言的。地位当然比安阳重要的多。虽然河阳和今天的安阳都是天下腰膂。但是由于河阳还有一个南北噤喉的定位,所以,河阳就成为真正的心脏位置。邯郸市区则是河北之心膂,即是河北的心脏部位。与这里帝国整个的南北噤喉也是不同。

九、四大重要粮仓所在

在唐朝当时,河阳地区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通道,而且其附近还有重要的大粮仓。是江淮地区送入京师长安的物资的中转站。比如,其中最重要的之一的是柏崖仓

《孟津县志·军事编》:“柏崖城遗址在马屯乡(今小浪底镇)北黄河南之柏崖山上。东魏元象元年(538),东西魏大战于河阳桥,东魏将军侯景筑柏崖城抗拒西魏。隋末守将黄君汉以城降唐。唐上元二年(761),李光弼修葺加固,拒燕将史思明。唐初因三门峡水险,漕运难通,度支(唐、宋、辽、金设置的官职名,度支管马驼刍粟。)裴耀卿在柏崖山下置柏崖仓”。

唐代杜佑著《通典·州郡七》:“柏崖故城在县西,即东魏将侯景筑。其仓,咸亨中考功郎中王本立置也”。

除了柏崖仓,隋唐大运河北起涿州,南通杭州,两端交汇到黄河,在洛阳附近分布着洛口仓,回洛仓,含嘉仓,河阳仓等众多粮仓。

1,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位于洛河入黄河之口、北邙之上,今郑州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这里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是兴洛仓地处水运大动脉的轴心和北京、杭州、西安的核心地带,便于集聚四方、辐射四方。位于洛河与黄河汇流处,与首都洛阳近在咫尺,粮食能迅速通过洛河满足洛阳的调运需要。其位置还是位于黑石关京师要地,与洛阳军事联系紧密,能确保粮食安全,没有大的暴动不会出问题。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京城长安,顺水而下可达山东至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还能南到江苏、浙江,北到河北等省。当时洛口仓的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设官兵千人防守粮仓。按此记载计算,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洛口仓可以说既是东都洛阳的外围粮仓,又是用兵东北的军粮转运站,在隋地位极为重要。洛口仓兴建后,原本位居四大粮仓之一的河阳仓逐渐失去价值,在隋朝末年已被废弃。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七里铺村东,洛口仓大致位置

2,含嘉仓,位于河南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沿环城北路到古仓街,看到一道斜坡通往洛阳车辆段的大门。沿坡道上行,眼前出现一扇铁门,大门附近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含嘉仓遗址”。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大型仓窖遗址。该遗址就是入选大运河申遗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的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据统计,含嘉仓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仅唐德宗贞元14年,一次出粜粟就达7万石。其主要积江淮之米,西运至太原仓,以实关中。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含嘉仓遗址

3,回洛仓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从中横穿。2013年1月被挖掘。整个隋朝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其内,内径10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约有700座,气势恢宏。整个仓城由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管理区位于仓城南侧,仓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道路各一条。两条漕渠分别位于仓城西侧和仓城南侧。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回洛仓城遗址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四大古仓整体图)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四大古仓相应的卫星图)

所以,田承嗣派兵或者是联系人在这里捣乱,不仅可以取得军事方面的巨大战果,而且可以获得大量的军事给养补充。同时等于切断了西去长安的重要的粮饷物资的战略大通道。这是多么重要的战略企图啊。

十、魏博西南极点

当然了,这里本身是洛阳的北大门,联系交通广泛,当然也是重要的商业通道,所以这里的驻军不会太穷。不过这个是分跟谁比。再者说,在大历十年的时候,河阳守军已经这里抢了一笔了,已经发了财。之后代宗才命监军冉庭兰慰抚之。这里这么重要,谁都知道,皇上当然更知道了。所以派了一个监军。按道理应该是个宦官。是代宗身边的人。这么重要的地方,派的人也不能太差。所以,在大历十一年,三月,戊子,河阳军乱,逐监军冉庭兰出城,大掠三日。庭兰成备而入,诛乱者数十人,乃定。

这个冉廷兰是有些手段的,而且敢于诛杀叛乱的人,说明后面是有后盾的。河阳军终究没有造成大问题。另外,他能杀了数十人,这数十人就极可能是和田承嗣有关系。当这些核心捣乱分子被消灭,河阳军自然就稳定了。因此,从冉庭兰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看,这次河阳军动乱,不是没有原因。而附近的最大的外因就是田承嗣的魏博军。因此,这个动乱只能是田承嗣捣的鬼。

不过,这毕竟是朝廷命脉所系。自然稳定当头。朝廷不问他们抢劫河阳城的罪过,就是在稳定军心了。这些人岂能不知道朝廷的用意?所以我猜在这么富庶的地方,那次大掠应该抢的不少。胃口已经足了,再来点外快也就不大放在心上,军心大体稳定,自然也就不会跟着田承嗣这个土财主加奸商跑了。

从整个魏博的历史看,洛阳这里其实是魏博势力的西南部界限极点,再往前就发展不了。没有拿下河阳是正常的。魏博的势力从没有突破这里。所以,这里是魏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因而我们不能放过这两次没有大结果的河阳兵变。

在河阳这块肥肉兼自己的西南发展极限没有突破后,田承嗣迅速将目光转向了下一个方向,也算是另一个极点:滑州。今天的滑县。

那么,效果如何呢?

为什么放弃洛阳不一定错,但放弃孟州和孟津之间的河阳却不可饶恕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