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大姜生产栽培技术》

 若巴嘉参孫玉珂 2019-11-03

目录

前言

一、山东生姜的起源,栽培历史及分布……

(一) 山东生姜的起源……

(二) 、栽培历史及分布……

二、山东生姜的品种及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一) 山东生姜的品种……

(二)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三) 、植物意识学山东大姜的意识特性……

(四) 、山东大姜的高产栽培性能……

三、山东大姜的科研路线(创新革命史)……

四、大姜生产栽培的科研技术成果展示……

五、当前大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六、姜生产产量与质量平衡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

七、大姜生产基地(首次建设)栽培的技术方案……

八、社会大姜大田生产栽培方案……

九、大姜栽培的发展方向……

十、山东大姜的营养施肥技术……

十一、大姜无公害化栽培技术……

十二、大姜栽培土壤与根系生长因素……

(一) 、大姜栽培土壤……

(二) 、大姜根系生长因素……

十三、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十四、鲁昌菜姜(有机生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十五、姜芽生产栽培的注意事项……

十六、姜种的选留与繁殖技术及要点……

十七、生姜脱毒技术与繁殖……

十八、大姜贮藏技术

十九、大姜秸秆还田生物技术……

二十、山东生姜科学技术新进展……

后续:山东大姜栽培的核心·土壤培肥调节与改良……

一、山东生姜起源,栽培历史及分布

(一)、山东生姜的起源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e.,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能形成地下肉质根茎的栽培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蔬菜栽培。染色体数:2n=2x=22,其食用器官为地下形成的肉质根茎。
生姜起源何处,目前尚未定论,但比较公认的起源地是亚洲南部。中国南部黄河流域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可能是生姜的起源中心。目前,这些地区仍然是世界上生姜种植面积最多的。从世界范围看,生姜多分布于亚洲,而尤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为多,全世界只有50个国家生产生姜,而所需要生姜的国家150余个。从全国范围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其中尤以山东的大姜最为著名。

山东生姜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区这是从古时气候条件的变迁情况分析来看的因为古代黄河流域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3000年前,黄河流域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动物和植物种类,可能有野生姜的分布,只是由于后来气候变冷,森林遭受破坏,才使得这种喜温暖湿润并需荫蔽生长的林下植物失去了自然生存的条件,因而便逐渐消失,所以直到现在找不到野生姜,留下来的只是人们栽培条件下的姜了。因此山东姜的原产地结论是起源古代黄河流域的,山东生姜是山东的原产

(二) 、栽培历史及分布

山东生姜从历史资料考证,早在古书《论语·乡党篇》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表明在春秋时代山东的孔子就做为必备的食用了,证明当时山东就已经有姜的栽培,这是见诸文字的记载。古时的春秋时代物流条件落后,特别是蔬果产品其只能做近范围流通,而当时的孔子终日食姜,就是当地生产的,可见山东生姜的栽培历史最少己有2500多年了。

山东历史上栽培生姜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在莱芜莱芜姜在1985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60年全国"三辣"会议在莱芜召开,被定为名贵产品,莱芜姜就被编入中国农科院《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一书中了。莱芜市最早是莱城区高庄镇东汶南村、西汶南村,那里一直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当时生姜种植面积达18万亩,年产生姜43.74万吨。后来因为莱芜姜瘟的发生严重,其栽培面积逐年减少,而山东潍坊地区确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其栽培面积更是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潍坊地区的昌邑,发展的最快,从1990年前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2019年的20万余亩之上,其产量也从亩产的1500公斤左右,逐年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公斤以上,高产的达10000公斤以上,笔者的产量试验田更是达到了亩产20000公斤的产量水平,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至今时终保持着这个世界记录而没人打破,可见山东大姜的增产潜力

目前山东生姜栽培遍布全省各地,其凡能适合生姜栽培的地方都有生姜的种植生产,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潍坊地区,常年种植面积60—80万亩以上,年产生姜300—400万吨,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大姜生产和产品流动市场。因此就有了“世界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山东,山东生姜看潍坊”的闻名符实之称号。

二、山东生姜的品种及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中国生姜品种众多,30~40个,大多为地方品种,且多数品种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区域性生姜品种资源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植物学特征分类,二是按产品用途进行分类。根据植物学特征可分为疏苗型姜(大姜)和密苗型姜(小姜)两类。根据产品用途可分为食用型、药用型、加工型和观赏型。大多数品种为食用、药用兼用的品种。

中国生姜品种主要有铜陵白姜,是我国安徽铜陵地区的主产地方品种,植株一般为80到90cm,根茎比较肥大,肉质是比较脆嫩的那种,且姜块大皮也薄。来凤姜此品种为湖北地区来凤县的地方生姜品种,植株生长趋势较旺盛,这个品种的耐贮性不好,抗病性也中等。四川竹根姜这个竹根姜形状和名字比较类似,细长细长的。西林火姜西林火姜水分含量不高,肉质比较紧密,一般适合做成烤姜,辛辣味较浓。安姜2号这个品种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黄姜新品种,总的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状良好的黄姜品种。台湾肥姜,这是一个有香味的品种。南山姜南山姜一般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韶关一带,姜状较小,药用价值高。疏轮大肉姜这个品种的特点是,肉质为黄白色,耐旱且忌水,纤维较少。密轮细肉姜这个品种耐旱,且抗病,分生的能力强,肉和表皮都是淡黄色,辛辣味较浓。

还分为白姜、黄姜、红姜老姜、嫩姜、沙姜、南姜等。白姜:根茎较大,呈微黄色,外皮光滑,肉黄白色,水分较大,辣味淡,纤维少。新鲜白姜的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 黄姜:根茎中等大小,皮呈淡黄色,节间缩短,根茎嫩芽呈黄白色,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水分小,香气比老姜还要重,是姜中上品。 红姜:根茎大,节间长,皮淡黄色,嫩芽淡红色,肉色黄,纤维少,辣味强。 嫩姜:又叫新姜、仔姜、子姜,是生姜还没成熟的个体,尖部发紫,又叫紫姜,皮薄肉嫩,水分多,纤维少,味淡薄,除做调料,还可加工成丝炒、凉拌、做姜糖,如淮扬菜拌干丝。 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相比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主要用在调味,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去姜,它附有姜芽(浇姜),可以作菜肴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沙姜:也叫砂姜、三奈,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气香特异,味辛辣,主要产于中国南部广西、云南、广东、台湾。在粤菜中使用较多。沙姜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如砂姜鸡,放一点味道更美味鲜嫩,除可作为五香料、汤料外,其干品所制的沙姜粉,还可调入精盐成为沙姜盐,用于佐餐。中国沙姜之乡广东南盛的沙姜皮薄肉厚,质脆肉嫩,味辛辣带甜。 南姜:又称山姜高良姜,可分为大高良姜和小高良姜,从外形上像玉竹黄精,味辛,性温,南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一) 、山东的生姜品种

山东的生姜品种目前以大姜为主,小姜很少。而在1990年之前主要以小姜为主的莱芜片姜,该姜是密苗型品种:生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还栽培有少部分莱芜大姜,是疏苗型品种: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多单层排列。以后逐渐发展成山东大姜品种的天下,小姜栽培面积越来越少,只是按客户需要而生产,其常年栽培面积不足大姜的10%左右。目前栽培的普遍是以下几个大姜新品种。

1金昌大姜

品种来源由 山东省昌邑市德杰大姜研究所 于1996年从昌邑传统主栽品种昌邑大姜中发现1株突变体,姜块胖大,颜色鲜黄,丰产性突出。经过连续5a(年)的筛选,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金昌大姜。2005年11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被命名为“金昌大姜”。

特征特性:

金昌大姜属疏苗类型,生长势强,植株中等偏矮,一般株高80~100厘米,茎秆粗壮,每株分枝8~13个。叶片肥厚,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颜色鲜黄,姜汁含量多,纤维少。姜球常呈品字型2-3层排列,单株根茎质量0.8~1.2公斤,重者可达4公斤 以上。金昌大姜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荫性中等。喜沙性壤土,耐肥水,全生育期一般需活动积温3780℃,需15℃以上积温1255℃。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4500公斤左右,但具有增产潜力,现亩产平均达到了60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姜块干物质含量为6.9%,粗纤维含量为0.46%,VC含量为58.7毫克/公斤,硒含量为8.34微克/公斤,钙含量为84毫克/公斤,质地脆嫩,辛辣味淡,可以直接用于鲜食。但其干物质含量较少,不适宜加工成姜干、姜糖。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当稀植。该品种由于姜块肥大,单株产量高,应适当稀植。行距一般为55~60公分,株距20公分,每667平方米栽5500~6000株。大棚栽植行距一般为60~65公分,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5100~5500株。

2. 肥水管理。由于产量的提高,该品种对肥水的需求量增大,尤其要施足基肥,中前期注意肥水运筹。

3. 遮荫。用木棍或竹竿支架,架高1.8~2米,架上覆遮阳网,以姜棚下保持三分阳七分荫的花荫状态为好,四周压实。遮荫时间为5月下旬—9月中下旬。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可通过轮作换茬、精选健壮种姜等物理方法和施用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防治。

2、鲁昌菜姜

原名为昌邑胖娃娃姜,是山东省昌邑市当地姜农通过对在金昌大姜姜田中的自然变异植株进行提纯、复壮、选良等形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因姜块特别肥大而受到大家喜欢,它以优异的外观商品性被称为“胖娃娃”大姜。昌邑胖娃娃大姜为疏苗型,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势强,一般株高90-120公分,生长旺盛的植株可达140公分以上。叶片大而肥厚,叶长25—35公分,宽2.5—4公分,叶片平展略向上冲,叶色中等绿,茎杆基部直径2厘米,分枝少,一般8-10个,多的12个,姜球特别肥圆而平顶,姜球少而节间稀,整齐度高,上部鳞片粉红色,外形美观。丰产性好,一般单株产量1.5-2公斤,多的4-5公斤,总体产量不如金昌大姜高,但姜块肥大程度比金昌大姜好,市场销售价格高于金昌大姜。因其粗纤维含量更少,辣味更淡,姜块鲜嫩,更适宜做鲁昌菜姜品种栽培。现无命名,有叫“胖娃娃”大姜的,有叫“胖孩”大姜的,还有叫“平顶”大姜的,都出自姜农的叫法,而笔者更顷向叫“鲁昌菜姜”更名符其实

3、鲁姜系列品种。

2013年山农大园艺学院徐坤教授等育成了三个优质大姜品种。其中适于保鲜加工的高产品种鲁姜2号”较“莱芜大姜”增产21.09%。

适于姜笋生产的多苗分枝品种鲁姜3号”分枝数较“莱芜小姜”增加70.83%。

中抗姜瘟病的品种鲁姜4号”病情指数较“莱芜大姜”降低66.10%。
 该课题采用分子生物学与农艺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17份国内外生姜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根据亲缘关系将世界生姜划分为7个生态区,首次发现大姜类型品种均为可稳定遗传的二倍-四倍混倍体。研究了生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探索了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多倍体育种、抗病育种等育种方法,创制了抗病、多苗分枝、姜球肥大等优异种质材料,育成了 “鲁姜2号”、“鲁姜3号”、“鲁姜4号”三个高产、抗病、多苗分枝优异品种。
 其研究成果在山东、福建、四川等全国生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其中山东地区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平均增产达20%以上,鲜姜供应期提早100天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目前山东栽培的主要就是以上山东当地繁育出来的这几个大姜新品种。但由于在生产中的品种混杂栽培,已经失去他们各自的性状纯度,在一片生产种植区各个品种混为一起,形成了山东大姜的特征特性,: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公分,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数较少,每株为6-10个分枝,多者达12个以上。根茎姜球数较少,但姜球肥大,节小而稀,外形美观,产量高,出口销路好,颇受栽培者与消费者欢迎。

在这至得说明的一点就是:经过专家委员会定名的山东生姜新品种,只有“金昌大姜”、“鲁姜2号”、“鲁姜3号”、“鲁姜4号”四个品种,其他的均为民间称呼。因为生姜是一种无性繁育作物,其产品可做种用,所以做为种子流动销售的,无需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办理,也许可对不同于专家委员会定名的生姜品种的生长特征的品种自主命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